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社区的应急管理方法
2022-02-20李登朝孟俊俊
李登朝 李 浩 孟俊俊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黄石 435100)
智慧社区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要保证城市顺利完善地发展与运行,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智慧社区作为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举措,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智慧社区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社会精细化管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对突发事件快速形成管理预案,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元素,具备良好的应急管理办法,其在城市发展中可提升社会的稳定性和风险抵抗能力。但目前智慧社区应急管理方法的建设仍然有所不足,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城市应急能力和应急业务水平加以提高,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 智慧社区应急管理概述
1.1 智慧社区基本概述
智慧社区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观念,也是新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创新。相对于传统社区来说,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提升社区居民生活便利性,优化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体验,以此来提升社会的服务质量,提高社区群众的服务满意度,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区管理办法(如图1)。从政府社会管理来看,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到民生管理和改革中,以此来落实现代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智慧社区可以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为社区居民打造网络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监管、票据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数字生活等全新的生活领域。以居民服务为核心,拓展服务业务,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服务,从而满足居民的高质量生存发展需求。例如在智慧社区的影响下,如果居民在生活中发现某一路灯发生故障,可通过手机拍照等方式,将问题反馈至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再将该问题传达至专属部门,随后由专属部门合理解决问题,提升问题处理速度。如果依靠传统社区管理,则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逐一排查,这样就会拉长解决问题的时间,并且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一般是在白天,很难直接发现社区路灯问题,而智慧社区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再例如在智慧社区的影响下,如果社区街道由于维修需要停水,那么在智慧社区管理办法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社区内居民发送短信通知或发布网络通告,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快捷性,还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
图1 智慧社区
1.2 智慧社区应急管理概念
在社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社会安全问题,如若对该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将很有可能给社区居民带来重大的安全风险隐患。为了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要求社区发挥其基本职能,对社区内公共资源和公众力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以此来提升问题的处理效率,并且还能够将城市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各地区可以随时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处置,不必要再次等待管理者发布号令[2]。智慧社区在社区应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打造一个智慧型生活,所以涉及智能通讯、网络监控、智能家居、个人医疗等多方面内容,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社区内部安全事件和社区发展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智慧社区由于其信息处理的高效性,还能够基于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社区整体情况的整合对社区内隐藏的风险加以预测,提前判断可能会在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风险和事故,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前对事件做出提前预案,从而做好社区问题防护,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慧性和高效性。综合来说,智慧社区在社区应急管理办法中的应用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协调与整合,将管理方案进行协调和优化,使得管理工作者可以随时了解社区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做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最优化决策。
2 传统社区应急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受教育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正在不断多元化,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公众安全。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区域,社区管理服务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传统社区应急管理办法已无法应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管理需求,存在诸多风险与问题。
2.1 社区组织结构已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缺乏物资保障与人力资源
我国城市规模正在快速膨胀,城市居民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我国常规应急管理工作分级是按照城市、区域和街道三个等级来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社区应急管理主要归属于街道应急管理部门,而社区并不设置专业化的应急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协会,在实际工作中,由社区居委会代替完成应急组织工作。但目前,社区规模正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仅仅依靠社区居委会来对社区加以管理是很难落实高质量管理的,并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政策的落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较少,如果想要完成大规模的应急管理工作,很难将所有社区人员带动起来[3]。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素养,很难快速落实应急预案,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影响和破坏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相关管理工作者大多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多社区仍未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未形成动态化管理战略,很难在日常工作中有效预防或者控制突发事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缺乏主动处理问题的积极性,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工作人员工作过程混乱,难以有条不紊地推动制度和标准的落实[4]。
2.2 智慧社区信息技术应用风险
在当前社区服务中,智慧社区的应用是重要的技术手段。虽然各地区已经开始建设智慧社区,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规范也不科学,管理办法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且未能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这样将导致社区管理信息流通渠道缺失,流通职能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掌握情况有所不足,重点数据来源缺乏实时监控,很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再加上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社会信息资源快速集中于信息平台,很可能造成信息平台崩溃。并且,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有所不足,无法科学地对信息资料进行整合与利用,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筛选,这样就背离了智慧社区管理工作的初衷,严重制约了社区安全管理的发展[5]。
2.3 未对社区居民加强安全事项宣传
当前全国范围内生活较为安全,社会治安状况较好,所以社区内大部分居民对于风险和安全的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和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遇到,所以即便知道部分生活习惯或者行为存在安全隐患,也并未改善。同时,目前智慧社区的安全宣传渠道和方式仍然相对传统,仅仅是将原有线下张贴通知的方式搬到线上来完成,并不符合当代社会青年的生活习惯,所以部分居民在看到此类通知或者宣传内容时,会对其有选择性地忽略,这样宣传工作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6]。
例如电动车充电是引发高楼火灾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大多数社区强调禁止电动车上楼等具有危险性的操作,但是部分居民缺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仍将电动车推至楼道中进行充电,或者采用楼间“飞线”的方式充电。即便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发现了此类问题,但只是要求社区居民进行整改,并未对其加强安全教育,从而导致该类行为屡禁不止[7]。
3 智慧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则
