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造与发展:卢作孚思想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发

2022-02-21何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卢作孚建设文化

何静

卢作孚作为旧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由其带领的北碚乡村建设闻名中外,为当前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价值,为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一、建设中的精神改造

(一)改正醉生梦死之生活

卢作孚在《精神之改造》一文中指出:“每人必须将集中于不正当生活之精神与态度,移转其方向,而求能醉生梦死于一己之工作,一己之事业,与国家生活种种问题之间。”在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少部分作风懒散、生活奢靡的工作者,他们不仅没有工作目标,而且没有人生目标,思想保守,不求进步,循规蹈矩,缺乏高度的工作激情和热情,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只注重个人生活享乐。因此,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现并纠正有此生活作风的人,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生活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品德优良、清正严明的乡村文化建设队伍,并从根本上解决建设动力不足的难题。

(二)养成奋发蓬勃之朝气

卢作孚认为,奋发蓬勃之朝气只需要去“做”,如果不做,就不可能养成朝气。他还认为,影响奋发蓬勃朝气养成的原因主要是“根本不做”和“做虽做,但遇到困难就放弃”。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有一部分人有想法并愿意去尝试和创新,但一旦遇到困难和阻碍,只分析外部原因而不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容易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还有一部分人尝试了一段时间的乡村文化建设,但由于人员变动或者经费不足,就没有持续开展建设工作,导致建设中断以及建设任务停滞。因此,要想将乡村文化建设做出成效,就必须大力弘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知难而上的奋发蓬勃的崇高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团队凝聚力,才能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以推动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革除苟且偷生之习性

卢作孚认为,有奋发蓬勃朝气者,决不苟且偷生。苟且偷生的人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来不做事前准备,等到事情发展到最后才开始想办法,甚至到最后也不想办法,只会逃避和违背原则去苟且偷生。乡村文化建设如果前期没有开展调查研究,就不能明确改革和发展的现状、目标和方向,就没法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影响工作任务的推动和执行,最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不逃避、不退缩,才不会苟且偷生,影响工作进展。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立足现实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开展调研并制订工作计划,脚踏实地地执行和实施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總结反思,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任务。

(四)打破自私自利之企图

卢作孚认为:“不爱利而爱名,名即自身之名,中国不需要此种人。”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如果人人为一己之利,不顾全大局,不从集体利益出发,那么就将工作任务和机会演变成了唯利是图、争名夺利的契机,不仅不利于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而且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工作进度的推进。这种自私自利的风气容易在团队中蔓延,影响团队士气,败坏团队风气,扼杀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影响乡村文化振兴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并注重建设队伍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培养大公无私、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五)纠正分歧错杂之思想

卢作孚认为:“善思想者,处处能见其思想之痕迹。”但他认为,中国人做事往往喜欢大篇幅写文章,但内容其实并没有表达清楚,在做事的时候,较少能对事情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是没有思想而且缺乏思考所导致的。他认为,每个人应该勤加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逻辑清晰、分析清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卢作孚的观点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有的工作者就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怎么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或者不知道按照怎样的步骤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所以导致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分析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无法确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的工作者习惯了长篇大论的口号,没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没有设置具体的评估指标和评估计划,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因此,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梳理工作思路,将复杂的工作流程细化为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将工作目标进行优先排序,聚焦关键目标,形成过程监督和管理机制,不断在建设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敢于面对错误并进行改进以确保建设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

二、建设中的人的改造

(一)人的训练与训练的人

卢作孚在《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一文中指出:“所有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切问题不能解决,而是人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又是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的训练,所以才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其思想为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反思就是,遇到问题和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承担工作任务的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技能。

因此,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之前就需要开展人的训练,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训练的方法、训练的流程、训练的进度、训练的效果评价和质量监督,最终促进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开展人的训练工作,最困难的是“训练的人”,也就是谁来对乡村文化建设人才进行训练。卢作孚认为,承担训练工作的人首先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即训练的人做什么就需要承担训练工作的人具有这项专门技术。例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的训练包括阵地建设方面,训练的人需要掌握如何开展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技术,如在哪里建设、建什么、如何建等问题。其次,承担训练工作的人还需要掌握训练的技术,因为如何训练人也是一门技术。例如,游泳教练虽然自己会游泳,但要训练队员就需要掌握训练队员的技术,懂得如何有效地将游泳技术传授给队员。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项目指导者如果不具备乡村文化建设经验,不懂得如何给新一代传授建设经验和工作技巧,建设工作的开展将会大打折扣;而如果训练的人与人的训练成功,有训练的人,就能解决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不仅需要重视人的训练,更应该重视对“训练的人”的培养,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有训练的人掌握了训练方法和技巧,才能发现潜在的训练对象,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

(二)训练的要求和方法

卢作孚认为,人的训练应遵循以下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活动,即“在理想上活动,在使命上活动,在前进中活动”。这里的“活动”不是单纯指身体上的活动,而是包括思想上的活动,因为活动产生于思想,需要运用思想寻找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不怕失败,运用思想解决问题。开展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树立建设意识和建设使命感,需要专注于所负的使命,不断前进。乡村文化建设人员在有时间的时候去活动,在活动中保持紧张和紧迫感,同时抱有希望让外界惊叹我们工作的成绩,还惊叹我们活动的精神,让乡村文化建设受益对象获得深刻的感应,促使静态的社会变成动态的社会,感受活动带来的效益。因此,乡村文化建设中对人的训练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循序渐进、推陈出新地进行训练。

