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踔厉奋发:MPAcc人才培养经验借鉴与趋势前瞻

2022-02-21张俊瑞王永妍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张俊瑞 王永妍

【摘要】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经走进了第十八个年头, 第四届会计教指委也已宣告成立。 本文对自设立MPAcc专业学位项目以来, 会计教指委在引领、组织、指导MPAcc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 以及各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的培养特色、案例教学措施、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提炼, 并对当前MPAcc人才培养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MPAcc;教学改革;培养特色;案例教学;实习实践;智能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4-0023-11

2004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办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项目, 开启了我国会计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大幕。 时至今日, MPAcc项目已走到了第十八个年头。 截至2021年末, 培养单位已从最初的24家稳步增长到296家, 孕育的会计博士(DPAcc)专业学位项目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呼之欲出。 这十八年中, MPAcc项目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我国专业学位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

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发展回眸

(一)我国会计学科研究生教育之破茧而出

按照国际惯例, 学位教育通常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 从全球来看, 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创办了最早的研究生教育。 我国最早的研究生教育要追溯到1902年。 当时, 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大学院”的设想, 培养专事高深学问的人才。 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 1917年东吴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化学硕士学位[1] , 1920年原华西协和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 现四川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联合培养授予博士学位, 但这些学位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学位。 1918~1919年, 北京大学开办的文、理、法三科9个研究所, 共招收148名研究生, 成为我国最早的研究生。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研究生规模极小, 仅有33所高校招收研究生424人, 且授予硕士学位的仅200余人, 未授予博士学位[2,3] 。 1935年, 武汉大学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 为全国首批招收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5所院校之一, 著名学者蔡锡勇等均为武汉大学会计学科的重要创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49年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高校; 1950年, 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研究生班, 会计专业是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 也使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培养会计研究生的高校。 在20世纪50年代, 中国人民大学共培养会计专业研究生数百人, 其中大部分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教育的引领者和中流砥柱, 成为我等晚辈敬仰的学界楷模和人生导师。

我国会计学科研究生教育真正步入按国家学位制度培养轨道是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当年招收人数达到10708人。 1979年, 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学院(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校(所)率先获批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于1981年1月1日生效。 1981年11月26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 以上5校1所成为我国会计学专业最早的硕士授予单位, 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 研究生人才培养进入黄金时代。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出现之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完全走的是学术路线, 授予的是科学学位, 是以从事理论研究、补充高校师资为培养目标。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 随着自1982年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博士研究生成为补充高校师资的主要来源, 而学术型硕士生的就业渠道开始分流, 流向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硕士生日益增多。 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 随后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9校于1991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84人, 这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发端, 被纳入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會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雏鹰展翅

2004年, 我国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成为届时已设立的39个专业学位项目之一, 也标志着会计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开始步入学术型与应用型“双轨制”时代。

在研究层面, 在2004年之前就已有关于在我国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 曲晓辉[4] 在借鉴美国高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行业认证的基础上, 提出“在我国设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十分必要”,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应当根据实务部门的迫切需要选择目标人群, 并实行职业认证”; 罗飞[5] 认为“无论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经验, 还是教育市场需求来看, 我国举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条件已经成熟”; 李红霞[6] 则明确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简称为MPAcc, 并对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思路。

在工作层面, 2002年9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 正式启动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 专家组组长、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博士代表专家组报告了我国会计人才工作的现状, 指出研究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非常必要。 2004年3月, 首届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前身, 简称“会计教指委”)成立, 并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标志着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式扬帆起航[7] 。 这次会议拟定了“教指委章程”, 讨论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招生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等议题。 同年, 首批已具有会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20所普通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1所科研机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以及北京、上海、厦门的三所国家会计学院正式试点招生, 首批招生1800人(单证)。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鹏程万里

2007年, 新增培养单位仍然从具有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产生, 共3家, 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此后,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数量呈現快速增长势头: 2009年, 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双证); 2010年, 新增培养单位75家; 2011年, 新增“满足国家特殊需求”的培养单位2家; 2014年, 新增培养单位71家; 2016年, 新增培养单位21家, 同年起, 停止招收单证班学生; 2017年, 新增培养单位57家; 2018年, 新增培养单位10家; 2019年, 新增培养单位4家; 2021年, 新增培养单位30家。 招生人数从2004年的1800人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21544人, 增幅达1097%。 截至2021年年末, 实际培养单位有296家, 其分布如表1所示。

