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探析
2022-02-21陈庆
陈庆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内涵及价值,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的整体建构思路,主要从管理制度、协同机制、领导制度三大制度体系入手,具体的构建维度则包括内容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过程一体化、队伍一体化、空间一体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有助于形成强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最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04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德育要朝着体系化努力,教育教学改革要深下去,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朝着体系化努力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向一体化发展,不断形成完善的体系。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提供了基本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内涵及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各层次、各领域构成的有机系统,它包括静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主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素,无论是思想理念要素还是工作实践要素都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更为连贯流畅,取得的教育实效也更加强而有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价值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也让我们不得不更加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途径,来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最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理想目标。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发展,以便更好、更全面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现实需求。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是取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现实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工作队伍、工作内容、课程融合度、工作过程、工作空间五个方面都出现沟通失效、交流失利、合作无效的问题,最终导致一体化体系建构进程缓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缺乏联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缺乏联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各专业班主任、心理健康咨询师等与学校学工部(学生工作处)、宣传部、校团委等德育工作部门之间缺乏协同联动的合作意识。各个层次的工作者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内容,只考虑从自己的工作内容角度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少考虑各个部门、各工作者之间的接洽与交流。比如,有一些高校相关部门把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直接分发给各学院辅导员,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从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比较分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分为理论教育内容和实践工作内容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内容与实践工作内容契合度不强,高校更重视理论教育内容进而导致实践工作内容缺乏。与此同时,理论教育内容以及实践工作内容也时常出现有序性不高、分散度过强的问题。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内容不够明确、教育工作过程不够连贯、十大育人平台之间协同度低下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融合度不够
一方面,课程设置的内容未能很好地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时效性,要寻求恰当的教育时机;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与大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结合度不高。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最优化地与文学、理学类、商学类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与其结合的过程中要么太过激进,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要么太过保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各自为政,二者并未互相融合。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连贯性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连贯性不高体现在纵向与横向两方面。就纵向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间上不够连贯,容易出现断节的现象;就横向而言,课上的显性教育和课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地结合,高校文化育人氛围不够浓烈。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整合性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性。首先,在新媒体时代,要加强“线上思政”各种教育方式良莠不齐,缺乏整合与归纳;其次,要注重“线下思政”之间的协调联动严重不足;最后,“线上思政”和“线下思政”之间的互动不够,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新时代带来的优势,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體丰富多样的便利性。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理路探析
(一)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
首先,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工作的纵向贯通,形成一条连贯的工作线路。其次,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横向联动,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局面,才能使各个部门发挥他们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全面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能够从宏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整合。
(二)具体构建维度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详细规划了包括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在内的七个子体系。而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过程一体化、队伍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五大维度,构建体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教育人、培养人,在落实工作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是立体复杂多面的,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层次的。
第一,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导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5]。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应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个方面[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也应该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教育五个方面。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全过程育人中要理清各階段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区别与联系,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衔接度,并且全过程育人也包括“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教育主阵地”相结合。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展开强调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学院之间的协调联动,涉及“十大育人”平台的交互协调,共同合作。
第三,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体系入手深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②中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7]。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也理应从这“十大育人平台”入手。十大育人平台可以分为学习、工作、生活三个维度,网络育人贯穿于每个维度之中。一是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学习维度。这一维度主要是强调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做好课程育人平台,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进程,不断挖掘和利用各门专业课内在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其政治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度。其次,科研育人平台。在科研育人环节要注重师生政治观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培育青年人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实践育人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思想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二是包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工作维度。首先,管理育人平台。做好管理工作,不断健全高校管理制度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并在制度机制的严格要求下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服务育人平台。转变服务理念,助力服务现代化,挖掘服务育人功能,既要解决师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能在关心人、服务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增强教育对象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再次,组织育人平台。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组织各个基层党支部发挥育人作用,增强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个不同层次学校组织之间的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活动之中,在增强师生交流互动的同时也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三是包括文化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的生活维度。首先,文化育人平台。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创造优美且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不断优化校风学风,形成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其次,心理育人平台。教育要以人为本,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高校对师生心理状态的关注,促使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进而促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协调发展。最后,资助育人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资助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资助对象自立自强、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此外,网络育人要作为这三个维度的贯穿引线。在融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且广度很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代要求必须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网络的飞速发展也要求推进网络教育。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体化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是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支撑骨架”。从课程内容设置的角度来说,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程进行合理组合与科学配置。比如大学一年级阶段,注重国家历史相关课程的设置,使他们更加了解祖国的成长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学二年级阶段要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三年级以及四年级阶段要配合他们面对工作实习、升学考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课程开展形式的角度来说,需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兴趣爱好,不断构建包括校园课堂、网络课堂、社会课堂、实践课堂在内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第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携手联动、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相互补充,不断强化显性灌输与隐性启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对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与这类专业课程的区别,强调其科学性。另一方面理学、工学专业课程要注重科技伦理和工程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农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也就是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足够的热情和关注。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提升其综合素养。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一体化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进行构建。就纵向而言,在时间上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间上要连贯,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杜绝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短节的现象。就横向而言,通过“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教育主阵地”相结合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体化,将课上的显性思想教育和课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全方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纵向而言,从时间上强调教育工作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目前而言,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大体上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但是具体而言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存在不够贴切的现象;其次,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存在重复和混淆,换言之,高校没有理清各个学生成长阶段的联系与区别,而是混作一谈;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过于集中的问题。虽然各个年级都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将更多教学内容放在大一、大二年级,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年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缺乏。
第二,横向而言,“思政课主渠道”和“日常教育主阵地”相结合。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主渠道的内部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四门学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部各个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任课教师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内部融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党委、学工部、团委、教务、人事、科研、后勤等多个学校部门以及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默契程度与配合程度,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最后,促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相互交融,深化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相融合最为典型的就是“行走课堂”的产生,其實质是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彼此互为载体又互为内容。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体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联动性不强这一问题就需要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体化,而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强大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体化的前提。
第一,扩充队伍。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以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为主体,事实上育人主体远远不够,“十大育人”平台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主体。其次,加强高校全员的协调联动。高校不同层级工作人员的协调联动、相互合作交流能够激发高校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普通职工慢慢转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主体。最后,学生自身也是育人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本就能互相转换,师生互动能够催生更多可行有效的教育途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第二,强化队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从目标、内容、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目标之后再确定内容,最后再凭借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内容,最终达到目标。首先,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成长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成长要有目的性,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展内容的确定和展开方式都要有目的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一个复杂的集体,因此其成长目标要根据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其相应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其次,明确其发展内容,换言之就是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强化的几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内容包括培育其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最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进步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进步方法指强化其教学方式、手段。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和教育等传统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建设。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复杂性,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也有更高的要求,应尽可能采用丰富多样又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不断丰富教育载体。首先,要增强教育者的网络信息敏感度,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教师更要关注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其次,要提升教育者的信息判断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地分析社会舆情。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与传播要适应网络传播方式的变迁,与时俱进,借鉴其生动活泼多样的话语表达,同时也要注重从“文本”向“生活”维度的话语角度转换,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的创新,提升话语传播实效[3]。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目前出现了各种总体性、关联性很强的意识形态问题。传统的、单一的、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最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韩梓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博士论文,2020.
[2]赵越.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96-100.
[3]侯勇,孙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整合:目标、力量与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8(3):24-28.
[4]肖薇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
[5]李睿,柴美越.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质量提升创新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1):116-120.
[6]郭婉绯.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位论文选题学科意识研究——基于926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样本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5):92-96.
[7]张玲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