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路径探寻
2022-02-21吴晓敏
吴晓敏
【摘要】作为一篇典型的说理文,《真理诞生于100问号之后》较好地体现了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该课例是从事例出发的有理有据的思维集合的典型,也是聚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阶思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例分析
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例呈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选取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中心论点。作为一篇说理文,该文所选取的这三个具体事例在写作结构上不同于其他文体,尤其强调“问号”和“真理”之间的关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例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路径。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单元编排的课文体裁极为丰富,《文言文二则》是文言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典型的论说类文章《表里的生物》是叙事性散文,《他们那是多有趣》是科幻小说。它们都均聚焦“思考”话题,展示出一组从事例出发的有理有据的思维集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每篇课文中逐步实现与递进。
(二)课文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司空见惯的或不为人注意的想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同时,本单元要有梯度地落实的语文要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所以在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3个事例的写法具有代表性,所以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事例的写法,并进行仿写,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关注”。
1.关注文本特征: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来写的,很有代表性。
2.关注主旨:这篇课文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观点。
3.关注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事例的选取和怎样用事例证明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特点。
4.关注作者:叶永烈,著名科普文艺作家,他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
(三)习题分析
本课的学习将以课后习题为依托,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作如下分析: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
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常运用的方法有题目扩充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串联法等。
②在前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这类文章,并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2.生长点:
①巩固概括训练。六下学生应能根据不同文章及其特征,灵活运用概括方法,把论说性课文大意说清楚。
②培养逻辑思维。学生从比较文章三个事例的相同中,习得写具体事例时的写作顺序(发现现象,不断追问——反复研究——发现、发明),感知所举事例之间的关系、文段结构的严谨性以及语言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路径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从训练思维品质入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本课例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巧用对比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1.运用表格,复习导入。
课例有针对性地运用如下表格(见表1),在系统复习文中三个事例的基础上,旨在引导或者帮助学生再现思维过程。
2.比较文中三个事例的相同之处。
为了引导学生从内容上和写法上去比较,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指导学生自己在书上做批注;(2)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感受;(3)以小组形式,全班汇报、交流。由教师进行内容与写法上的讲解,在内容上,讲述科学家都是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科学家都是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真理。在写法上对课文写作顺序与过渡句进行强调。
教师反思:学生在汇报中通过比较、分析三个事例后,发现作者在写具体事例时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这一观点,对“科学家怎样发现真理这一漫长的实验过程”写得很简单,而对“偶然发现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无数个问题”却描写得很详细,而这恰恰与之前学习写的一般叙事文截然不同。这就巧妙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提高了学生分析文本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下一阶段教师将结合“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巧用仿写事例,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
1.引入第六段“科学史上……”。教师请学生谈谈还有哪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事例。
2.引入拓展资料“瓦特的故事”,学生练习仿写成一个事例插入文中第5段后,补充作为第四个事例。
3.全班汇报。
交流反思:老师巧设任务,让学生利用老师给出的拓展资材料“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故事”,仿照教材中事例的写法,自己写一个事例,作为文中的第四个事例。学生在上一环节“比较三个事例异同”中,获取得到的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接着就让学生初试身手“仿写事例”,将学到的写法迁移运用。这一具体思维过程如图1所示。这正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这是上一环节学习结果在这一此处的“运用”,也是通过“运用”开启新的学习,所以說“迁移运用是深度学习到较高层次”。
三、结语
在学习说理文时,学生需要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轻轻地议,这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同于以往课堂的独特阅读体验。对教师而言,其不仅要引导学生习得说理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探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这应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罗燕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课例研究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1(29):60-62.
[2]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王从华.语文课例研究的基本形态、流程与实施策略[J].江西教育, 2018(23):12-17.
[4]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小学议论文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为例[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5-6,51.
(责任编辑:邓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