2021年岁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其中涉及的专业学位项目多达56个, 且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31种专业可授博士学位, 而此前我国只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兽医、教育、工程等5个专业博士项目。 这也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直接面向职业需求,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能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 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的招生规模、社会影响力在现有专业学位项目中名列前茅。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一)加强教改研究, 指导会计硕士培养

为了规范培养过程, 服务社会需求, 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与会计教指委的推动下, MPAcc教育领域专家与培养单位通过承担教改课题的方式, 对MPAcc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规范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 这些课题研究具体分为五个方向: 培养层次与培养模式探索研究(A), 办学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B),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C), 教学法创新研究(D), 校企协作研究(E)。 表2与表3列举了近十年来MPAcc教改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8,9] (表中A、B、C、D、E对应以上五个研究方向)。

(二)创新培养模式, 突出优势培养特色

培养单位结合自身办学优势, 在教学法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多个方向的创新探索, 形成了办学特色。

1. 中国人民大学——整合性学习。 基于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会计技能与新数字技术充分融合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项目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MPAcc项目围绕战略视野、价值构建、合作创新、业务精深和实践前沿五个维度组织了教学创新活动, 并以“整合性学习”教学法创新作为重要抓手。 “整合性学习”强调不同学科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 着力建设两类整合性课程: 一是沙盘模拟课程, 通过角色扮演和沙盘推演的方法进行基于企业运营场景的整合性学习; 二是由多学科教师同台教学的整合性课程, 包括会计核心课程之间的小整合以及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管理、营销、人力等)的大整合。 通过“整合性学习”教学法, 培养学生满足业财融合需求的领导与执行能力、反思与整合能力、沟通与决策能力等, 且培养效果突出, 已有10位毕业生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10] 。 其教学成果“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MPAcc培养模式”于2018年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校作为2015年首批通过全国MPAcc教育质量认证(AAPEQ认证)的A级认证成员单位, 于2020年再次通过A级认证。

2. 中央财经大学——行动学习法。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 中央财经大学每年举办一次专题式行动学习项目“奥马行动”(Action Learning in Mana-

gement Accounting)。 该项目选题皆来自校外客座导师, 由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 每个选题下有一个或多个团队, 每个团队含4 ~ 6名学生、1名专业教师和1名校外导师, 对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调研、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案设计, 并在课程汇报时接受教师和企业管理层的评价。 “奥马行动”以“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行动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10] 。 在此基础上, 该校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MPAcc行动学习专题项目操作手册》, 使行动学习专题项目标准化、流程化。 该项目自2011年开展以来已超过100项, 约200家企业、200名校外实务界人士和1000余名MPAcc学生参加。 其教学成果“以行动学习为导向, 打造知行合一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于2014年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校作为2015年首批通过AAPEQ认证的A级认证成员单位, 于2020年再次通过A级认证。

3. 重庆理工大学——“互联网+会计”。 为了满足社会对具备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 重庆理工大学开展了“互联网+会计”复合型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工作。 该校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开展招生分类选拔与培养, 建设“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 实施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平台驱动的实习实践, 建设信息化师资团队, 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有70余所高校和企业单独调研其改革经验。 目前, 该校共培养了五届共796名“互联网+会计”毕业生, 其教改成果“基于协同育人的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于2017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六年来, 重庆理工大学的教师申请了“互联网+会计”教学原型系统案例软件著作权20余项, 发表了“互联网+会计”MPAcc教育改革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 其中1篇获得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编著了我国第一部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 在全国100多所院校得到推广[10] 。

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会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依托学校的多语种学科优势以及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地理优势, 以培养“专业与外语双优, 实践能力优势突出, 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融合能力强, 职业道德良好”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为使命, 开展了“国际化+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其招收非通用外语专业背景的学生, 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MPAcc课程体系, 特别是建设了一批关于外国文化、经济、政治概况及体现跨文化交流的通选课程, 与国外院校、跨国企业等合作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设立境外调研与实习基地, 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 培养具有小语种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为“一带一路”提供会计人才支持。 截至2019年, 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 且就业层次较高[10] 。

