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心理认同感探析
2022-02-21白立娟
白立娟
作为立足于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心理认同感是其扎根乡村教育的重要动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提出了提高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的策略。
一、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心理认同感,笔者选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县(市)的乡村学校档案员为研究对象,自编调查问卷,将乡村文化认同感分为感性、理性、行为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2份。调查以网络问卷形式为主,专题访谈或随机抽查为辅。
(一)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感性认同感普遍不高
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感性认同感主要包括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即乡村学校档案员掌握了多少乡村文化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建筑风格、乡村道路布局、村民劳作方式、历史人物等;乡村制度文化,涵盖当地的饮食习惯、婚丧嫁娶习俗等;当地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及家族文化等。
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感性认同感普遍不高,甚至有28.6%的乡村学校档案员不了解当地的乡村文化。分析调查结果可知,了解和认识乡村饮食习惯、婚丧嫁娶习俗、乡村建筑风格、乡村道路布局等的乡村学校档案员比例较高,而了解和掌握乡村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及家族文化等乡村精神文化的乡村学校档案员比例较低,其中宗教文化比例最低。
(二)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理性认同感高低不一
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理性認同感主要体现为其对乡村的自然景观、历史名人、乡村道路布局、传统节日文化、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的喜爱、赞赏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愿意深深地扎根在乡村中。
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于乡村的饮食习惯的认同感最高,对乡村婚丧嫁娶习俗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其他方面。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经历大城市的学习、生活后,他们更喜欢自由恋爱,更愿意选择新兴的结婚方式,对乡村传统婚丧嫁娶习俗知之甚少。
(三)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行为认同感较高
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行为认同感主要是指乡村学校档案员是否愿意将自己与乡村文化融为一体,积极用行动捍卫乡村文化,如过乡村传统节日、尊重乡村风土人情,愿意为乡村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并自觉与践踏、侮辱乡村文化的行为做斗争。
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行为认同感要高于感性认同感与理性认同感,对当地传统劳作方式、娱乐方式等认同度较高,对当地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习俗等行为的认同感较低。尤其是当地日常交流中使用的地方方言是认同感最低的,这与乡村学校档案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一定关联,也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二、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
乡村学校档案员只有对乡村文化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心怀一颗感恩的心认同、赞赏乡村文化,愿意为其付出,才能更高效地开展乡村学校教育工作,更愿意长期为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为此,笔者总结了当前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乡村文化的感性认识模糊不清
通过数据结果和乡村学校档案员随机访谈得知,他们对于乡村文化的感性认识多数停留在表面且模糊不清。当在随机访谈中询问“你知道当地乡村文化中有哪些名人趣事、是否有影响力较大的历史人物”时,大部分乡村学校档案员的回答都是不太了解。多数乡村学校档案员都表示对于当地乡村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这方面的文化,具体是什么不清楚。研究者在随机访谈中还发现,对于当地乡村道路布局、人们劳作和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等内容,大多数档案员虽然有少量的了解,但是并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尤其当谈到“你对当地乡村文化中的一些婚丧嫁娶礼节是否了解”时,大多数乡村学校档案员的答案是简单知道一些,但不是特别了解。
2.对乡村文化的喜欢程度不高
在对乡村学校档案员随机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回答“你是否喜欢当地乡村的建筑风格”“你是否喜欢当地的街道布局”时,部分乡村学校档案员直接说不太喜欢,他们明确表示更喜欢现代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具有美感的城市街道布局。当问及“你是否喜欢当地乡村的婚丧嫁娶习俗”时,大部分乡村学校档案员表示不清楚、不了解,平时忙于工作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内,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也有少部分乡村学校档案员参与过一些当地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但习俗较为烦琐,喜欢程度较低。
(二)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剖析
1.城乡结构差异使当地乡村文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和孩子考上大学后再返回乡村,他们在见识外面世界后,发现乡村与外面世界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乡村文化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乡村文化落后、传统。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对乡村文化保护程度不高,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其心理认同感较低。
2.乡村学校长期存在“跳农门”教育现象
一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大多数乡村居民不太富裕,跳出农门、走出农村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具体体现。再加上大多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较少引导学生对乡村文化进行了解和熟悉,由此造成学生对乡村文化产生距离感、陌生感。
二是在学校教育内容方面,课程的设置较少涉及乡村文化教学内容。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但较少涉及乡村文化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专题讲座进行,不够深入和系统。笔者在与学校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一些人认为,如果开设乡村文化课程或者讲授乡村文化内容,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范围,课程不好安排,对学生成长发展作用不大,没有必要这样做。
三、提高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的策略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大经费投入
通过问卷调查和乡村学校档案员随机访谈得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的心理认同感,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大乡村文化经费投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很多乡村已经建设了农村文化广场、农村图书馆、农村体育场,购置了一大批体育运动器材,方便村民健身等;很多乡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景点,挖掘旅游资源,提高了村民收入;在政府部门的积极组织下,部分乡村举办红歌比赛、村民运动会、爱老敬老活动等,丰富了乡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完善教学内容,培养乡村文化情怀
乡村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乡村文化情怀,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时分配等环节增添乡村文化内容,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自编乡村文化教材和科普书籍,开设乡村文化选修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乡村文化内容。另外,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机会与乡村文化零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文化,弘扬、发展乡村文化。
(三)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宣传乡村文化
提高乡村学校档案员对乡村文化心理认同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乡村学校档案员了解和熟悉乡村文化。这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例如,在当地电视台设置“我与乡村文化面对面”“乡村文化大家谈”等专题栏目,拍摄一些有关乡村文化的电影、电视剧等,强化广大民众对于乡村文化的熟悉与热爱。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21年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证”(编号:212400410247)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莉萍.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24):44-45.
[2]王小红,王倩.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6):54-60.
[3]馮翠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2):96-99+124.
(作者单位 商丘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