智慧社区是当前社区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全面互联智能化的方式,能够使得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更加全面,在智慧社区的影响下,对社区内部的安全风险问题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感知和预防能力,一旦安全事故发生,还能够结合以往经验科学处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此来保证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应急管理中,智慧社区的应用原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3.1 加强组织框架建设
相对于传统管理工作中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智慧社区应急处理方案可以将当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对当前事件进行合理探究。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组织构架中管理工作人员各自为政的情况,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整合多方资源,从而能够快速地对社区突发事件进行响应与处理。在管理工作中,也能够通过智慧社区事先预设好的责任划分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智能化技术平台还能够结合当前发展现状统一调动社会力量对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处置,构建动态化的处理机制,各职能部门之间可以无缝衔接,提升管理效率[8]。
3.2 提高智慧社区的技术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互联网以外,还可以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融入智慧社区管理工作中。例如,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需求,进而制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案。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对社区内产生的各类碎片化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此来建立数据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调取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源,结合以往处置经验来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事件处理的效率。
3.3 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资源管理
物联网目前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产物,可以将社会人力、物资、设施资源进行汇集、分类和处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目前所能够调用的物资和相关社会资源,从而充分满足突发事件的临时性需求。还能够为管理工作者提供社会资源的购买、捐赠、租赁渠道,并且采用智能化技术结合当前事件对该资源进行合理的管控与协调,有助于完成应急资源的处理,实现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4 智慧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智慧社区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体系,需要工作人员加强人力、物资等资源的配置,实现公共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在智慧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平台,利用管理平台对社会资源和信息加以整合,并且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动态化管理。
4.1 构建常态与非常态管理融合机制
目前智慧社区已基本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基于原有街道和社区治理的基础之上,将社区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一个区域由相应人员进行管理,随后通过统一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社区管理的信息联动。但目前该管理办法以常态管理为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区域之间无法得到有效配合与联动,因此必须要构建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的融合机制,依托于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管理高质量发展。
首先,利用智慧社区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报系统。所有社区采用网格化构成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编码,管理员则需要根据编码顺序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整理与优化,以此来提升管理质量。同时,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对智慧社区中的信息进行跟踪检查,特别需要对部分敏感信息进行跟踪,以此来做到快速发现、迅速跟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和事件的处理。其次,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协作互通管理模式。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与服务对象往往无法建立有效联系,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可以建立多维接入点,使得服务对象可以快速与管理部门直接取得联系,管理部门则根据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例如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建设“管理人员+社工”的社区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智慧社区完成信息收集,随后联系社工快速进入实地去查看情况,再利用智慧社区网络向管理工作人员反馈具体信息,随后再由管理工作者向社工发布处理指示,所有工作环节高效、有序,以直接参与的方式提升了突发事件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4.2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依靠信息技术来开展管理的技术方案,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可以为社区提供全新的管理平台和管理模式,为管理工作者提供全新的管理模式。随着技术的优化,智慧社区将会更加成熟不断创新,保障城市顺利运行,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首先为了提升社区公共安全,应当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于管理工作中。物联网可以将社区内部不同单位紧密相连,将各节点各要素联结成无缝隙、无漏洞的管理体系,从而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利用数据信息对社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搜索,例如将社区内的人员流动、物资流转情况转化为数据信息,帮助管理工作者全方位了解社区实际情况。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社区内的公共资源如救护车、消防车进行GPS定位跟踪,以此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云计算技术则可以对当前社区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在处理复杂数据信息的同时发现事件发生规律,这样在未来的社区管理中就可以结合规律对风险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和控制,尽早解决风险问题。
在现代化城市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城市运行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又一个社区成了城市的“细胞组织”,虽然小但不可或缺。为了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在强化智慧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时,根据每个社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降低应急管理维护成本,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效[9]。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应急管理”模式的建立,通过构建互联网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破解“信息孤岛”问题,从而提升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在“GIS+BIM”技术的支撑下,给每个社区的楼宇、街道进行编号和定位,绘制消防救援路线图、紧急避险路线疏散图、小区内部应急疏散线路图等;再通过GIS二三维一体化平台,将整个社区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和利用,实现对楼宇、街道的实时监控,以及对社区内重要设施、通路的实时感知和监测预警,从而实现对社区安全的可视化管理。还可以利用GIS平台,实现对社区的应急路线、应急设施设备位置的规划建设,进而为智慧社区应急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和决策服务[10]。
4.3 加强智慧社区应急管理系统宣传
要提升智慧社区应急管理效果就需要社区内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公共管理工作中,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氛围。要对社区内成员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公共安全意识。可以在社区内部建立网络公共信息平台,所有社区居民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获取社区相关信息。加大对社区成员安全教育宣传力度,特别是需要宣传风险防范措施和自我应急救助经验办法,提升其自我救助能力和救治他人能力,真正让每一名成员都参与到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来,发挥群众的力量。
5 结语
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智慧社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区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社会应急管理办法也应当基于智慧社区来加以完善和优化,合理利用智慧社区完成制度宣传和信息的整理与流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意识,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