5. 江西财经大学——“三对接一融合”。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业财融合”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 江西财经大学提出了“三对接一融合”的MPAcc人才培养理念, 即: 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质量标准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水准对接、会计专业特质与学生全面素质融合。 通过与行业密切协作, 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三课堂联动。 第一课堂是在教室与实验室进行的教学活动, 重视基本理论、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课堂(课外校园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重视素质拓展, 突出实践科研, 提高专业素养和潜能。 组织移动课堂让学生走出去, 深入企业等实务部门参观、调研。 第三课堂(课外社会实践)是在第一、二课堂建设的基础上, 重视行知合一, 突出综合实践, 丰富专业经历和体验。 建立“产学研用”实践教学基地、做好就业服务等工作, 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等, 践行校企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0] 。 江西财经大学累计向社会输送MPAcc毕业生1600余名, 已毕业学员拥有较好的职业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五届毕业研究生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为86.8%, 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 2018年, 江西财经大学通过AAPEQ认证, 成为A级认证成员单位。

6. 西安交通大学——行业定向特色班。 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创新型MPAcc人才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力度, 西安交通大学与原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定向培养MPAcc人才, 从2010年开始, 持续为税务系统培养八届“税务班”MPAcc人才400多人, 生源全部来自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税务系统, 该特色班设置税务特色课程, 学位论文以税务方向为主, 学生毕业后回税务系统工作; 为上海华谊集团、中国西电集团培养MPAcc人才共67人,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此外, 該校与中兴新云和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技术创新或竞争能力的合作单位签订协同育人培养协议, 开展联合招生和培养, 根据合作单位的现实需求, 设计培养方案, 共同开设特色课程, 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智库服务、实习实践等多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 在培养符合各单位需求的高水平会计人才的同时,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 近年来, 西安交通大学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 2019年, 通过AAPEQ认证, 成为A级认证成员单位。 毕业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 “五四青年奖章”1人; 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5人; 入选陕西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学员占全省领军人才的20%以上, 入选陕西省税务标兵、税务技术能手的学员占90%以上。

(三)推动案例教学, “研写用赛”四措并举

在会计教指委多年来的强力推动以及各培养单位的持续努力下, 案例教学已在MPAcc教学中得到普及。 很多培养单位已形成案例调研、案例编写、案例使用、案例大赛四措并举的案例教学模式。

1. 会计教指委案例教学机制多管齐下。

(1)每年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从2008年起, 会计教指委从投稿案例中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教学案例纳入案例库, 供全国院校免费使用, 并从中评选出优秀案例和优秀案例组织单位。 与此同时, 将各培养单位案例入库及获奖数量作为评估其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融入专项评估与质量认证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以引导各培养单位加大投入, 积极参与案例库建设工作, 为开展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2)每年举办师资案例培训。 邀请知名学者作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示范、案例写作经验分享。

(3)每年举办以案例教学、研究与开发为主题的教育发展论坛。 论坛按专业设若干分论坛, 精选40篇教学案例, 供参与者共同交流与研讨。 累计近400篇案例在论坛上交流, 近万人次教师参与了研讨, 从而搭建了全国性的案例开发、教学交流平台。

(4)每年举办全国性MPAcc学生案例大赛。 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企业的一手资料, 并撰写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案例。 累计有7万余名师生参加了学生案例大赛, 并走进481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分赛区进行第一赛程比赛、第二赛程比赛和全国总决赛, 决出各等级奖项。 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五校分别获得7个最高奖, 其中, 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各以2项最高奖“称雄”; 东北财经大学则以10个三等以上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高校。 会计教指委还鼓励大赛案例进一步改编为教学案例, 参与优秀案例评选, 推动案例大赛成果转化, 为教学案例库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一手企业案例素材。

