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意识下幼儿园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的思考

2022-02-21张祖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藏品

张祖娟

【摘要】开展博物馆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本文论述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一些思考,对博物意识下主题探究活动的价值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藏品激趣,调动主动参与;材料提供,聚焦探索问题;场景拓展,走向深度探究;成果展示,提升知识经验。

【关键词】博物意识;探究性主题活动;藏品

《博物馆条例》强调,我们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示及教育作用。幼儿园博物馆相关课程的研发既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幼儿园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与载体。幼儿园博物馆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幼儿园或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和欣赏一些具有重要博物价值的事物、现象。而其中幼儿园建立幼儿博物馆不只是关注博物馆本身,最核心的是要意识到博物意识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虞永平认为,博物意识是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在博物意识的引领下,幼儿的观察力、辨识力和理解力等都会提高,从而更容易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笔者所在幼儿园以博物意识为引导,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博物教育活动,以问题为依托,让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建构园本活动课程。

一、相识—藏品激趣,调动主动参与

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尤其要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而兴趣可以来源于幼儿的“藏品”,幼儿的收藏不是“破烂”,也潜藏着许多探究性的可能,对幼儿是充满吸引和生命力的。实质上,收藏意识正反馈了幼儿探究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欲望,因此,我们要珍视幼儿的收藏兴趣,站在幼儿的立场去发现其兴趣。

幼儿园课程来源于幼儿,也正是幼儿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的意愿、自己的选择和尝试建构了幼儿园的活动与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基于幼儿提供具有博物价值的藏品,例如在主题区域材料中增加藏品展示区,让幼儿有更多分享和讨论的空间;通过实地参观、图片或者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认识不同的藏品,引起幼儿的关注等。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支持幼儿的发现,引导幼儿建构对藏品的认知,搭建经验的支架非常重要。“藏品”出现后,逐渐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也是探究主题活动的线索,推动相关领域活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也丰富已有的博物经验,与学习场景进行互动,内化经验。

二、相遇—材料提供,聚焦探索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在材料层面上予以支持。首先,注重材料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以提供同一物种不同外在形态、不同功能的材料,如羊城寻根记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于五羊的测量感兴趣,因此提供了尺子、绳子、木棍等材料,自然会引起幼儿去探究自然测量的方法。当再次增加了记录表格、记录笔等辅助材料时,幼儿还能够尝试去记录自己的发现,助推幼儿富有层次的发展。其次,注重材料的内在指引性。如将大班哥哥姐姐探究测量的成果和步骤图给幼儿观察和欣赏,指引幼儿去了解的基础上提供探索的思路。再者,注重材料的体验性。幼儿观察可能会比较零散,不聚焦于某一类物品,因此我们也可以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去与材料发生互动,引发幼儿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和感知。如在美食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仿真的厨具、餐具、调料等,配上美食的制作图片,让幼儿动手去体验。

三、相知—场景拓展,走向深度探究

聚焦问题之后,尽管在幼儿园有一定的材料的支持,有同伴、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协助,对问题的探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幼儿的探究与呈现往往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园内的探究满足不了幼儿的探究需要。由此,我们可以将园内的场景进行园外的延伸,甄选和建构能够支持幼儿深度探究的社会场景,例如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家庭等。因此,为支持幼儿继续深度探究,我们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问答等形式挖掘更多可以利用的社会场景,帮助幼儿的聚焦探究的问题并逐步走向深入探究。例如,幼儿园周边的社区环境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自然博物馆,能够拓展园内的探究内容。在开展以“花”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观察社区不同种类的花,甚至可以参与种植、管理,跟随季节的更替进行追踪记录,探索花的生长变化,积累植物的相关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架构。

在幼儿深度探究的过程,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幼儿的想象力、专注力、问题分析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幼儿在进行知识重组和建构的过程也在丰富经验,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想法,支持其探索和表现。

四、相惜—成果展示,提升知识经验

展示是博物馆的重要特性,经验和成果的分享也是探究性主题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真实的博物表达,展示探究过程中的博物思维过程,让幼儿的思维具有可见性,从而也能培养其博物认知技能,也可以协助教师更有效地为幼儿后续的探究搭建学习平台。

成果分享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够进行不同的博物表达,从而彰显幼儿的不同博物思维。成果展示区域可以是班级也可以是幼儿园甚至是园外。结合班级和社会学习场景,我们鼓励幼儿呈现“藏品”的研究成果,包括相关的图片、手工、语言等不同的作品,好像展览会一般再现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和同伴讨论互动,可以请求成人的协助,展现和分享成果。幼儿可以成为讲解员,通过童话剧、绘画展、游戏工作坊等方式进行展示,分享“藏品”的有趣故事。通过成果的展示,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提升,幼儿感受到成功和自信,甚至激发下一个主题探究的热情。

一花一博物,一馆一世界。实质上任何一种幼儿感兴趣和有教育价值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所幼儿博物馆,丰富幼儿探索世界的机会。幼儿在博物意识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探究、操作和體验。我们也希望幼儿化身为小小博物学家,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小小艺术家等,成为探究小能手。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 . 幼儿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J] . 幼儿教育,2010(10):7-9.

[2] 张绵绵 . 走进幼儿园的幼儿博物馆教育[J] . 福建教育,2017,1145(51):17-19.

猜你喜欢

藏品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苏州码子"藏品选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盛砚博物馆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张新生藏品
聂延林藏品
刘培坤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