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本教研共同体打造“备教学研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2-02-21宋日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共同体

宋日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基于校本教研共同体探索备课、教学、教研、评价一体化的教研格局的做法与思路,形成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的教研制度,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研;共同体;教学研评一体化

新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求教师能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更期待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我校基于校本教研共同体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期构建基于校本层面的“备教学研评”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一、实践背景

(一)国家政策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不断 “调适 ”个人的教學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教学策略,最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上。实行重心下移,把新课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做为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更好地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二)学校教研组现状

我校英语教研组年龄跨度大,老中青结合,团队凝聚力比较强,经验型教师居多,团队的教研水平总体不高。但也有教研积极分子,经常承担市教研活动,经常与省市小英优秀教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为团队成员提供当前小学英语教育比较热门的教研资讯与策略,为成员们提供展示锻炼的舞台。

二、实践目标与思路

(一)目标

依托市省级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基地,借力基地团队优势资源与教研力量,探索更完善的教与学策略、模式与评价机制,主要开展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主题式纸笔综合评价题的应用研究,形成校本层面的备、教、学、评、研一体化的教研格局。

(二)思路

主要借力省级学科教研基地力量,通过年级团队参与的形式,按年级参与项目的学习、研究,并以比赛和展示的形式促进全员进步、发展。首先,全员抱团找提升点。各成员根据专长和发展需要确定研究项目,并根据项目需要各自参与到河源市单元整体设计组、河源市评价命题组和作业设计组、省学科教研基地团队,立足校本开展研究与实践,让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团队的支撑;然后,分层发展明任务。根据各成员的现有能力水平,在相应团队分层发展。能力发达的教师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课堂展示、讲座分享、作业设计等任务,能力发展中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承担课堂设计辅助、讲座分享辅助及作业设计辅助等任务,在任务中学习成长发展。接着,各成员回归各年级团队,进行共学共研,整体推进。最后,凝练成果促提升。着力指导各团队成员凝练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经验分享、论文撰写等形式凝练研究成果,并争取凝练团队建设经验加以推广,为兄弟学校进行团队建设提供范本。

三、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进行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

1.立足于课程理论提升,学习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策略和有关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与经验,提升团队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理论水平。

2.立足于基于大观念的PEP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究在3-6年级如何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并进行总结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有效性。

3.立足于立德树人视域下阅读资源的运用与研究,探究以《丽声北极星分级阅读绘本》为主的绘本与PEP教材的融合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法、模式与策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作业与评价实践题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1.探索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3-6年级学科作业的形式、内容及评价方式。每个年级英语教师按照个人意愿与科组的统筹安排,加入河源市小学英语省级教研基地的作业设计组,学习有关作业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策略,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2.开展基于单元整合的PEP小学英语作业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结合PEP教材的单元主题,运用河源市作业设计组的资源于实践,并根据我校实际进行调整,修改,逐步开发我校作业资源,争取形成论文及资源。

3.探索基于单元整合的PEP小学英语主题式纸笔综合实践题的运用研究,以评促教。运用河源市评价命题组的资源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形成实践分析报告,调整教学。

(三)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与评价机制

1.探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教研共同体模式。让全校英语教师动起来,通过抱住河源市小学英语省级教研基地的大团,分层次,分项目参与备课、教学、研讨及评价项目组,达到人人有为,人人善为。

2.以年级团体全员为单位进行教研设想,以赛促学、促研。鉴于我校经验型教师居多、研究型教师少的特点,设立年级项目赛、年级项目展等活动,促进研究型教师带动年级团队共同研学、共同提升。

3.寻求更宽广的学习提升资源与途径。通过提供各路资源,尤其是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区域联动教研培训资源,继续加大外部专家力量指导。

4.探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激励机制。争取行政力量的肯定与激励,让有为的教师获得评优评先的机会,同时,给予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以肯定与激励,给每一位有为的教师颁发证书。

以上内容既分又合,分合相间,交替完成。在基于发展我校教研共同体的基础上,开展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研究,以年级团队为单位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与比赛活动,达成基于打造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备教学研评”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四、实施策略

整个教研以年级展示交流研讨为主,先由个人在每周的年级教研活动交流,再以年级团队在每月一次的学校大科组活动展示,采用课例分享、专题讲座、比赛和工作坊的方式定期开展。

(一)基于校本,制订计划

1.召开教研组会议,明确基地建设工作内容与整体规划,达成共识。

2.教研组确定研究项目与参研形式,共同研讨项目研究的内容、目标和进度安排等,制订详细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进度安排。

(二)结合校本,参团提升

1.召开研讨会对个人需要提升的意愿与团队统筹动员各成员参与省级学科教研团队。

2.按照所教年级进行分工,每个年级的教师成员参与省学科教研基地团队相应团队的研究。

3.各年级根据参与的各研究团队需要,探讨本校基地成员的研究内容和具体分工,拟定个人发展规划。

(三)团队推进,探索“备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在此阶段,主要以年级团队形式参与实践。通过有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力争学有所用,在实践层面出成效,并争取提炼经验,形成一定的理论。在立足校本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赛促研、以展促研,实现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具体步骤如下:

1.学习和借鉴

学习当前教育教学最新理论文献及评价命题的相关理论文献,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各成员按年级参与到相应的教研团队参与学习,并撰写学习体会。

2.实践和分析

各年级通过使用河源市评价组的综合实践题,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对卷面及背后的理论进行深刻剖析,对标课标,反思教学,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命题运用反馈交流活动,各年级轮流分享交流。由各年级的骨干教师领航,开展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交流会,每月有一个年级团队承担单元整体教学实例讲解,其他成员针对设计进行评析。举行全校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比赛、单元整体说课比赛、单元整体实践题设计比赛等活动,以赛促团队发展。

3.总结和提升

每学期以年级工作汇报形式,对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研究和综合实践题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进行经验梳理、提升,形成各年级的特点、亮点。

五、结语

教研组是教师实现智慧碰撞、资源共享、协同进步的组织。让教研组所有教师行动起来,热心投入教研工作,集众人所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教研组的使命。上述案例以打造“备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教研格局为目标,希望促使教研真正研到实处,引发课程改革,推動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2001-06-08.

[2]乔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单新梅.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共同体
琳恩·诺塔奇《泥、河、石》中的共同体书写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