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竞演类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创新与突围

2022-02-19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综艺喜剧舞台

刘 骁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由北京米未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未传媒”)联合出品并制作,在爱奇艺播出的原创喜剧竞演类综艺节目,英文名为“Super Sketch Show”,秉持着“没心没肺、快乐加倍”的宗旨,呈现了中国喜剧综艺的新概念。节目由马东主持,徐峥、于和伟、黄渤和李诞作为“会长”,和观众一起见证和打分。节目主要内容是由25个喜剧小队共同编创和演绎喜剧作品,进行不同形式和规则的比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收获了全网媒体的一致好评,节目话题和作品在微博热搜出现534次,26次登上综艺影响力榜和综艺话题榜TOP1,入围“2021十大年度国家IP评选”。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理念、形式、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在录制开始前招募喜剧演员和编剧,先进行线下展演和训练。录制时舞台和“幕布荧屏”相结合的呈现方式、精致的场景布置、短小精悍的喜剧作品都与当今碎片化、倍速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不谋而合,是其能突出重围受到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节目播放结束后,爱奇艺立刻启动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演员和编剧招募,腾讯也对外发出消息招聘同类型节目的编剧和演员。毋庸置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新喜剧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创新呈现

(一)将素描喜剧作为节目主体本土化表达,保证节目新鲜感和接受度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素描喜剧的概念来自法国的杂耍表演和英国音乐剧,通常由一系列简短的喜剧场景或幽默小片段组成一个长节目,每个片段就是1~10分钟的表演“速写”。它是一种短小精悍、紧贴生活的喜剧形式,也被称为情景式小品。这种喜剧形式的结构强调有“三次升级”,让情节在递进中越来越夸张。而情节通常来源于生活中让你感到奇怪、想要吐槽的人和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节目形式就将素描喜剧作为节目主体,将漫才、默剧、音乐剧、物件剧甚至“陷阱喜剧”等各种形式的“新喜剧”汇聚在一个节目里,抛去以往喜剧节目中常见的传统小品、相声和单口喜剧(脱口秀),打造了一个形式上新颖,内容上有意义,凭借好表演、好创作吸引观众,在关注现实的同时让观众在笑声中被感动和被治愈的节目,为喜剧类综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①。

在第4期的节目中,王梓表演的《爱神丘比特》就以默剧为表现方式,在整个节目中通过“升番”使默剧与素描喜剧相融合,通过不常在综艺舞台上表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快乐。“不管形式做了多少的改良,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东西足够好才是王道。”编剧六兽说:“我想用Sketch来为喜剧服务,而不是我们去服务Sketch。”由此可见,节目打破了观众对喜剧的单一认知。热度很高的另一个作品是蒋龙、张弛的《台下十年功》,呈现了张弛从小学习戏曲的挣扎和初心。投入梨园行,苦心学艺十年整,一身的本领却无处施展。通过长大后的自己跟小时候的自己对话、娴熟的京剧动作和对手戏,表达了张弛对戏曲的情感。在表演中,长大后的自己劝曾经的自己“不要只学戏曲,学戏曲没有用”,小时候的主人公带着不服和倔强依旧坚持,勾起了观众对自己初心的追问。主人公多次试唱经典京剧唱段《叫小番》,在京剧中开始,又在京剧中结束,将热爱和坚持的主题通过喜剧传达给观众。通过素描喜剧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融合让作品更具中国味道,不仅在喜剧的舞台上做了戏曲知识的普及,也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演员录制前在工作坊创排和组合,保证节目内容原创优质

和之前很多喜剧类综艺不同的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非常注重在录制前对演员和编剧的训练、磨合及选拔。节目在正式录制前联系和招募了各种表演类型的演员。节目导演强调,他们选择的演员不一定是有名的,但一定是会演喜剧的。节目对喜剧编剧的选择也非常用心,并符合节目理念,他们有来自业内专门从事喜剧内容生产的“单立人喜剧”公司的六兽、十三,也有米未传媒内部的编剧。这些编剧趋于年轻化,有做其他综艺节目的经验,能够同时抓住内容和关注度,也具有在线下长期做素描喜剧的经验,有很强的创作能力。

编剧和演员在节目录制之前,要通过在工作坊(work shop)学习与合作。在多轮线下展演和即兴创作之后,演员之间相互选择,形成喜剧搭档。演员和编剧再进行双选,组成固定的喜剧小队。最后,通过现场观众的反应和导演的判断、斟酌,选拔出25个喜剧小队,共同完成节目录制过程中的创排。录制前训练、选拔的过程加上录制共持续9个月,这种形式使演员、编剧和创作内容在质量上得到了有力保障。有了演员和编剧之间充分的交流,演员才能对编剧想要传达的内容有精确的表演,并且在录制节目之前能够建立感情,更容易形成团体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使节目中演员和编剧的合作更加顺利。