2. 培养单位案例教学模式百花齐发。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2014年获批MPAcc教育项目以来, 该校以13篇优秀案例笑傲“江湖”, 其中近三届优秀案例有8篇, 并于2019年荣获“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奖”。 该校MPAcc案例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成效很大, 多次受会计教指委邀请在全国性教学工作或师资培训会议上分享案例开发与教学经验, 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以上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构建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一案两实”创新教学模式, 以及2010年设立的中国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卓越工作。 该中心目前已是全国有名的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培养平台, 通过持续的案例开发不断推动案例教学的发展,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和本土研究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案例研究水平。 在案例开发方面, 由学院师生共同走进企业, 合作开展案例开发; 在案例教学方面, 学院教师大多有自行开发案例的经验, 并普遍使用自己开发的案例进行教学; 在案例研究方面, 长期与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 连续五年举办SPS案例研究方法研讨会, 形成了高水平国际合作案例研究团队, 从而形成了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三者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2)中央财经大学。 在历届MPAcc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该校共有13篇案例获奖, 并3次获得“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奖”, 是两家获评优秀案例最多的单位之一。 该校在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的表现亦十分突出, 在已举办的七届大赛中, 有五届晋级全国总决赛, 获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2项, 获优秀组织奖1次。 其在MPAcc案例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与其持续强化的实务导向密不可分。 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开展了行动学习专题项目“奥马行动”, 在此过程中, 师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 为教学案例的开发提供了大量一手案例素材。 例如, 其2014年的优秀案例“北京汽车北京分公司成本管理改进案例”即来自于“奥马行动”的合作单位北京汽车。 二是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服务,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使教师了解实践, 并将研究与咨询成果开发为教学案例, 反哺教学。 例如, 其2019年的优秀案例“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以河南省肿瘤医院为例”即来自于咨询服务成果的转化。 此外, 中央财经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对任课教师进行宣传和引导, 邀请专家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案例开发的指导与培训, 举办年度教学案例大赛并出版《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集系列》, 进一步提升了任课教师参与案例开发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3)湖南大学。 在历届MPAcc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 湖南大学共有7篇案例获优, 50篇案例入库, 2019年荣获“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奖”。 此外, MPAcc项目有29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库, 且有9篇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该校同时也是湖南省会计专业案例库平台建设单位。 在学生案例大赛中, 连续6年获得湖南省高校MPAcc企业案例大赛一等奖, 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获特等奖。 以上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其一直践行的“以赛促练, 以练促学, 以学促用, 学以致用”的MPAcc人才培养方针。 该校注重案例研究法理论的讲授, 选择权威期刊中的案例论文, 结合相关学科理论进行方法论分析, 课后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不同期刊案例论文进行方法论分析与完善。 在编写案例过程中, 多位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实践, 实地调研3 ~ 15次, 通过电话、微信调研达上百人次, 甚至多次深入公司增强现场体验感。 为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还积极促进案例大赛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教学案例供课堂上使用。 例如, 2018年在第五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 晋级全国100强的学生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赴湘潭步步高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深入调研, 将参赛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小步慢走or大步快行? ——步步高财务管理体系转型决策”, 并被评为第九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四)强化过程控制, 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MPAcc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不仅会计教指委发布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 而且各个培养单位也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1. 中山大学。 多年来, 该校坚持学位论文高标准高要求, 邀请资深教师给学生开设论文撰写讲座, 坚持学位论文开题制度, 对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规范性严格把关, 把不合格论文选题扼杀在开题阶段, 并制定了严格、规范的论文工作指南和格式标准, 采用嚴格的匿名评审制度, 保证论文评阅的公正性, 并取得优异成绩。 目前, 以10篇优秀学位论文及1篇优秀论文提名在所有培养单位中独占鳌头, 3次获得“优秀论文组织奖”。

2. 西安交通大学。 该校长期以来严把两个关——论文“开题关”和答辩后“盲审关”, 在首次开题环节未通过选题占比超过30%, 在答辩后“盲审关”未通过论文平均占比约20%, 较好地保证了论文质量。 尤其是税务方向学生的论文选题, 大部分以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收征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为主, 在历届优秀论文评选中斩获5篇优秀论文及1篇优秀论文提名, 两次获得“优秀论文组织奖”。

