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素养本位的语文教学新形态
2022-02-20黄伟
【作者简介】黄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小学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育。
我们已经讲过,三层级文本解读与三层级阅读教学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反过来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解读文本的过程。这样,便实现了“阅读教学就是教学阅读”的理念。所以我们有时直接把三层级文本解读称为三层级阅读教学。那么文本解读的过程如何转化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呢?
一、文本解读三层级对应的阅读教学层次
在“‘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问与答(三)”一讲中,我们对三层级文本解读进行了结构上的划分,分为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这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说的。从阅读教学角度说,这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理解性閱读、审美性阅读和反思性阅读;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角度来说,对应的是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抓住关键(核心和要点,或曰重点和难点)、发展高阶思维(深度学习)。由此可见,三层级文本解读的层级与阅读教学的层级是一致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三层级文本解读的教学致力于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首先,语文教学要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这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科教学的规定,但近几年在这一方面有所忽视。语文教学热衷于高大上,喜欢猎奇求异,而不愿意在基础层加强训练。在三层级文本解读里,释义层指向的就是夯实基础。例如,释义层能力层级发展之一的“语言文字感知力”,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读、识记、理解等能力。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低学段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是从认读字、词开始的,继而逐渐发展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字、词、句本身的意思,还要理解句子关联后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才能理解整篇文章。释义层的能力层级发展之二是“文本内容理解力”。对文本的理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二是作者写这个对象要表达什么意愿、想法、情感、观点。学生如果能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对照,在整合中加以理解,大体也就理解了文章。但是,三层级文本解读不同于一般性阅读理解的地方在于: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理解什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即阅读理解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教师就要提供文章的体裁、题材和技法等知识。总而言之,三层级文本解读的第一层就是要夯实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第二,语文教学要抓住关键。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释义层(基础层),则难以实现有效教学,也难以有效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所以,语文教学要抓住关键,即教对重点和难点,教到学生最需要教的地方、教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最有用的地方。在三层级文本解读中,解码层就是着眼于此。解码层能力层级发展之一是“文本艺术欣赏力”,文本艺术主要指文本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极为重要。基于此,三层级文本解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将文本中规范、优美的语言内化,并运用技术和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解码层能力层级发展之二是“文本思路结构分析力”。这里强调分析力,意在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本逻辑能力的培养,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对文本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我们在以往的文章分析中,常常忽视其内在结构,忽视其建构的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这样的做法不大妥当,因为学生只有进入文章的结构分析并能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及其逻辑线索,才能读懂文章,才能在文本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分析力以及深度理解文章的能力。
第三,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高阶思维与高级能力的发展。在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核心能力之后,我们有必要致力于学生高阶思维和高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三层级文本解读教学中,语文高阶思维和高级能力表现在“文本审辨批评力”和“文本迁移再创力”两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文本审辨批评力,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反思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发展学生深入思考、逻辑说理的能力,避免盲信盲从。要培养学生文本迁移再创力,则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善于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创建自己的文本。简言之,就是通过阅读学会思考,通过阅读学会表达,通过阅读学会自我教育。
二、追求阅读认知逻辑与阅读教学逻辑的统一
