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2-02-21邹悦媚
邹悦媚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级而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获得知识本身,更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追求新知识,积累新知识,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运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一、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或叫作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把学生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在课堂中,笔者注意用道具演示情景,用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用生活展现情景,用语言描绘情景,把学生带入各种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朗文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 5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放一段录像:在十字路口,人来人往,交警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车辆行人,行人在红绿灯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展现生活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教学内容Traffic rules有了初步了解。随后,笔者用自编的儿歌:“The light is red, we must stop.The light is yellow, we must wait.The light is green, we can go.I know, I know, stop-wait-go.”向学生描绘这一情景。逼真的画面,优美的乐曲,加上朗朗上口的小诗,学生一下子便熟悉了要学的知识。接着,笔者再结合其它交通图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句型You must turn right/left.然后让学生模仿说。经过这三个步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很快便掌握了本课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上台表演,评选“最佳交警”,以表演体会情景。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竞相表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想象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一直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先导。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无限的,是知识的源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空间的潜能,训练学生积极动脑,引发奇思妙想。例如,复习单词时,笔者设计了一道找“y家族”的单词填空题,_ y, _ _ y,_ _ _ y,_ _ _ _ y,_ _ _ _ _ y,此游戏按组进行,哪一组写得最多,哪一组就是“单词大王”。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开始自由翱翔,有几个组组出了很多单词,如,my,boy,fly,day,key,baby,many,play,they,very,happy,sorry,today,Monday,monkey,family等。这个游戏既帮助了学生回忆和复习学过的词汇量,又引导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认识事物,进行多元思维,让学生见仁见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学法指导,拓展创新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为了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教学基础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實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法,要引导学生做到:观察有目的;比较有标准;归纳会举例;概括会分层;多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重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当学生学了I like,you like,he/she/it likes 这首儿歌后,笔者鼓励学生用have/has说这首儿歌。有的学生说I have,you have;有的学生说 he has,she has;有的学生说we don't have,they don't have。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不唯书本,不死记硬背,用自己的体会来理解和运用知识,经过学生集思广益的讨论,一首立足于课本语法知识的儿歌便创造出来了:你有我有他也有have has都是有;(拍手)I have,you have;we have,they hav;he/she/it has;(两人对拍)I don't have,you don't have;we don't have;they don't have;(拍肩)he/she/it doesn't have;(摇头)doesn't,doesn't,doesn't have.(拍手)
有人说,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是更新的内容,更丰富的思想。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来优化学习方法,用自己的体会来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学得乐、学得活的效果。
最后,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在教学中主动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对教育者本身的挑战,因为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 赵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