3. 武汉理工大学。 该校采取“基金+案例+论文”模式, 打造MPAcc学位论文。 并且, 获优论文多依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 比如《基于扎根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拟IPO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研究——基于发行审核意见的扎根分析》《盈余管理视角下的吉爱科技商誉资产减值案例研究》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HV企业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互联网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则依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此外, 该校的论文流程也非常有特色, 遵循“现实问题场景化、收集资料—案例写作—企业实践计划案例初审答辩—论文开题—企业实践第二阶段—论文写作—论文预答辩+案例二次答辩—论文二次预答辩+论文盲审—论文答辩”的漫长流程。 2015年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已连续获得7篇全国优秀论文, 势头强劲。

4. 西南财经大学。 该校开设了“学位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近十年来, 80% ~ 90%的MPAcc论文选题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能够反映当前会计领域的重要问题, 体现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导师组集体开题, 学术委员会评审开题结果, 严格执行“双盲”评审与“双盲”答辩、二次答辩等形式, 使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获7篇优秀论文及2篇优秀论文提名, 两次获得“优秀论文组织奖”。

5. 浙江财经大学。 该校注重基于实地深度调查的学位论文研究, 效果显著。 2019年优秀论文获得者刘畅在导师邓川教授的指导下, 基于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大力支持, 利用半年时间实地访谈了浙江省地级市全部共57家会计师事务所,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晋升退出机制展开研究, 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股东晋升退出机制的调查研究——基于代际传承视角》的学位论文[11] 。 目前, 该校已获得6篇MPAcc优秀论文, 且势头良好。

(五)建立实践基地, 协同培养高端人才

2015年, 会计教指委组织了首批“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评选, 共有12所高校的10个培养基地入选, 它们是: ①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培养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②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培养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 ③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培养单位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④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培养单位为吉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 ⑤原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培养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 ⑥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 培养单位为湖南大学; ⑦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 培养单位为暨南大学; ⑧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财务资产处, 培养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⑨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 培养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 ⑩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培养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为了鼓励各培养单位产学研结合, 切实发挥实践基地在培养过程中提升学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2018年会计教指委颁布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 以规范各培养单位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很多高校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1. 江西财经大学。 该校秉持“学习结合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与深圳市会计学会、多家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万马集团、广州银行等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践基地, 校企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 继2015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江西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获选全国MPAcc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后, 2016年,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江西分所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再获江西省首批“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称号。

在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 一方面建立互助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如学校与基地搭建科教合作平台, 学校出资购买办公设施供合作单位无偿使用, 同时, 合作单位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待遇并配备实践导师, 授课的实践导师也可享受到该实习项目的定额补助。 另一方面, 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双方在专业研究、人员培训、学生就业、优秀人才录用、奖学金设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校企双方共建项目化课程“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注册会计师业务专题”“IT审计专题”等共计7门, 完成横向课题4项。 在近三届MPAcc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中, 江西财经大学共入库案例29篇, 其中优秀案例2篇, 并于2016年荣获“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奖”。 卓有成效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推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更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 湖北经济学院。 2011年, 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的湖北经济学院, 开始了MPAcc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旅。 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育人理念; 构建了“‘六个共同’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包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共同组建研究和指导团队、共同开发与讲授课程、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实习实践平台、共同参与人才质量评价, 通过践行“六个共同”, 实现MPAcc培养全链条的校企深度融合; 探索了以案例研发为主线的培养路径[12] 。 实践证明, 该校的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成绩斐然。 在七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 该校35支队伍进入初赛第二阶段, 其中四届有5支队伍跻身全国前六强, 2支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 1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 2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 并在2014年获得“MPAcc学生案例大赛组织奖”。 2015年以来, 有3篇学位论文获评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 2014年以来, 有51篇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10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案例, 2015年和2017年学校两次荣获组织奖。

3. 重庆工商大学。 该校以“规范、质量、特色、品牌”为理念, 坚持“能力本位”和“实践导向”, 逐渐形成了“服务本土—多元协同—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校将落实导向分成四步: 一是聘任校外导师队伍, 自2015年起已聘任若干批共200多人。 二是先后与宗申集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分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分所、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 其中宗申集团基地已获重庆市教委正式立项, 为MPAcc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实习实践平台, 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 三是深入企业调研, 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学习不同行业企业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 鼓励教师企业挂职, 承担各类企业委托课题。 四是选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及其他实习单位实习, 并出台了一系列检查办法, 通过检查学生是否在某单位入职实习、是否签订了实习合同、是否获得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是否每周填写“重庆工商大学MPAcc研究生实习周报表”等环节, 充分保障学生实习效果, 成效显著[13] 。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趋势前瞻