何谓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密码的思维过程。阅读一般经历这样的过程:认读、理解、领悟、体验、审美、评价、整合、再加工。其本质是借助媒介而引发的思维活动。有学者指出:阅读“首先要识别一个一个的词语并懂得它们的意思,然后再把一个个的词语连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观念。理解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1]。在《现代阅读学》当中,胡继武把阅读过程分为认读、理解、评价、存贮、应用和创新[2]。美国阅读心理学家N·S·史密斯在《阅读中理解的多样性》一文中将阅读心理过程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字面的理解,即获得读物内容中一个词、一种观点或一个句子的最初的、直接的字面意义的能力;二是解释,它不是直接照搬读物文字,而是对文字进行概括、比较,从而发现文字的潜在意义;三是批判性阅读,即对读物做出个人反应与判断;四是创造性阅读,即发表超出读物之外的新思想[3]。这四个层次揭示了阅读教学中遵循阅读心理规律展开深层理解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审美、鉴赏是最活跃的阶段,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它对于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则更是如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把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意义性理解、艺术性理解、个性化理解。N·S·史密斯的阅读理解四层次理论中的第一、第二两个层次可合并到阅读理解的第一层,即意义性理解;而第三、第四两个层次则可合并到阅读理解的第三层,即个性化理解。也许是两位学者对文学性艺术作品阅读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如何培养具有阅读能力的专业读者的关注显得尤为缺乏,因而没有将艺术性理解纳入他们的研究。但是,阅读过程中的艺术性理解至关重要。所谓艺术性理解,就是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审美、欣赏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它既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和核心层次,也是由一般理解、浅层理解通向深度理解、独特理解的桥梁,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动机、兴趣、涵养和专业能力。
通过对阅读理解的阶段和层次划分,我们便能找到其与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的对应性。意义性理解对应释义层,艺术性理解对应解码层,个性化理解对应评鉴层。这样的对应关系为我们三层级文本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改变教学习惯,建立素养本位的语文教学新形态
我们反复强调,要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但很多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后就将其抛之脑后,一头扎进课文本身,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長期的教学习惯,二是没有新的教学方式和路径来替代长期以来得心应手的教学套路。三层级阅读教学模式可望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从而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
三层级阅读教学模式把阅读教学的价值目标设计为“三层六级”:语言文字感知力、文本内容理解力、文本艺术欣赏力、文本思路结构分析力、文本审辨批评力、文本迁移再创力[4]。可见,三层级阅读教学紧紧瞄准了语文能力发展这一目标,是“能力本位的阅读教学”,也是“素养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素养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地方在哪里呢?
首先,当前的课堂大多是课文本位的,即阅读教学基本上采用一篇一篇地教课文的模式——教主题思想、情感道德,专注于主题深挖和情感拔高,教完了教材中的课文也就意味着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么围着课文绕圈圈,要么飞离课文凌空蹈虚。而“素养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凭借课文、基于课文的阅读理解,聚焦发展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思维品质,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它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上,都是围绕素养如何获得这一任务来实施的,这与当前的大概念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群教学一脉相通——都是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同的是,三层级阅读教学总是把课文作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会抛开课文而另搞一套。
其次,三层级阅读教学摒弃了平面化铺展的教学模式,追求学生语文能力由低到高的阶梯性发展。以往的语文教学在对文本主题、情感挖掘上确有特点,涉猎的知识面很丰富也很广博,热衷于在内容(知识、信息)上教得多教得广教得深。从思维与能力层级发展角度审视,上述教学的展开都是平面化的,它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进阶和能力升格,更看不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层次。而三层级阅读教学搭建的六级台阶,可以让学生拾级而上,且到达哪一级都清晰可视。
最后,三层级阅读教学便于实现语文教、学、评的统一[5]。长期以来,教学目标假大空、教学内容不准不清、教学评价模糊笼统是语文教学难以根治的顽疾,三层级阅读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养发展的水平上,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并从课文中提炼、加工、重组、整合,教学评价对准教学目标审查、检点、对照、反思、评测。如此,教、学、评三者形成了逻辑上的联系和统一,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遏制了教学的漫游化,使教学实效可循证,确保语文教学在实现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傅荣.阅读心理过程及其行为构成[J].心理学探新.1992(4):44-46.
[2]胡继武.现代阅读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3]N.B.Smith.阅读中理解的多样性[C]∥《教育心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写组.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4]黄伟.语文教学改革:从平面铺展走向层级进阶:“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问与答(三)[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7):19-21.
[5]黄伟.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实践:要义与操作.中学语文教学[J].2021(6):10-14.
(责任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