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观”教育为引导加强高职院校职业观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2-02-20高越
高越
摘 要:高职教育即职业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强化学生的职业观教育是核心,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应搭建系统性的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将职业观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职业教育更加突显“职业”特性。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定位于社会责任的赋予、知识资源的配置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将职业观教育渗透到“两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关键词:“三观”;职业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32-04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4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的实施方案。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历史机遇,但也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当前多层次的生源类型,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更加复杂的情况下,把各类人员都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在扩大招生入口的前提下,如何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增加学生的出口选择,实现人才出路的多元化发展,也是高职院校未来几年将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高职院校的职责不仅要培养一批国家需要、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大形势下,更要做好育人工作,高职院校招生对象的扩大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从而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高职教育即是职业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也要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对高职教育如何教书育人提出了让人深思的三个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的,“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要求高校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有用之才,也就是说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有正确的“三观”,还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如何培养人”是对高职院校育人过程提出的论题,面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训练,而是应该充分整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多个部门参与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格局,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为引导,加强学生的职业观教育。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观教育的原因
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意义、职业价值、职业理想、职业本质、职业道德等问题的根本看法。职业观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连,是它们在职业问题上的具体反应。大学生的职业观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活动中对职业问题的看法及评价,同样也是大学生的“三观”在职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职业观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职业代价观[2-4]。
职业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观教育向上连接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下连接着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因此职业观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持续的扩招,社会职业结构也在快速变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不如普通院校的偏见,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迷茫、困惑,此时,唯有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才能解决上述难题。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观的教育,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观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教育现状
(一)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现在虽然各大高校都已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设“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大多数教师还是局限于课本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虽然很多教师也在课程中适当加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求职和就业指导,但还远远不够。部分教师更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只是把职业观教育放在最后毕业前的就业上岗教育中,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给自己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这也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未来迷茫、对就业恐慌的主要原因。
(二)自我定位不够客观准确,职业准备意识淡薄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因为缺乏专业、行业、就业相关的了解和认知,对自身的专长和能力自我评估不够客观准确,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倾向于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即工作环境好、工作量少、工资待遇高等,所以造成学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动就业。
三、在“三观”教育中加强学生职业观教育的策略
(一)化“大理论”为“小道理”,把职业观教育融汇到“三观”教育中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三观”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三观”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影响,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政治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展开,传统的政治理论课都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来培养大学生的“三观”,但是科学的理论所灌输给学生的通常是空泛的“大道理”,学生对这样的形式接受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把“大道理”细化成一个个的“小道理”,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学生工作中,可以职业观教育为主线,把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教育与职业价值观相结合,“三观”教育是育人的理論基础,职业观中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职业代价观又是“三观”教育在职业问题中的具体体现。故在“三观”教育的引导下加强职业观教育实际上是在枯燥、泛泛的理论教育中加入实例,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高度融合,把“大道理”融化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使得职业观教育中的“小道理”体现出人生的大智慧。
(二)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观教育水平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政治辅导员,三是专业课教师。这三类教师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各司其职、各有专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其更倾向于对学生“三观”的理论性引导教育;政治辅导员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善于通过谈话谈心等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专业课教师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们虽然很少涉足学生的在校管理,但因其精湛的专业知识,很容易成为学生最喜爱和崇拜的对象。
要想加强对学生职业观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观教育意识和职业观教育水平,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有意识地把职业观教育加入课程设计和工作日程中。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所教学生的专业和就业前景,及时更新知识和理念。理论、专业、谈心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职业代价观等展开。教师应该多学习多研讨如何将职业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和育人管理的始终,这将是一个更实用、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三)多渠道了解学生职业观
