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新生“尿裤子”现象探析及应对
2022-02-20姚宇明
姚宇明
案例:
新生入园一个多月了,小朋友都在渐渐融入幼儿园生活。小班新生频繁“尿裤子”现象也逐渐减少,但是小二班的聪聪每天都要尿几次裤子。为此聪聪妈妈很有意见,认为老师不关心她的孩子,不提醒孩子上厕所。于是,我们先对该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每次老师提醒幼儿如厕时他坚决不去,而等集体游戏活动时,他就偷偷把小便尿在裤子里。为此我们和家长进行了深度沟通,经过真诚的交流分析,我们发现聪聪通过天天多次尿裤子的方式,以求早点让妈妈来接。了解这一点后,我们和聪聪妈妈做了一个约定:多拿几条裤子,聪聪再尿裤子也不能提前接回家,老师多提醒、帮助他如厕。我们还和孩子做了交流,坚定地表示:从明天起有便意的时候要去上厕所,如果尿到裤子上,换再多条裤子也不能先接回家。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和坚持,几天后,聪聪的尿裤子现象慢慢消失了。
如以上案例中的聪聪一样,每年的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都会有很多小朋友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频繁“尿裤子”的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但当我们走近这些孩子,就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行为都体现出其年龄的特征,小班幼儿身上诸多行为的表现都是其特有年龄段的外显。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深入探究幼儿园小班新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找出幼儿频繁“尿裤子”背后的深层原因,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策略,切实帮助幼儿快乐、顺利地融入幼儿园生活。
一、原因初探析
(一)心理原因
1.陌生环境导致入园焦虑
孩子在家中基本用的都是抽水马桶,甚至整个小便的过程都由家长陪伴照顾,而幼儿园的蹲便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当自己所依恋的亲人不在时,孩子会紧张、无所适从。任何一个小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精神焦虑,反射到身体上,就会通过哭闹不止、出汗、尿裤子等行为得以释放。在这种状态下,有的幼儿会忘记上厕所或因为抗拒上厕所而在潜意识里强行憋尿。也有一些孩子在家是家长定时把尿,因而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出现尿裤子行为。
2.寻求心理关爱
在幼儿入园之前,会全天候得到爸爸妈妈及亲人的陪伴,幼儿适应和依赖于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在幼儿入园之后,要一整天时间见不到爸爸妈妈,而老师需要照看全班孩子,注意力不能只放在一个幼儿的身上,不像幼儿在家时能享受到家人全部的关注。前后的落差使得部分幼儿会通过尿裤子来引起老师与家长的关注与关爱。如案例中的聪聪一样,想通过反复尿裤子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达到先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目的。
(二)生理原因
1.自主控制能力不够
一般幼儿在3岁左右就已经度过了肛门期,是可以自主控制便意的。但是幼儿的生理机能还很稚嫩,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的孩子因为过于投入,有时会忘记上厕所,或者想上厕所又不愿意停止玩耍,不自觉地就憋尿,等憋不住时,才想起去解决小便的问题,但往往已经尿到裤子上了。有的幼儿许多动作仍不能独立完成,还未能熟练掌握上厕所的技巧,需要成人协助完成,如果因为憋尿在急需小便时老师及保育员赶不及协助,也会间接导致幼儿尿裤子现象的增多。
2.交流沟通能力不够
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而言,词汇量积累还不够丰富,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在别人面前讲话不大胆、不自然,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腼腆、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十分困难的。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在陌生的环境中本来就容易紧张,加上性格内向,不敢或表达不好自己的想法,动作能力又差,就很容易尿裤子。有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和老师不熟悉,因而不敢叫或不会叫老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也会导致尿裤子的后果。
二、对症下药巧施策
(一)加强幼儿心理上的关怀
对于小班新生,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关注,不可采取漠视的方式与严肃的态度,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剧幼儿不安与焦虑的心理。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尿裤子后老师和父母都不可以嘲笑幼儿,而应给予安慰与鼓励。父母在送幼儿去幼儿园时要告诉他等放学时爸爸妈妈就会来接的,并且一定要做到按时接幼儿离园,建立幼儿安全感。老师要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融入幼儿园的生活,要在幼儿寻求关注时及时快速进行安抚,让幼儿仍有像在家里被关爱的感觉,从而让幼儿放下焦虑心理,信任老师,敢于对老师讲出自己的需要,能够配合老师的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如厕,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二)加强幼儿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经常用碎片化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和父母应在幼儿不能清晰表达内心想法时耐心倾听,同时积极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逐步提高清晰、准确使用恰当词语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同时,当有的孩子能主动清晰地向老师表达自己要小便的愿望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到:能自己主动和老师表达小便的要求,老师是很喜欢他的,老师是鼓励这种行为的。鼓励所有的孩子能自信、大胆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注重幼儿衣裤的舒适度
父母在为幼儿购置衣物时,不要一味追求美觀与时髦度。这个阶段的幼儿更需要的是舒适度与方便度,冗杂的衣裤只会增加幼儿上厕所的负担,针对小班新生肢体动作还不够敏捷的特点,应该选择柔软轻便、宽松、易于穿脱的衣服,减轻幼儿上厕所的阻碍,使幼儿在有便意时能够轻松、顺利如厕。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控制能力
幼儿的自主控制能力往往很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锻炼孩子自己上厕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同时父母和老师都要加强健康教育,告诉幼儿一定不要憋尿,用各种方式使幼儿了解憋尿的危害,在幼儿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一段时间后,及时提醒幼儿小便,教师在活动前后及盥洗时间都要及时强调幼儿如厕,用各种方式树立幼儿的小便意识,减少尿裤子的现象。
(五)全面统计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小班初期,老师与保育员要做有心人,统计出班级中经常尿裤子幼儿发生这种现象的时间与次数,从中找到规律,针对每个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幼儿只在午睡前后尿裤子,那可能是幼儿有惰性不想从被窝中爬出,因此老师要在此时间段多多督促幼儿去上厕所;有的幼儿只在游戏活动时尿裤子,那可能是幼儿因为贪玩而憋尿,因此老师要教育与引导这些幼儿不要憋尿,在游戏前及游戏中及时提醒他们如厕……由此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幼儿克服尿裤子的情况。
良好的如厕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幼儿老师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孩子入园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一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如厕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家长朋友积极配合交流,充分关爱幼儿,探析幼儿尿裤子现象背后的生理与心理原因,寻找解决策略,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促进幼儿心理、生理全方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