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以从芬兰教育学什么

2022-02-21常生龙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芬兰幼儿园课程

常生龙

芬兰的基础教育,因为在PISA等国际测评中有突出的表现,所以备受关注,前往芬兰学习、调研取经的教师和教育专家络绎不绝。大家都想探究芬兰基础教育成功背后的奥秘,看是否有什么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这就是芬兰教育》一书的作者钱文丹2015年到芬兰求学,之后在芬兰从事对中国教师的培训工作。她根据自己在芬兰各地学校的走访、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自己对芬兰基础教育的研究而完成的《这就是芬兰教育》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芬兰教育更加真实、更具客观性的视角。

一、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教育行业内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芬兰,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享受到国家按月支付的100欧元左右的生活费,直到其满18岁。孩子18岁开始独立了,需要面对租房等经济压力,政府给予的补助就更多了。芬兰的孩子从小学开始享受终身免费教育的权利,只要他想上学,无论哪个学段所需的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而且自1948年开始,芬兰就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保障了学生的营养,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更促进了整个社会对公平和平等的重视。

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支持并鼓励家长在家育儿,特别是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的父母,并按月发放育儿补贴。送到幼儿园读书的孩子,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但这个费用并不是固定的,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收入高的缴费多,家庭收入低的缴费少,甚至免费。这是为了打破平均,给弱势群体更多照顾。

芬兰调节国家的贫富不均问题,不只体现在幼儿园收费上。芬兰人的失业津贴、育儿津贴等也没有统一标准,都要看一个人的年收入,甚至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罚款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用良好的制度阐释了什么是公平,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平不等于平均,不等于一刀切。

我们都知道,办学质量高的学校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得他们能吸引到更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形成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芬兰却有不同的做法。芬兰政府对学校的拨款是按学生数量来算的,而不是看工作绩效或升学率,因此基本能保证偏远地区和中心城区教育经费的公平。芬兰教师的工资基本上也都是同一水平,这样便能吸引热爱教育的教师去小城市、乡村工作。事实上,很多芬兰教师就不太喜欢大城市的喧闹,更喜欢去乡村教书。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区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就不如城郊和乡村的多。政府在分配教育经费时,还特别注意到不同学段之间的差异,善于把教育资源精准地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芬兰花在初中生身上的经费最多,每人每年平均达到1.2万欧元。

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上每10年进行一次改革,并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小学生每天4~5节课,中学生每天5~6节课;从家庭作业看,学生每周的作业时间为3个小时左右。芬兰的基础教育体系有这样的共识——少即是多。对正在成长发展的儿童来说,休息与玩耍能够更好地刺激大脑发育。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手工制作、户外活动等需要亲身实践的课程占比很高。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巩固从课堂上学到的技能。三是分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双管齐下。分科教学从纵向上让学生在每个学科内部深入发展知识和技能;跨学科学习从横向上把不同学科融合,打通學科边界,连接课程学习与社会生活。四是课程的设置不仅注重学什么,还关注怎么学。

芬兰学校运行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分布式领导,它强调学校的发展不能光凭一个“英雄式”的能干的校长,而是需要校长、学校所有教师和学生形成合力;强调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成为自己本职工作的领导者、主动学习者。这种分布式领导构建了一个结构性的联合力量网络,所有人都不需要对上级负责,而是要发挥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等能力,去计划、去评估、去实现,共同把学校做成一个学习社区。它同时也要求学校对内要建立一种分享文化,强化每个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提升教师在教学、构建学习环境方面的领导力;对外要主动构建一种合作关系网络,通过广泛的对外联系,帮助孩子们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职业工作者对话。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口号大家耳熟能详,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还是来看看芬兰是如何做的吧。

芬兰的幼儿园,没有小班、中班和大班的说法。他们不严格按年龄分组,而是实行混龄制,一般0~3岁是一个小组,3~6岁又是一个小组。幼儿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更时时体现在同伴的各种示范和互助中。幼儿园为孩子营造了多样化的活动氛围,比如学科启蒙空间、社会化空间、情感化空间等,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20%的儿童在幼儿园接受过特殊教育辅导,其中7%是因为语言发展迟缓,13%是进行行为或心理辅导。芬兰人认为,孩子出问题的地方,就是教育该发生的地方。他们通过对孩子认真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芬兰除了常规的公立、私立和国际幼儿园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幼儿园,叫作“开放幼儿园”,常常建在公园里,也被称为“玩耍公园”。开放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互动的机会,以及为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提供社交网络。它集在家和在校两种形式于一身,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去不同的幼儿园参加不同的活动。在暑期,开放幼儿园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全市所有16岁以下的孩子提供两个月的免费午餐,并为他们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