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要发挥政治辅导员的谈心谈话专长,逐一了解、分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教育。职业观教育既要有宏观的理论性引导,又要有个性化辅导,真正做到教育全覆盖、无死角。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的热点以及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教育,更要渗透到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问卷调查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观的认识存在哪些偏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促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四)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组建职业化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职业观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学生是核心主体,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入职业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学校教育中,不能错失任何一个教育环节,要坚持学生的职业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应定期共同教研,互相取長补短,互通有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多给予其他教师理论上的支持;政治辅导员最了解学情和学生动态,应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使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更能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教学,有的放矢;专业课教师最了解专业、行业及就业前景,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是专业上的专家更是行业中的精英,对职业观教育的命脉把握得更准,应把最新的社会需求及时反馈给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总而言之,高职教师应以“三观”教育为引导,将职业观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模式[5-8]。
四、职业观教育在就业促进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就业无论对国家、社会、学校还是毕业生自身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职业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在“危”中寻“机”,可以90后青年抗疫的事迹故事为载体,重新校正学生的职业观,让学生对职业、事业有更高程度的认识,对“平凡”与“英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9-11]。
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推进过程中主要分为五个类型:
第一类是现在有实习单位,单位同意接收,但还未签订协议。针对这一类学生要积极向他们讲明签订就业协议是对学生权益的一种保护,云就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抢占先机,引导学生积极促成就业。
第二类是现在有实习单位,单位也同意接收,但是毕业生处于观望态度,想辞职另找工作。这一类学生应该着重在就业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要详细了解学生不满意现状的原因,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
第三类是现在无工作单位,正在积极求职中的学生。辅导员要引导此类学生用好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人民网“云端见”大学生就业服务以及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网络招聘平台,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期望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助力学生就业成功[12-14]。
第四类是现在无工作单位,想等疫情过后再就业的学生。此类学生是典型的慢就业学生。慢就业学生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辅导员要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了解,先弄清楚学生慢就业的根源,是因为心理原因,还是恐慌就业压力,抑或就是不想就业的“懒就业”状态。对于慢就业、懒就业学生应该着重在职业观教育上多下功夫。
1. 积极向学生宣传和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人民网“云端见”大学生就业服务以及本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网络招聘平台,给学生吃“定心丸”。
2. 向学生说明“应届生”身份求职就业的优势,错过这一黄金时期,往后的就业只能更难。
3. 积极联系家长,很多慢就业学生的“底气”往往来自家庭因素,教师也要向家长宣传就业的政策,介绍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专业、行业的就业前景,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
4. 要在情感共鸣上多下功夫,要让学生每个人都会经历困难,但生活还应继续,若不能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疫情下如何适应变化,跟上变化,是每一个人要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毕业生,只有跟得上时代,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5. 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危机,要引导学生积极在“危”中寻“机”,疫情影响了很多行业,也激发了发展的新动能。“互联网+”优势更为突出,网上就业、云端办公等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毕业生可以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敏感性,将就业求职端口前移,甚至可以在家学习新技能、练就新本领。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造就业机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只要学生有想法、大胆尝试、勇敢迈出就业的步伐,完全有可为,甚至大有可为[15]。
第五类是有升学、应征入伍打算以及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辅导员要为其做好政策的解读,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的利好政策传达到位、解读到位。
五、结语
就业指导是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之一,高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部的2021年43号令中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切实践行好“辅”“导”“员”的三层含义,即“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员”之以梦。这里的“情”和“理”都是细化到日常管理中的“三观”教育,只有把职业观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做到“员”之以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卢小红.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入职业观教育的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3):47-48+58.
[3] 袁昌才,袁国华. 对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01):62-64.
[4] 韦晓东. 高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改革研究——以桂林山水职业学院的实践为案例[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1-44.
[5] 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 就业导向力促高职教育强势发展——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3):44-46.
[6] 王晶晶.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90-92.
[7] 霍雄飞.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的职业观教育——以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样本[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3):80-83.
[8] 彭思媛. 基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建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335.
[9] 周妍. 职业素养培养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 文教资料,2017(02):162-163+205.
[10] 朱永红,张苏敏.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01):18-21.
[11] 熊茉莉. 大学生职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3):100-101.
[12] 王玮,陈晓波. 和谐社会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4):98-102.
[13] 王玉华.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8):84-85+87.
[14] 张亦慧,刘敏. 大学生职业观偏差及其教育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48-52.
[15] 周春晓,李铁军,吴春丽,等.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6):176-177.
(荐稿人:孔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