(三)独特的舞台设计和节目形象“笑花儿”贯穿节目,形成观众的IP记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舞台的设计和口号都符合年轻化、活力化的特点,在视觉和感受上精准戳中年轻人的审美。节目海报和现场布景采用了有着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趣味性的线条排列,体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节目的舞台主体有跟传统的话剧舞台一样的红色幕布的造型,形成了一种剧场的氛围,侧舞台则是演员搭景表演的舞台,表演的舞台拉近了台上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这样的设置增强了喜剧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也增强了观众的临场感。节目舞台的两边站着两个“笑花儿”造型的金色塑像,构成“笑花儿”的主题色彩,不仅有趣而且极具记忆点。“笑花儿”作为节目的主视角代表形象,红色的花形笑脸加上绿色的身体和四肢,形成了一个夸张可爱的形象。一片立不起来的花瓣,寓意着每个人都有缺点,也与节目定位相呼应,希望观众能够体会纯粹的快乐,消解自己的烦恼,看到自己,并乐观地与自己和解。

由于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短视频兴起,要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就需要新鲜、有趣的画面表达。除了舞台设计,每个节目演出时搭建的场景也极其重要。曾经很多小品表演都是运用布景,较少使用音乐、灯光等元素,而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每个节目都会依据演出主题,搭建非常细致和真实的场景,也会根据节目主题选取合适的音乐,给观众带来丰富新鲜的视听感受,无论是在节目现场还是屏幕上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和视听效果。节目舞台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演员表演的舞台前有一个“幕布荧屏”,会在表演前呈现作品的名称、演员、编剧和舞台指导,也会在演员需要时承担放映素材的作用。在王皓、史策的最后一个作品《爱人错过》中,现场的表演结束后,“幕布荧屏”落下,开始放映提前拍摄好的在车内的剧情,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时空穿越的效果,与第1期两人在车上的相识情节遥相呼应。而每个作品表演结束后,“幕布荧屏”在观众的笑声中缓缓落下,仿佛一场电影结束,人物、场景都消失在舞台画面里,只剩下一个幕布,增强了传播的仪式感,也与“笑花儿”一起形成了观众对于节目独特的IP记忆②。

(四)喜剧理念的创新和网感化表达,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要理解笑,就得把笑放在它的自然环境里,也就是放在社会之中;笑必须适应共同生活的某些要求,笑必须具有社会意义。”③《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能够给观众带来欢笑,也和节目与时代情绪共鸣、关注现实生活有关。《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大多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作品,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④。编剧会注重观众对于话题本身的态度是什么,创作前会调查观众对于话题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例如,在创作《谁杀死了周日》这样一个反映现今年轻人拖延现象的作品时,编剧会询问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是否了解节目内容中围绕的热词“deadline”,在保证有广泛的共鸣时,才放心做这个作品。编剧六兽表示:“喜剧的表达很多时候掺杂了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在节目中的理想状态是做‘去中心化’的团队,摒弃以个人为中心点的东西,演员、导演、节目组加上观众才能决定这个节目的具体内容。我们要做大家能够看懂的内容,它包含了普通人的生活百态,是能够让大家产生共情的作品。”这样反思互联网时代、紧跟热点的内容建立起节目与观众共情和对话的场域。

针对“喜剧是什么”这一问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节目最后对马东、“会长”、喜剧演员们分别进行了采访。徐峥认为喜剧是happy ending,于和伟认为喜剧是思考,李诞认为喜剧是真诚,而马东认为喜剧是镜子。其实整个节目都在传达马东提出的喜剧理念:“喜剧是一面镜子,观众会在台上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荒谬。喜剧是一种治疗,因为你一旦看见了自己,一瞬间就被治愈了。”节目内容也正是呼应了现今观众的内容消费习惯,将现实融合在喜剧内容中,才会引起观众共鸣⑤。