(一)抱团取暖, 共谋发展

基于全省各高校会计学科“抱团发展”、联袂打造品牌, 共同促进会计学科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宗旨, 湖南省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湖南高校会计学科专业联盟”, 并已举办七届年会; 同年, 湖北省会计硕士专业联盟由湖北省教育厅发文正式成立, 遵循“创新、合作、共赢”的宗旨, 已吸纳26家成员单位, 致力于实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进交流与合作, 为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提升MPAcc教育质量、促进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目标, 至2021年已举办五届年会。

2019年1月, 上海財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河海大学10所MPAcc培养单位发起的“华东地区会计硕士(MPAcc)协作联盟”在东华大学正式成立, 并以会计硕士培养工作为主线, 以促进合作、共享资源为宗旨, 引导华东地区各培养院校加深了解、加强合作, 促进师资、课程、案例等在联盟内的集聚和共享, 促进会计硕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发展。

2020年9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数字化转型与会计的治理作用”主题会议上, 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大学7家培养单位发起的“京津冀会计硕士联盟”正式成立, 其宗旨是为京津冀师生提供优质的交流互动平台, 促进京津冀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提升京津冀会计专硕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021年6月, 由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宁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青海民族大学10所丝路沿线地区培养单位联合发起的“丝路会计硕士(MPAcc)联盟”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成立, 该联盟旨在深入贯彻我国“一带一路”倡议, 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合作、沟通、交流、共享, 加强协同育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共谋丝路沿线会计硕士教育大业。 目前已吸纳9省(自治区)的36所高校加盟。

综上, 基于培养单位的快速增加, 通过增强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 即抱团取暖形成符合区域、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发展水平和特定需求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以共谋发展,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优秀人才, 将成为MPAcc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智能会计, 下自成蹊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进MPAcc教育改革与发展, 会计教指委多次组织专家召开智能会计方向参考性培养方案研讨会, 并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智能会计方向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同时, 很多高校在智能会计、智能财务领域的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目前, 据不完全统计, 已有20所高校开设了MPAcc智能会计方向, 具体如表5所示。

1.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MPAcc项目深入探索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有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于2020年5月开设智能会计方向班, 着力培养学员在数字化转型经济、“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大数据、云会计和人工智能的战略意识、系统思考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021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智能会计方向班面向非全日制生源首次招生, 报名人数较2020年增长了41.4%; 通过召开MPAcc智能会计方向专家论证会, 制订了智能会计方向的教学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 智能会计方向班的开设将成为MPAcc项目的优势特色, 通过智能技术支撑 MPAcc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

2. 浙江大学。 在数字经济时代, 以交易处理和核算为主体的财会人员结构会转变为以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为主体的人员结构, “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 将会使智能财务中心成为财务、技术、业务的跨界沟通者、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和价值中枢, 以及组织管控和决策的数字神经网络, 同时, 创新迭代能力将成为智能财务人才复合能力框架的核心。 基于以上理论认知, 浙江大学在2019年5月设立“竺可桢智能财务本科班(会计学)”的基础上, 在2020年又启动了MPAcc专业学位智能财务方向建设, 初步确立了基于“智能管控+战略整合+价值发现”的应用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方案, 并于2021年年初完成了首届招生。 目前, 浙江大学仍在尝试推进智能财务方向的博士生培养, 以期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多层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14] 。

3.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海量数据, 基于社会对能够高效梳理和精准挖掘有效数据和信息并用之于商业分析和决策的人才需求, 该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MPAcc大数据与会计方向研究生, 每年招收30人, 至今已招生三届。 此外, 该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合作设立会计硕士项目(数据分析方向)即MIM, 强调会计和数据分析的融合与应用, 着重培养学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商业敏感度, 构建战略思维框架, 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从而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 该项目可授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硕士学位, 可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会计硕士人才的经验借鉴。

