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思政的内涵及其要素研究*

2022-02-19吴兴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思政智慧教育

吴兴华

一、智慧和思政解读

智慧具有双重词性,它既可作为名词,又可作为动词,即智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有人的智慧和使人智慧双重含义。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它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组成,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阐述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所有教师和课程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李蕉、方霁(2021)认为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指的是“育人”,它包括以知识传授为内核、以能力培养为路径、以价值塑造为目标的三位一体[1]。本文所讨论的思政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即传统意义上的思政。

二、智慧思政的研究综述

在理论研究层面,“智慧思政”一词最早由张拥军(2018)提出,他指出信息科技元素要赋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智慧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网络平台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互通、无缝连接[2]。这是“智慧思政”一词首次见诸学术研究中。随后,学者们有关智慧思政的研究逐渐增多,吴满意、王丽鸽(2019)认为智慧思政是精准思政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并提出智慧思政建设的一根主线、两大基础、三大支柱和四大功能[3]。吴满意、唐登蕓(2019)认为智慧思政教育就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云平台[4]。黄欣荣(2019)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可助力思政智慧化,达成无处不在的泛在思政工作,这种思政工作即为“智慧思政”。他认为智慧思政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目标是要实现思政智慧化,但何为思政智慧化也语焉不详[5]。刘立丰(2020)认为智慧思政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深度融合现代信息化技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全育人的教学模式,它是智慧课堂的实践应用与进一步拓展的结果[6]。他是以智慧课堂为参照物来探讨智慧思政,但没有指出智慧思政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于智慧课堂的特征等问题。此外,刘浩(2019)、徐徐(2020)、钱冲(2020)等人的研究也提出探讨智慧思政,但更多的是与智慧教育、智慧校园、“互联网+”教育等词联系在一起,没有明确提出智慧思政概念、要素以及智慧思政与智慧教育等概念的区别到底在何处。

在实践层面,智慧思政已经在一些省份和高校进行了有意义的建设和行动,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安徽省于2019 年建立了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智慧思政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造智慧思政大平台,构建“5+N 智能应用中心”,即智慧思政管理、智慧思政课、教育新媒体联盟暨舆情分析监测、智慧资助和省级易班等。智慧思政课模块将PC 端、移动端、云端、教学端、学习端、管理端融为一体,形成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研讨、数据采集于一体的“思政金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高校(如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都开展了智慧思政会议、教研活动、思政大赛活动等。其中,国家开放大学分别举办了全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全国课程思政说课大赛等活动。

三、智慧思政的内涵及要素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思政概念为:以智慧价值(即培养什么人)为目标,以智慧手段(即怎样培养人)为路径,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育学生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实现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该概念,构建出智慧思政基本理论框架: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智慧环境以数赋智,设计开发各种便巧设备(如智能穿戴)的智慧技术,促进人机、人人、人机人、人与环境等智慧互动,以智慧管理方式把教学管理者从烦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管理活动中解放出来,培育智慧对象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据此,智慧思政的理论研究框架包括智慧环境、智慧对象、智慧互动、智慧技术和智慧管理五大要素。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他将五个因素集中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据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本研究参照波特五力模型,构建智慧思政要素的五力模型图(图1)。

图1 智慧思政五力模型图

(一)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是智慧思政的基础。Zhu(2016)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有适配、连通、感知、交互、记录和整合六大功能。智慧环境基于移动、物联、泛在、无缝接入等技术,将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连接成整体,全方位精准感知环境和监测环境,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学习的机会,促进智慧思政理论与实践创新。智慧环境拓展教育场域,降低学生的认知偏差,提高学生的知识形成度、智力发展水平和智慧应用场景;拓展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和集体智慧形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最合适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期望实现[7]。

(二)智慧对象

智慧对象是智慧思政的目标。智慧思政就是要通过人技共智赋能,以数赋智,将学生培养从以获取知识为导向向以提升智慧为导向转变。本研究构建了由基础层的理性智慧、实践层的实践智慧和品格层的价值智慧构成的智慧对象塔状结构图,如图2。

图2 智慧对象塔状结构图

1.基础层的理性智慧。理性智慧主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求真智慧,树立“事办好”理念。它培养学生能顺利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把事情办好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智慧由素养智慧和思维智慧构成。素养智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人文素养即人的内在品质,主要表现在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在人文科学中展现出以人为对象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气质。

2.实践层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包括学习智慧与学科智慧,它主要培养学生的求实践行智慧,树立“好办事”理念。它培养学生能够因地制宜,灵活应变,有效选择策略方法把既定事情和任务办好的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心灵手巧、创新务实的人。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也是智慧的本质。人的理性智慧和价值智慧的达成,都须基于实践来实现,实践出智慧。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方式,人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成熟[8]。

3.品格层的价值智慧。价值智慧主要培养学生求善求美的道德智慧,树立“办好事”理念。它培养学生有良好社会价值倾向和社会交往能力,遵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平衡自己、他人、组织和社会各方利益,做有益的事情。价值智慧要培养学生求善求美的价值取向,从道德层面看,智慧追求共善和求善,诚意正心,向上向善。求善求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种人生大智慧,价值智慧的实现是通过正确引领学生的道德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涵养学生品格和精神,帮助学生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智慧互动

智慧互动是推进智慧思政的过程。首先是O2O(Online to Offline)互动,这种互动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边界明显,线上带线下,线上是主体,线上线下关系紧密。随着技术的演进和迭代,出现OAO(Online and Offline)互动,它是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互增值,形成线上线下有机整合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双店”形态。线上空间可教学,线下空间可智能互动和智能分析,线上线下可快速便捷切换情境。O2O和OAO 的智慧互动线上线下都有明显的边界。随着AR、VR、MR 技术及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这种边界将逐步模糊化。这种无边界的互动就是OMO(Online Merge Offline)互动,即线上线下虚实难辨,线上空间实体化、线下空间虚拟化。

(四)智慧技术

智慧技术是手段,智慧技术是将基础支撑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计算分析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教学呈现技术(如扩展现实、全息投影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环境感知、数据获取、数据安全等方面为智慧思政提供基础支撑,利用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以数赋智。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驱动智慧的产生,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创设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助力智慧思政的发展,形成模拟人在分析、推理等方面的智力行为,并深化扩展,部分替代人的脑力活动。

(五)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基于数据实现以管促学、以管促发展。它有全程化、多维度、多元化、可视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等特征。首先,智慧管理全程可视,能将管理对象用符号、图形等方式一目了然地智慧识别出来,使问题点暴露出来,让目标清晰可见。其次,智慧管理由学习结果管理向学习过程管理延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及学后的测试,智慧管理都会全程自动监测、记录和分析处理,能完整刻画出学生多维可视的学习行为画像。最后,智慧管理能通过表情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管理从平面走向立体,能够更为真实、全面、精准地从生理心理和行为维度刻画更为精准的立体全息画像。

猜你喜欢

思政智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