(五)喜剧竞演和真人秀相结合,观众参与陪伴式成长

马东认为综艺是非虚构写作,节目首先想要记录的是这些演员和编剧在节目中的表现和变化,这是他做综艺的中心思想。由于节目选择的演员具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可能来自线下的话剧剧场,也有可能来自影视剧中经常跑龙套的演员。总之,他们在来到这个舞台之前大多是不被观众熟知的新喜剧人。这让观众对这些新喜剧人具有足够的好奇心,而节目忠诚地记录着演员和编剧的创作过程、在节目表演前后的心态,让观众在喜欢节目的同时,也跟随演员在创编节目过程中的淘汰、逆袭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30多个演员在节目往前推进的过程中,有人会逐渐变成配角,有人会逐渐发光发热,演员和编剧在舞台下的焦头烂额,在舞台上的激动都是真实的,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故事。这种竞演和真人秀结合的方式让节目有了微妙的平衡,让创作者能够安心地搞创作,而非在作秀。当观众对于演员在舞台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有了认知和了解后,故事也更真实、更有力量,使节目中鲜活的人与观众建立了情感连接,增强了观众对于节目的喜爱和忠诚度。

要想与观众更紧密地联系,还需要与观众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走向和演员的去留在很大程度上把握在观众手中。在每场节目表演过后,都有固定的打分环节,而每位现场观众都拥有和马东及各位“会长”同样的分数。节目给予观众与业内具有喜剧造诣的导师同样的决定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观众的参与感更强,也满足了观众“尊重与爱的需求”,增强了节目与观众的黏性及节目与观众平等交流的机会。

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喜剧类综艺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一)坚持内容原创,避免同质化

米未传媒从一开始就想要打造一个像《奇葩说》《乐队的夏天》这样的节目IP,希望节目能够长期发展,起到行业引领作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如愿以偿,受到了观众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在节目结束后,不仅爱奇艺立即发出招募广告筹备第二季,腾讯也提出了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相似的概念,开始筹划《不说脱口秀的大会》。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不免担心之后内容的同质化,毕竟当一个成功的节目出现后,其节目模式、环节设置、理念都有可能被复制。

另外,喜剧人的创作很多是基于生活和经验的,而当他们刚刚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训练、创作、表演之后,如果立刻进入下一个比赛进行创作,是否会产生内容枯竭的现象?显然是有可能的。根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演员的采访,绝大部分演员都提到了内容枯竭这个话题,被问及第二季会不会参加时也都表示喜剧的创作是需要生活的。所以,喜剧类综艺节目一定要警惕同质化内容的出现,做好内容把关,不能为了追求热度而忘记内容的重要性。

(二)坚持主流价值观引导,防止泛娱乐化

2021年9月,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了以“爱国爱党、崇德尚艺”为主题的座谈会。各平台在此背景下更加注重节目品质和主流化的价值引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提出“要做有意义的喜剧”的理念。无论是《台下十年功》里张弛对戏曲的坚持和热爱,还是《最后一课》里蒋龙和张弛对表演的那份赤诚,都让观众在笑与泪中再次思考初心和梦想对于自身的意义。获得最受行业瞩目作品奖的《笑吧,皮奥莱维奇!》表现了生活与目标之间的悬隔,用小人物的大义凛然表达了戏剧美感,以及幽默与浪漫带给喜剧人的情感支撑。节目中还有很多社会问题的重现,例如,《反诈银行》里在老年人被骗的背景下,现场用一环又一环的“谎言”拉住老人,以防他继续受骗,将每个人的善良和温暖都表现了出来。

每个节目都包含着编剧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价值观的表达。喜剧是需要笑的,但喜剧还有更灿烂的意义,所以节目中在第一次出现缺乏意义的喜剧时,导师徐峥就表示,希望看到的是演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有价值表达和注重喜剧结构的表演,而非单纯的好笑。今后的喜剧节目也要注意价值引导,而非任由喜剧变为用喜剧技巧堆砌的无意义的娱乐休闲工具⑥。

三、结语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米未传媒和爱奇艺将新喜剧在综艺节目上呈现并且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的首档综艺节目,也是在如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对年轻化表达、喜剧价值引领、内容原创等方面的创新和尝试的成果。节目突围不易,之后的综N代和同类型综艺节目既要注重内容的创新性与意义,也要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和力量,注重受众感受,拓展同类型节目的方向和边界,为之后的喜剧综艺带来新的生命力。

注释:

①葛在波.关于我国喜剧综艺节目发展的几点思考[J].视听,2018(07):5-6.

②谭天.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节目研发的理论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4):71-74.

③谢廷玉.《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笑点即痛点[J].光彩,2021(12):64.

④罗悦,肖文甲,贾超明.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传播学解读[J].东南传播,2016(12):135-136.

⑤胡德才.论喜剧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81-87.

⑥谢耕耘,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6-27.

猜你喜欢

综艺喜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