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千年》看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2022-02-19牛萃云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卫视舞蹈传统

牛萃云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流行,传统文化以更为多彩的形态映入公众眼帘。《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上新了·故宫》等文化节目竞相绽放,成为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供挖掘的宝藏更是数不胜数。如何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播,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传统古典舞体现了中华舞蹈的魅力。2021年11月6日,河南卫视与B站合作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类综艺节目《舞千年》引发热议。该节目将传统文化蕴于舞蹈之中,五位“荐舞官”以荐舞的形式推荐优秀舞蹈入选神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舞蹈中所蕴含的华夏故事。截至2022年3月,该节目已突破9000万的播放量,豆瓣评分高达8.6分。多位中国驻外官员发布推特,向世界介绍《舞千年》。《舞千年》缘何让人称赞?本文从深耕传统、技术发力、精准互动和平台相拥四个方面分析该节目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借鉴。

一、深耕传统:影视手法下的文化创新表达

与以往的舞蹈类综艺节目不同,《舞千年》的模式非常新颖。它并非各支舞蹈同台竞技,而是引入了影视剧的手法,由故事的演绎引出令人赞叹的绝美舞蹈。可以说,《舞千年》的展演模式是舞蹈、综艺、影视三个领域的交融。

《舞千年》节目中展示的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深具文化色彩与历史底蕴的舞蹈,作品本身已为业界所认同,而节目则赋予其新的故事,然后引出舞蹈。如展现中国汉代盘鼓舞的《相和歌》,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舞蹈《踏歌》。第二种类型是有着传统舞剧以及真实历史故事内容作为基础的作品,如讲述昭君和亲经历的《昭君出塞》,刻画乱世中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赵氏孤儿》,以及戎马一生却终将面临迟暮战败的《关公战》等。第三种类型是针对传统经典重新进行编排的作品。例如在各个剧场演出了42年的被视为民族舞剧经典的《丝路花雨》,《舞千年》在该舞剧原本的故事基础之上编排了一段小故事,再模仿《西游记》的整体风格,将舞蹈场景、服饰等做旧,以复古风来展示这支舞蹈。

从内容上划分,这三种类型的舞蹈皆植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舞蹈还是故事剧情,皆带有传统元素,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舞千年》之所以采用“舞蹈+剧情”的模式,则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一)故事铺垫以减少认知偏差

实际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众的理解与传播者的意图相悖的情况,结果就是无效传播。舞蹈长于抒情而弱于叙事,如果不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就很难感受到这支舞蹈的表达意图。观看舞蹈时情绪的酝酿需要时间,影视剧的手法能够给观众带来情绪铺垫,使观众充分地理解舞蹈要表达的内容,减少认知偏差。《舞千年》也是如此,它所展现的每支舞蹈都先通过影视剧来讲述一段历史故事,然后将此故事蕴于舞蹈之中。观众在赏舞时会带着此前的情绪进入舞蹈剧情,体会到舞蹈的感染力。

《舞千年》前两期节目的荐舞场景是铜雀台宴会,由荐舞官扮演的曹丕和曹植两大阵营,借由向曹操荐舞来一比高下。《相和歌》《孔子》和《火》三支舞蹈在首期节目中率先亮相,起源于汉代的舞蹈《相和歌》以独特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汉代时乐舞的发展达到高峰,具有大汉风韵的舞蹈《相和歌》是盘鼓舞。盘鼓一般为七枚,代表着北斗七星,少女们头上束起高高的发髻,用脚上穿的珠履击响盘鼓,与歌声相应和,展现了喜迎春神的美好景象。从周代开始,官家都把立春当作重要节日,举办各种迎春庆典。到了汉代,迎春作为一种礼仪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盛行。《相和歌》中七位舞者伴着花瓣从天而降,翩翩起舞,腰揉似折,刚柔并济。七位舞者既舞出了春日的跳脱,又舞出了对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舞千年》第二期演绎的是由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舞蹈《昭君出塞》,让人回味无穷。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远赴荒漠,和亲匈奴,为匈奴人民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大汉和匈奴的几十年和平。在展示舞蹈之前,节目先将这段故事进行了影视化演绎,讲述了昭君远嫁匈奴,换来了边塞地区和平,但却终老他乡的故事。在家国大义和个人命运面前,昭君面临种种无奈与苦楚,节目也将华夏民族的家国情结与大爱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基于这样的情感铺垫,观众在欣赏舞蹈时更容易被打动,看到昭君在睡梦中起舞时,更会因其获得短暂的快乐而感到欣慰。

