打造更为紧密的战略协作链*
——后疫情时代资源建设与馆配服务的若干思考
2022-02-21许建业
0 引言
庚子岁初开始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极大地冲击了整个世界,其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中国在这场举世罕见的国际大考中,高效地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恢复了经济与民生,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正在着眼于“后疫情时代”的战略布局。
后疫情时代,简言之即指以疫情得到总体控制为节点、人们的社会生活所进入的新时段。可以预见,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国际公共
各剂量组实验中期及实验结束前采尾血测定各剂量组血常规各项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项指标均在本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内。
卫生及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将得以增强,人们的疫情防控意识与卫生健康观念得以改进,社会各行业产业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得以提升。但相较新冠疫情突发之前,后疫情时代的信息获取与利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此深刻变化,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社会服务全链条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事业和出版发行业,在各自担当着定位不同却高度关联的社会角色中
,其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产业结构在信息保障、文献采访、组织模式、技术手段、营销反馈等方面正在形成有别于过往的变革与创新,努力在阅读资源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一步协同创新。可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围绕十四五开局的工作目标,切实推进后疫情时代资源建设提质增效和馆配服务转型升级,正在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馆社店业务合作与项目协作的生动实践,由《图书馆报》发起的全国馆社高层论坛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本人应邀参加此次论坛,拟就此谈些浅见,以就教于大家。
1 后疫情时代资源建设提质增效的路径选择
围绕资源建设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图书馆界应充分发挥其职业专长,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保持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相对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馆藏、用户、活动与管理的数据关联与数据挖掘,努力实施与出版发行业之间的数字项目合作,提供协同创新所需的精细化数据与云服务平台。就出版社系统而言,可以通过开放数据接口与资源平台,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出版选题资源和优化组配编辑队伍,实现精准编辑与按需出版,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出版服务的社会效益与阅读影响力。就书店而言,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文献发行的准确定制,从而提升阅读体验与分众服务的精准性;通过实施在线试读、云端选书等方式,拓宽资源建设路径,以谋求最佳的提质增效策略。此外,图书馆业务系统与编辑出版及发行系统之间的匹配响应、合作项目中的服务端口无缝对接、馆社店责任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无疑是后疫情时代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跟进的业务内容。
后疫情时代,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出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态势,开放获取建设模式的价值进一步显现,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趋于云端化、结构化、精准化。疫情时期所导致的馆社店实体空间利用及基于纸质文献服务的暂停在某种程度上突显了数字资源利用与服务的空前价值。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基条件,直接关系到图书馆馆藏质量与服务水平。疫情带来的需求变化,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优化数字资源占比,提高资源数据化结构化程度,拓展数字资源应用权限,扩大数字资源传输通道
。
在疫情冲击下,我国馆配市场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的业务指标全面下滑、二季度逐步企稳、三四季度以来业务回升的态势。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的持续向好,两类馆配企业通过实施“线上云采购”等模式,开展了馆配行业线下活动转型的探索与实践。诚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馆配交易方式与经营模式的变革能否成为业界认同的新常态,尚需假以时日与接受市场的实际检验。
2 后疫情时代馆配服务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2.1 后疫情时代馆配市场与服务的基础条件
作为服务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交互平台,馆配市场经过数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业已成为当下出版社、发行商、图书馆产业链中上中下游三方开展数据交换、业务合作、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方构成了馆配市场的主体: 出版社作为知识生产者,馆配商担当知识传播者,图书馆出任知识管理、利用和传承者角色
。就馆配商构成而言,主要有国有馆配商和民营馆配两类。随着近些年来的深入协作,两类馆配商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走向集约化与联合化,全国馆配商联盟的正式组建与《全国出版物发行行业图书馆馆配公约》的陆续出台,有效地提升了馆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资产存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产储存量能够显示出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并且也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企业要是资产存储量比较大,产生金融风险的时候,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就越高。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识别金融风险,银行这些金融结构在管理金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信贷企业的资产存储量,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判断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如此也能够有效地识别以及控制金融风险。
由于Fenton法降解反应需要控制pH值,且过程中会产生含铁污泥,后续处理存在较大难度,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如今自然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日益严重,而且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催化型Fenton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Fenton的弊端:拓宽了体系pH值的适用范围(在5~9之间);该技术能固化催化剂,减少催化剂溶出,更便于分离回收,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泥(牛建瑞等,2016)。而Fenton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突出,将是未来水处理的研究主题之一。
后疫情时代的馆配市场与服务,需要根据馆社店三方主体各自所处的产业链位置及压力状态,采取相应的因应策略。馆配现场会由线下采购转为云端,初看是采选方式变化,实质上是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馆配市场一直以来被视为出版社稳定且重要的销售渠道,新书关注度与码洋贡献率是两项关键的衡量指标。对于出版社而言,解决新书生产瓶颈和重视馆配渠道布局至为关键。就馆配商来说,馆配作为固定时空下的群体性聚集业务,在后疫情时代会明显受控,非接触式营销与虚拟现实手段,对于有效组织与维系上下游对接、优化馆配平台十分重要
。对于图书馆而言,疫情带来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业务模式的阶段性调整和线上采选模式的适应水平,当然在资源管理维护、技术设备更新、业务流程重组、线上线上工作交互、纸电文献同步建设等方面更需要持续着力。
3 结语
后疫情时代的资源建设与馆配服务,需要馆社店三方确立更高的事业站位、系统思维、合作境界与共赢意识,通过实现更大范围数据共享、打造更为紧密的战略协作链,进一步优化馆配市场、健全馆配业务制度,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馆配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探索出适应后疫情时代的馆配服务转型升级之路。
[1]许建业. 走向深度融合:新时代馆社店业务互鉴和协同创新的探索与思考[C]//国家图书馆.“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128-132.
[2]李淑敏.“后疫情时代”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海外动态与趋势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4):41-46.
[3]杨逢渤.后疫情时代对图书馆配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技传播,2020(10): 27-29.
[4]赵宏源.数字图书馆配市场供需失衡探析[J].中国出版,2020(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