卢作孚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是正确,他认为任何活动都必须正确,就如同在军训中的立正姿势要做到标准和正确,包括野外演习、业务整理、日常生活起居和说话做事等一切活动都要求正确。他认为,要做到正确,第一个要求就是形式,即从外在表现来看要正确,就像正方形要必须每一边等长,每一个角都是90°;第二个要求就是数字,所有量化的表达都要精准,工作要做到精确;第三个要求是系统,开展工作需要明白工作的架构和体系,明确各级分类分支,从整体到局部系统开展各项工作;第四个要求是因果关系,在工作中要学会分析因果关系,把握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卢作孚对于正确的要求,运用到当前乡村文化建設工作中,需要树立正确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思路,规范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流程,对工作流程和细节进行充分把握,对工作成败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因此,要敢于面对错误和失败,并保持追求真理的决心,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

卢作孚提出的第三个要求是亲切,他认为工作中不仅应该对事情要求正确,而且对人必须亲切,只有对人亲切才能在做事时进行深入了解,避免产生误会和隔阂。卢作孚认为,对人亲切,首先,要多与人接触,领导者需要深入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中,才能与民众共同谋划解决问题。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工作者要深入乡村和村民中,要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多接触、多交流,逐步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民众的文化需求,促进服务对象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与服务对象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助人自助。其次,卢作孚认为对人亲切,要共同活动,就像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练和士兵要共同训练等。乡村文化建设中,工作者不仅要与村民多接触,而且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与一线员工、村民共同参与建设活动,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拈轻怕重,需要带头示范,积极进行氛围营造,相互协助,并肩同行。最后,卢作孚认为对人亲切要秉持亲切的态度,工作中应该互相帮助,指出错误,共同进步,对帮扶对象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肯定,对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给予否定,并助力其改变,对其所失给予安慰和鼓励。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工作者应当坚持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对待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对象,和他们形成齐心协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鱼水情深”的和谐关系,并秉承“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实现同向同行、共求发展、共赢共享的终极目标。

三、建设中的制度改造

(一)注重工作作风

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非常注重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要求每个员工在工作时全神贯注、严肃认真,要求一切工作人员凡办事事先必须有计划、中间必须有检查、事后必须有总结,凡谈问题必有事实作为依据、必有数字加以说明,并提出了十条“逐日应有的检讨”。这样的制度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制订建设计划,建设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评估,建设后期进行经验和教训总结。在建设经验总结阶段,应该结合建设目标,尤其是量化目标,以建设事实作为依据,用数字证明建设成效,用定性定量方法进行效果评估。不管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统筹者,还是一线文化建设工作者,都应该明确工作目标和制订工作计划,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计划,罗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断反思个人能力是否逐渐提高,反思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此外,为了营造节约风气,预防淫靡奢侈,表现事业精神,卢作孚要求不管什么职务都统一制服,以彰显精神。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也可以考虑统一制定团队制服或者代表团队精神的logo、徽章或者团队口号,以有形的标志性物件营造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彰显建设队伍的工作作风和事业精神。

(二)注重员工教育

卢作孚为了加强员工教育工作,注重人的训练工作,主要采取以下两种训练方法:一种是集中训练,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开展专项训练;另一种是举办短期训练和组织读书会,让员工通过读书学会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也应该注重人的教育工作,针对乡村文化建设人员进行集中训练,还应对工作岗位进行细分,开发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制定训练手册,围绕岗位能力开展专项集中训练;同时,应该对即将步入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开展岗前短期模块化培训,组织读书会、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比如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地围绕乡村文化内涵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古村落古建筑等主题开展不同专题读书会,并可以将读书心得体会以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方式进行分享、交流和展示,从而引导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启发乡村文化建设人才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计划。此外,卢作孚还注重员工品德教育,坚决反对贪污、吸毒、酗酒、赌嫖等腐化堕落行为。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也应该注重建设人才的品德教育,培养人才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苦干实干精神。除了品德教育,卢作孚还注重利用集体活动时间开展员工教育工作,如规定在每周一、周三、周五早上开朝会,邀请知名爱国人士进行演讲,还注重员工业余生活,成立了京剧队、话剧队、川剧队、足球队、篮球队等,同时举办集体婚礼、集体旅行等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员工高尚品德的形成及新知识的学习、新经验的积累。因此,乡村文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的教育问题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三)注重监督检查

卢作孚注重检查工作,要求各部分主干人负责具体工作,逐一考察各个员工的工作状况,将检查结果分出优劣,并进行登记汇报。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同样应该加强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进度和现状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挖掘建设中的典型案例和示范代表,围绕建设经验开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汇报总结,督促项目执行者及时进行反思,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卢作孚还提出提起兴趣的观点,认为检查工作应制定任务标准,激发人员建设过程中的比较和赶超精神,发挥建设示范作用。此外,卢作孚提出“暇时的商讨”观点,认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应与工作人员商讨,询问和讨论工作情况和改良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促进工作进步,创新工作方法。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培育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创新研究”(编号:2020PY33)。

参考文献:

[1]凌耀伦,熊甫.卢作孚文集(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卢作孚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重读卢作孚
为商不有的卢作孚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