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有一颗慈悲心

2022-02-21张道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庭爸爸班主任

张道明

小F,瘦弱的身子,黑里透黄的脸,两颗凸出的门牙,再加上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一点也不讨喜。

小F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课堂上东张西望,找这个说说话,朝那个扮鬼脸,没个正经样子。作业倒是会写,可是字迹潦草,就连他自己也不认识。让他重写,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对小F这样的学生,我不得不去打探一下他的情况。班主任告诉我,他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特别喜欢逗女生,说一些俏皮话,做一些怪异动作,惹得人家生气或追打他,他就感到开心快活。

其实,开学以来,我不知道对小F说了多少好话,但他就像炒菜锅里的四季豆——油盐不进。我对他的学习不抱什么希望,只要他在我的眼皮底下行为别太出格就行。谁也没料到,我这简单的想法也成了一种奢望。

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刚走到教室门口,班上的小Q、小T、小M就跑过来控告小F打人。我还没开腔,坐在第一排的小F就歪着脖子反驳道:“是她们群殴我的。”看着小F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我怒从心头起:你每天不认真学习也就罢了,还老是惹是生非,真让人烦!然而,多年的从教经历提醒我,生气时不要教育学生,否则会把事情搞得更糟,适得其反。

我沉默了片刻,望了望小F,再看了看几个女生,挥了挥手示意道:“下课再说。”

课后,我了解到是小F先惹小Q,小Q叫小T、小M帮忙。孩子们喜欢打打闹闹很正常,这或许就是童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没出什么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像小F这样的特殊孩子,或许可以从他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寻找教育之道。听班主任讲,小F家长找过前任语文老师的“麻烦”,我心里有点发怵。但思忖再三,我还是拨通了小F家长的电话,委婉地表示希望他能来学校与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

那是一个周二的上午,一个老人走进办公室,自称是小F家长——果然是一个隔代教育的家庭。

我递上一杯热茶:“小F家长,今天请您来,主要是了解一下小F的家庭情况。”

小F家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小F三个月大,他妈妈就跑了,小F是我一手带大的。他爸爸经常不沾家,后来再婚,生了个女孩,还不是丢给我带?张老师,小F呢,我只能管他吃穿,学习上我没办法,只有请老师操心了。”

听了小F家长的话,我突然理解了小F老是制造事端的缘由——无非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刷存在感。

这个孩子,从婴儿期起就缺乏父母疼爱,没有安全感,心是空的;就像一棵小树,心是空的,即便长高长粗,迟早会折断。

坦白地说,我能理解小F的行为,但是看到他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下课时闹腾,与班上那些“尖子生”“安分学生”相差太大,我真没办法喜欢他。这成了我心中的结。

没想到的是,一次讲座把心结解开了。学校邀请四川省宜宾市教科所徐卫老师做了题为《班主任心艺术》的讲座。他认为“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问题儿童”“学生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合理的缘由”“教师要把学生放进他所处的环境”“教师要有慈悲心肠”。这些话语一次次敲打着我的心扉,让我开始认真审视小F这样的特殊学生:他们何以这样?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不禁想起李希贵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师生关系决定着教育成败。是啊,如果一个老师以讨厌的眼光看学生,那么老师在学生心里必定也是以讨厌的形象出现,正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要以为学生年纪小、不懂事,其实他们的心很敏感,他们能从老师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淡淡的眼神中,捕捉到老师的内心世界。这场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焦躁的心灵;又如一道阳光,驱散了我我眼前的迷雾。班上还有像小F这样的孩子,从小没了妈妈的疼爱,少了爸爸的关心,多么可怜。他们小小年纪就遭遇了不幸,不更值得我同情与怜悯吗?我不是更应该带着一颗慈悲之心对待他们吗?

后来,我走进教室,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小F还是小F,但是当我心怀悲悯地看他们,我便没了厌烦和鄙夷,相反多了爱怜与同情,就连说话的语气、看他们的眼神,都带着从心底缓缓流出的温暖、柔软和爱意。

几天后的下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发现这几天老师上课有什么不同吗?”

“说话不再是硬邦邦的了。”

“眼神‘不杀’人了。”

小F急急忙忙说:“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瞧瞧,老师的些微变化,学生都能感觉得到。观念变了,心态就变了,看学生的眼光也就变了。的确,当我们看见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时,如能走进他们的家庭,想一想他们身处的环境,或许对他们会多一些怜悯与同情,不再厌烦和放弃他们,而是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行为习惯等方面获得点滴改变或进步。

每当讲完课,我总是走到小F身边与他拉拉家常,问他喜欢吃什么菜、喜欢吃什么水果,问他与班上哪些同学玩得最好,还问他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

开始时小F有些拘谨,后来我找他的次数多了,他逐渐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便敞开心扉与我交流。

“你爸爸会跟你聊天吗?”

“只要我不找他通视频,他就不会主动找我。”小F悻悻地说。

这个孩子太需要来自父亲的关爱了,我禁不住如是想。

星期五中午,我让这次测试没达到班级平均分的学生留下来重做试卷。小F这次测试考了88分,比上次提高了26分。我当着小F的面,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小F爸爸,我是张老师。首先要向您报喜,小F在这次测试中提高了26分,学习上进步很大。您要抽时间多陪伴他,隔三岔五跟他通通‘视频电话’关心他。”电话那头传来小F爸爸的声音:“谢谢张老师,辛苦您了。我一定找时间陪他,与他谈谈心……”那一刻,我看见小F黑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慢慢地,小F在课堂上能够坐得住了,讲小话的次数明显少了,有时积极回答问题,还答得很好。我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表达“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要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和幸福,而不是烦恼和伤心”的思想,意在向小F传递“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处世观。小F与同学们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看到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我们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或许不讨喜,或许很糟糕,但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所处的环境下的产物。说得直白点,是他的家庭和身边人的影响结果。他们因为亲情的匮乏,成长得有些歪歪扭扭,已是不幸了。我们不能厌弃他们,而要给予帮助,给他们带去美好,让他们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知识学习等方面获得点滴进步与成长。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更要多倾注爱。这种爱不是功利的,与职称、绩效、分数、作业、长相、家庭、智力无关。这是一种没有任何条件与目的的大爱与博爱。正如张国宏老师所言:班主任老师就是引着孩子在阳光下奔跑的人。

教师只有以慈悲为怀,秉持一颗佛心,悲悯之情和拳拳爱意才能如清泉一般,从我们的话语中、眼神里、举止间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那时,我们才会带着学生在阳光下奔跑,最终实现度生度己。

(作者單位: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插图:珈 铭)

猜你喜欢

家庭爸爸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家庭“煮”夫
我和爸爸
恋练有词
爸爸
班主任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