此外, 广东财经大学还围绕“大数据会计(BDA)”MPAcc方向及智能化人才培养, 在会计学院下专门成立了大数据与会计信息化系, 这充分说明, 智能会计、智能财务、大数据会计与财务等新兴专业领域或培养方向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MPAcc人才培养的新赛道、新热门、新标杆。

(三)特色加持, 独树一帜

新经济体不断涌现导致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 这就迫切要求MPAcc人才培养必须直面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真实需求, 培养真正对社会、对组织、对主体有用的人才。

1.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对MPAcc人才需求具有差异性。 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不同, 对人才的需求差异较大。 一般而言, 发达地区的经济业务往往更新颖、更复杂, 挑战更大, 對人才的要求更高, 竞争也更激烈, 因此, 要求培养单位按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尤其是要结合当地产业的最新发展, 探索新型经济环境、商业模式下的会计、财务、审计问题, 提出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如针对数字经济转型, 数据资产确认、计量及列报等问题, 区块链在会计上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等研究。 而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培养单位, 则更需要把营商环境、法制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融入MPAcc人才培养; 处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民族高校, 在设计和实施培养方案时可突出扶贫、乡村振兴、预算绩效管理等现实需求, 践行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

2. 社会分工和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要求MPAcc人才培养应增强异质性。 近300家培养单位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相似的模式培养会计人才, 因为各院校的硬件、软件、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校外导师千差万别, 即使都实施一个高质量的培养方案, 其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 因此, 应尽量避免同质性培养模式, 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弱我强”的差异化道路。 围绕行业差异做文章大有可为, 尤其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 比如: 石油大学应突出油田、油气行业特色, 矿业大学应突出资源开采行业特色, 农业大学应突出农林牧副渔行业特色, 处于金融中心的高校应突出培养熟悉金融工具、租赁、保险等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 与海洋、航运相关的高校应突出海运、航运经济及相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体育大学(学院)甚至完全可以申请开办“大型体育赛事MPAcc”特色方向; 等等。

3. “数字经济+差异化”“智能+差异化”或“大数据+差异化”应成为未来一段时期MPAcc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项。 无论是“大智移云物区”, 还是“智能化、数字化、数智化”, 其核心都是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专业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要求培养能够满足数字经济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 探索、推行智能会计、智能财务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 因为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外部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可持续性、直接性等特征, 使得其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具有较大差异。 尽管在智能会计的原理方面, 各个行业可能具有共性, 但是在操作层面、深度实践层面, 难以形成一个通用的智能化会计方案, 因此培养单位需要明确自身定位, 做出特色并落地生根。

综上所述, 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征开设符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MPAcc特色培养方向, 已成为MPAcc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趋势。 不同培养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所处地区、行业背景、师资队伍、校外导师、优势学科等条件, 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差异化”MPAcc培养方向, 开设差异化课程, 培养真正“实用”的MPAcc人才, 打造自己的MPAcc培养品牌, 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洪大用.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 ~ 5.

[2] 吴振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 黄宝印.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培养40周年[ J].中国研究生,2018(7):11 ~ 15.

[4] 曲晓辉.美国专业会计硕士教育情况及启示[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37 ~ 41.

[5] 罗飞.关于在我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32 ~ 35.

[6] 李红霞.我国设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探讨[ J].财会研究,2003(11):59 ~ 60.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我国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开展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5 ~ 6.

[8] 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2004-201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9] 会计教指委.深化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做法[EB/OL].https://ddp.ecut.edu.cn/dc/f6/c4182a56566/page.htm,2018-03-19.

[10] 王化成,支晓强.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11]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我院研究生喜获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奖、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EB/OL].https://zjacc.zufe.edu.cn/info/1233/11337.htm.,2020-08-13.

[12] 金苑.“六共同、一主线”探索会计专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N].光明日报,2021-07-05.

[13]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多元协同 实践导向——重庆工商大学MPAcc实习实践成果展示[EB/OL].https://accs2014.ctbu.edu.cn/info/1014/5515.htm.,2019-11-03.

[14] 陳俊,董望.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 J].财会月刊,2021(14):23 ~ 30.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