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护航·“减负”
2022-02-21吴山花
吴山花
【摘要】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018年12月28日《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印发并实施。那么,在中小学减负措施实施的大前提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努力“提效”以护航“减负”,达到减负不减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减负;教学模式;教学情境;教学环节;课堂问题的设置;学生发展
“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那么,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上来。
“提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质”既是“减负”的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那么,怎样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提质”呢?
一、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
教材,学生,教法是选择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然后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这就是备教材;综合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是备学生;选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与课文素材相吻合的课堂组织形式,这就是备教法。
依学生定教学模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努力探寻适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班委选举有程序》一课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了解班委选举的五大流程后,让学生分组按五大流程进行班委模拟选举。学生在参与模拟选举活动中加深了对班委选举五大流程的认识,同时也懂得了在民主选举中,每个人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由此可见,合适的教学模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欲望。
依教材定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如四年级上册教学《地球发烧了》一课,因为地理知识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抽象,但身边的地理现象却是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的,于是,该课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你从生活的哪里感受到地球“发烧”了?走进课文,领着收获: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低碳环保势在必行。走出课堂。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毒品更危险》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数据、视频、图片等资料的观看,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观感,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从中获得启示。由此可见,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帮助我们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整体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实现高效课堂
在道德與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与教材相吻合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情景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拒绝危害有方法》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火车上,有个看起来不像好人的人给你一杯饮料,你打算如何巧妙地拒绝他?学生分小组讨论拒绝方案,坏人还可能使出什么诡计等。然后,通过小组汇报演示等形式,学生学会了拒绝危害,提高了防范意识。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毒品更危险》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一组组数据,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等,让学生从精神上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为“减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法。只有做到“胸中有纲,腹中有本”,才能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把课前提炼的最精美的知识结晶展现给学生。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毒品更危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把毒品和烟酒的危害程度区别开来,我在上课前收集了很多关于毒品和吸毒者的数据和事例;禁毒的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对比阅读数据、事例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学生明白了毒品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危害人类。教唆吸毒、贩卖毒品、吸食毒品都是犯法的,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同时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时教学目标,诊断学生开展学习时有可能遇到的障碍,然后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活动环节,有的放矢的问题、精简的板书、清晰的教学过程,最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发现问题,理解知识(解答问题),升华认知的学习过程。从化区北片教育指导中心的白茹老师执教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第一课时)时,在“赏家乡”这一教学活动环节中,当白老师发现学生没能很好地说出喜欢家乡某处景的原因后,她及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家乡的相片,在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家乡的美景中,白老师巧妙地追问学生:如果你现在就在这美丽的景色里,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 什么。经过白老师的这一优化,这一教学环节顿时变得十分有趣,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风景的辅助下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驰骋在家乡美丽的景色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机智地优化教学环节,学生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设置精巧、有梯度的课堂活动与问题,实现高效课堂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是道德与法治科的基本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设置精巧的、有的放矢的问题和活动,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所以,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上,问题与活动的设置应该要比其他学科更生活、更开放。它既要“活”又要“新”。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烟酒有危害》一课时,我设计以下几个活动练习让学生选择完成。A.采访活动:采访家里抽烟或喝酒长辈,了解他们第一次尝试喝酒或吸烟是什么时候,当时是怎么想的。B.查找资料:每年死于喝酒或抽烟的人数。C.观看视频:烟酒的危害,与家长或同伴交流观后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提供的知识,而是以课本为支点,铺开认识身边事物的面。实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 “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教学目标。
问题与活动的设计除了“活”与“新”,还要遵守:限时、分层、课内完成的三大原则。限时:即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不仅仅在内容、数量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有完成时间的限制。问题与活动需分层次:基础性活动,学生必须完成;提高性活动,学生选择性完成;兴趣性活动,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完成或不完成。课内完成:学生的练习应该尽量在课内当堂完成,不得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
本学期,有幸在良口善施学校听了北片教育指导中心的白茹老师执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第一课时),白老师按“说家乡”——“赏家乡”——“赞家乡”的活动顺序设置了以下三个有层次的问题:1.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了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方向。2.我最喜欢家乡的______________?这是个提高性问题,学生需要打开记忆的阀门,去回忆、去搜寻,再综合其他孩子的想法,借助语文口头表达来完成这一活动。3.我喜欢家乡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这是个兴趣性问题,因为很多学生能说出喜欢的家乡事物,却不一定能说出喜欢的原因。这时候白老师机智地借助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引发家乡自豪感,升华了主题。由此可见,有层次的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打开了认识的大门。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开放的,也是以活动为主的。所以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模式,面对何种教学素材,课堂上,教师都应始终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要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公平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更加机智而有效的措施。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組合作,提供更多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与介质,给每一位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它们都有话可说,不说不快;有事可做,不做不乐。
教师还应该用心了解并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安排活动任务时或扬长避短或挑战短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努力弥补不足;既能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又能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执教者唯有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期望“提质”落到实处,“减负”取得实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健康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2019
[2]李月华.如何打造愉快有效的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3(6)
[3]互动式教学模式,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梁慧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