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三个维度

2022-02-21杜艳华刘熙哲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

杜艳华 刘熙哲

[摘  要]要准确理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从多维视角加以观察和研究。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分析孕育中国共产党的“土壤”,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角度,挖掘其精神孕育的条件;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需回望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从中分析其是如何得以验证、淬炼、升华和展现的;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还需要观察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形成的整个精神谱系,从中观察其特征与实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维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1-0039-06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历经无数风险和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这些奇迹产生的内在动力就源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在开启新的征程之际,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对于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准确把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伟大建党精神,我们既需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还应该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以及其整个精神谱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一、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分析孕育中国共产党的“土壤”

所谓“土壤”,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条件。鸦片战争后,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中国,亟须新型政党的产生以拯救国家命运。于是,民国初年,中国曾一度出现了组建政党的高潮,甚至一时间有几百个政党出现,然而,中国的命运并没有因此出现转机。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历史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非一般政党,中国共产党是超越历史上一切旧式的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最先进阶级的组织,这个政党的诞生自然需要更富有时代性,能够培育滋养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以及激活整个民族力量和阶级觉醒的“土壤”。

中国共产党最终诞生于上海,其原因除了近代上海城市空间的特殊性,如“三界四方”等客观条件造成的“政治缝隙”为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外,还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在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以及组织基础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孕育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培育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条件。

(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开始自觉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的无产阶级具有特殊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期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出现在清王朝的官办企业及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工人成为近代中国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2]25由于具备多种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上海成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及中国工业的中心,因而也是中國工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而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3]8,在他们身上具有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因其经济地位低下,他们特别能战斗,并且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上海作为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4]1359。近代以来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充分表明工人阶级对其历史使命的觉醒和勇于担当的先进性。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阶级基础的同时,也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具备了关键要素。也就是说,这个历史条件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走在时代前列、勇于担当使命、创造开天辟地大事变的精神要素。

(二)近代先进文化开始在中国孕育和形成

精神离不开文化,没有先进文化就不会有超越时代的先进精神。近代以来,在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先进文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诞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先进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生根、发挥作用的过程,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接纳先进文化、融合中西文化的能力,也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要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由于上海先进文化的吸引,特别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震撼力和感召力,20世纪初,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聚集于上海,他们为了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理想,传播先进文化,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大量革命的进步刊物。伴随先进文化的传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于是,他们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开始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同时,也开始肩负起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使命。

(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也纷纷建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成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成立。继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外,在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从去年年中成立的。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领导人是享有威望的《新青年》的主编陈同志。这个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现在已有六个小组,有五十三个成员。”[5]52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开始有序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人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这实际上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四)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过程,也是早期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虽然仅一年时间,但共产党人已经开始学习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共产党人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典型案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是共产党人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过程。

(五)革命斗争印证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运动开始而言,上海具备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20世纪初的上海,一方面涌动着革命精神和革命力量,另一方面又笼罩在黑暗势力下。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纵横交错,迫害和“围剿”新生的革命力量,严酷地考验着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的意志。在这里,无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与反动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上海作为城市革命的中心,曾长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城市隱蔽战线的斗争与其他城市及农村革命的互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大量的革命遗址,如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会址,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龙华革命纪念馆、陈云纪念馆等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建党精神的体现。

二、准确把握建党精神需回望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一种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也不是一时一事可以说明的。一个先进政党的精神更是如此,它必须具备久经考验而不衰、历经风雨不褪色的特质。因此,研究探讨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更要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全部历史,从中观察其得以验证、淬炼、升华的依据及内涵的展现。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既是检验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也是淬炼和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6]13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变革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与伟大建党精神息息相关。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得到充分验证,而且得到进一步淬炼、彰显和升华。

1.从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探索真理贯穿党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结果。而党成立后的全部实践活动同样是建立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真理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历经坎坷,但由于始终保持大胆探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从这个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在历史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且得到提升,其内涵也得到丰富和扩展。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难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7]33,从而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由此可见,百年的历史淬炼并升华了伟大建党精神。

2.从中国历史变革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仅推翻了一个旧世界,还建立了一个新世界,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另外,还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百年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形象,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之所在,而且以实践丰富了这些精神的内涵。

3.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曲折性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中所走过的道路可谓充满荆棘和坎坷。历史不断考验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斗争意志,淬炼着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曾遇到无数的风险和考验,其中包括因自身发生错误而带来的严重挫折,但最终总能转危为安。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自身也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究其原因,伟大建党精神无疑是其强大的支撑,如果没有这样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不会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今天。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后,就牢固地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7]34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6]13。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关键在于有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完整体系

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及创建以来的百年奋斗史,其创建时期孕育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随着实践的发展得以验证、淬炼,而且其内涵不断拓展、升华并形成完整体系。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虽只有几十个字,却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超越性之所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丰富和多层次的内涵。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是共产党人对主义的选择。早期共产党人为救国救民,以海纳百川、汇通中西的胸怀上下求索,在比较和鉴别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共产党人对科学真理的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志不改、道不变”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诠释。三是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不动摇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四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五是勇于自我革命,勇于修正自身的错误。总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源,回答了中國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是关于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进而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即“初心”和“使命”。二是关于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全部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勇于担当历史大任,即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时刻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四是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做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五是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还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视为自己的使命,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为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远大目标不懈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一条鲜明的精神主线,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标示了中国共产党超越性的突出特征。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从容应对一切风险和考验。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不怕坐牢,不怕牺牲,英勇不屈;敢于和善于同一切敌人、一切腐朽落后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面临小我大我的选择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共产党人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方式,表明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利益观、价值观。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将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8],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揭示了共产党人为谁奋斗这一鲜明的党性原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殊品格。

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这种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改写了历史,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结论,即“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

三、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需要观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唤起了工农千百万,激活了振兴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因而,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可知,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拓展性。如果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土壤”已经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某些要素,而党的创立过程使其形成,此后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条件下,以不同形态和不同载体使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彰显和拓展。

1.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不可分割。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9]456。从红船精神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看,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地域的角度看,也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进一步彰显和拓展。

2.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形成的革命精神,同样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联。例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虽然都各有特点,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但应看到,这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或者说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和光大的产物。显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没有伟大建党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因而也就没有这些革命精神的产生。

3.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以其为主轴和精髓而拓展开来的强大精神谱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那些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以及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由后人所界定的种种精神,如红岩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铁人精神、孔繁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都纳入伟大建党精神的视域中,因为这些精神同样与伟大建党精神同根同源,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不同体现。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成功走过百年的精神动力,也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容迎接未来、再创辉煌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5]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共产主义小组(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

[9]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