芬兰教育的核心秘密是在教育公平的理念下,推行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可以在主流学校的普通班就读;普通儿童如果需要某一方面的特殊支持,可以进入特殊班级或特殊小组。一说起特殊儿童,我们就会想起那些自闭症或身有残疾的孩子,但在芬兰,特殊儿童的概念却与此有很大的差异。特殊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弱势或困难群体的教育,也是面向“学困生”的教育,而且那些“学优生”在课堂上“吃不饱”时,也需要特殊教育,甚至任何一个学生在某个时期都有可能需要特殊教育。比如,阅读障碍就是所有学生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两类主要因素导致儿童的阅读障碍:第一类是生理原因,是孩子的基因导致的,从世界范围来看,5%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属于此类;第二类是环境原因,例如阅读教育不到位,使孩子出现阅读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孩子占到90%。一旦发现儿童有阅读障碍,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帮助和矫正。在芬兰,有一类帮助就是给孩子提供陪读犬。他们认为,让孩子对着狗朗读,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情绪,还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如今,芬兰已经有几百条陪读犬上岗工作,它们总是竖起耳朵倾听孩子朗读。在陪读犬面前,孩子表现得更加放松。

芬兰教师倡导学生选择任何自己觉得舒适的姿态上课,甚至可以站着、趴着学习。他们认为,只有身体处于舒适、放松、舒展的状态,注意力才更容易集中,思想才能自由驰骋,大脑才能活跃起来。教室内部以暖色调为主,为了让进入其中的儿童产生一种自在、舒適、生活化的感觉。

芬兰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非常有弹性,一般是三年高中毕业,但学习进度快、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两年就毕业;学习进度较慢或兴趣广泛的学生,可以四年或五年才毕业。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最大化地践行因材施教。教育本身并不特殊,特殊的是一个个孩子。芬兰的做法只是去除死板的标准,让特殊教育更具有结构化和个性化,以应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学习成绩的获得有不同的方法。有一种是考什么学什么,用所有的时间来应付考试的内容,自然就能取得好成绩。还有一种是强化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使其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芬兰采用的就是后一种办法。

不少国家都有家政课、木工课等贴近生活的动手实践课程,但要么作为选修课,仅供部分学生学习;要么作为文化课,仅限于理论学习。在芬兰,这些课程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必修课,占据了学生较多的学习时间。家庭经济课是跨学科课程,能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的不同概念、问题、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交互关系,把在学校学到的技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手工课在芬兰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当下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设备,学生要会使用且能安全使用;当下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和创造;未来生活中需要的创造力、协同合作能力,学生在试错中不断提升。芬兰教育强调的是,学习随处可以发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也可以在大自然中学习植物、地形、气候等,甚至可以从同伴那里学习,在互动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

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教师全部由研究型大学培养,并要求小学及以上学段的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芬兰确保高质量教师的重点,在于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这与很多国家重视教师培养的路径有很大的差异。

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全基于当前学生和未来教师的需求而构建,具有三大特色:培养研究型教师,注重教学法学习,开展大量的教学实践。准教师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必须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目的是将科学研究的精神内化为他们的工作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反思和批判精神的教师。注重教学法的学习,也是芬兰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我们的师范生教育,学生几乎接触不到教材分析、课程研究、师生沟通、课堂管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更别说基于科学研究的教学法,因此培养出来的教师徒有大量的学科知识,但不会教学。芬兰的教师在大学学习教师教育课程需要五年的时间,在五年内有四次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成长。边实践边学习理论,对教师反思意识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芬兰,凡是设置教师教育专业的大学,都有自己的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给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提供有课堂教学经验的中小学导师以及教学实践基地。附属学校除了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之外,还有如下使命:成为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践基地;与大学合作指导和培养学生,甚至参与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给教师提供在职培训;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基地。在附属学校,一些教师直接受大学聘用。

教师职业在芬兰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吸引众多学生报考教育专业。一般情况下,报考学生的录取率在10%以下,不同的大学略有差异,如2014年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的录取率就是7.2%。报考的人数多,录取率低,是否就意味着要择优录取,把成绩最好的那批学生招进来?并非如此!芬兰准教师的选拔,聪明的大脑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因此要从中选出最适合做教育、富有激情的人来。赫尔辛基大学2014年录取的这些学生中,四分之一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按满分100分计算,80分以上者),四分之一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低于50分的学生),剩下的二分之一是分数在50~80分之间的学生。芬兰大学选拔准教师的高门槛不是指分数高,而是多项指标的综合考量。

如此高质量的师资,赢得的是全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高度信任:教育部门信任学校的管理能力,校长信任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家长信任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信任能最大化地促进合作,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在这种信任、安全、愉悦的校园环境里,教师得以安心教学。教师不急,有时间让学生试错;学生不急,勇于探索,也不会害怕犯错,因为他能感受到教师的支持。

芬兰的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总的方向没有出现大的偏差,这是他们成就教育奇迹的关键所在。有了好的案例,再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教育实际,少一些折腾,多一些遵循规律的改革和实践,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教育,也能为世界教育做出更大、更有价值的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考试院)

猜你喜欢

芬兰幼儿园课程
美国、英国、芬兰3国军队在芬兰开展警戒之狐军事演习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爱“上”幼儿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想念幼儿园
自行车的发明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