(二)突破现有综艺模式力求新颖

河南卫视近两年专注于文化节目,可以说打开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我们也看到了这条道路的成功。但实际上,选择这条路最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河南省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河南卫视并不富裕,请不起流量明星来做主流的娱乐节目①。于是,河南卫视只好另辟蹊径。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孤独而无奈的选择”却大获成功,成为河南卫视的一大亮点。这也说明,即使没有流量明星加持,内容优质、制作精美的节目也同样能够出圈。

作为一档文化剧情舞蹈类综艺节目,《舞千年》为何采取影视剧的表现手法?除了上文提及的铺垫情绪、减少观众的认知偏差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即求新。这档综艺不能照搬任何其他文化节目的套路②。在筹备之初,《舞千年》导演组就做此决定。诚然,创新就是生命力,如果只做跟随者,则难以取得成功。河南卫视起步晚,资金有限,如果继续采用已有节目套路,很难与头部卫视的综艺节目相媲美,更不用说吸引受众了。事实证明,河南卫视的求新选择是正确的。《舞千年》深耕传统,从中挖掘优质内容,与舞蹈相结合,再辅以影视化的故事表达,打造“舞蹈+剧情”的新颖模式,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节目中五位荐舞官的选择也很讲究。乔振宇、张晓龙、胡阳、华宵一和徐明浩都是专业舞者(或曾经是专业舞者),从年龄到资历都体现出“传承”的理念。

二、技术发力:虚实舞台结合的视听盛宴

2021年春节,《唐宫夜宴》的“彩俑小姐姐”风靡全网,收获观众喜爱。除了人物灵动,该节目还运用VR技术在荧屏上展现博物馆文物的全息影像,形成了虚实舞台之间的转换,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恢弘宫殿之中,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之后,每一次中国节日到来之际,河南卫视都在节目内容上聚焦传统文化,并借助新技术带给观众别样体验。

正是扎根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推动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走到今天。如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解读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今,文化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舞千年》以舞蹈为载体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路径。

闻一多在《说舞》一文中有言:“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③舞蹈能传达出人类最热烈的情感,而情感和故事的呈现如果辅以技术化的表达,则会更加深入人心。《舞千年》中,杨丽萍北京现代舞团演绎的《火》从远古人类取火讲起,舞者有时盘绕成圈,有时笔直升起,从手指到身体的姿势都像火焰跳动一般摇曳旖旎。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舞蹈由激烈到轻快,让观众感受到火的光明与温暖,亦显示了暴烈与力量。从深层的意义来说,《火》展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发现它到利用它,直到与它和谐相处。除了舞者高超的舞技,技术特效也让该舞蹈更加震撼人心。舞者在宇宙“旋涡风暴眼”下翩翩起舞,舞台随着舞者的旋转由黑变红再变黑,舞者一袭红衣似火般舞动,好像与周遭的火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舞千年》综合使用三维、5G和AR技术,捕捉了多角度的赏舞视角,又通过技术手段,完美结合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呈现出独具韵味的舞台效果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用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叙说中华传统故事。

三、精准互动:沉浸式观舞下的审美共情

(一)形式上的创作互动

当下,信息的传播越发地依赖于音视频,而由此带来的“视觉习惯”,在受众的信息消费中早已养成。传播实质上寓于传播关系的建构和传播主体的互动沟通之中。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受众反馈这五个要素。受传者及受众反馈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舞千年》在用舞蹈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舞千年》每两期节目围绕一个朝代,荐舞官所扮演的人物在各场宴会中推荐六支舞蹈。每期节目最后,将选择舞蹈的任务交给屏幕前的观众,根据票数“荐六存三”选入神书《十二风舞志》。这种互动在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游戏感与公平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而舞蹈爱好者、国风爱好者和B站UP主则分别以自己的风格和见解对该节目进行二次创作。

在正片之外,《舞千年》还会发布节目制作幕后纪录片,向观众展示舞蹈拍摄过程。在幕后纪录片中,观众能够看到编剧、导演、舞蹈演员、荐舞官在拍摄节目时的样子,了解他们对于舞蹈、对于节目的想法。台前,我们能够欣赏精彩的故事、绝美的舞蹈;幕后,我们能够了解优秀作品产出的整个过程。如此一来,观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在无形之中被拉近。

(二)内容上的情感共鸣

除了节目形式上的互动,节目内容上的共情更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舞千年》第四期节目播出后,全网一片“太牛了”“哭死了”的呼声。是什么样的节目让观众纷纷泪目?这是因为第四期演绎的舞蹈《关公战》和《赵氏孤儿》所展现的悲壮与凄凉让人感动,更让人共情。《关公战》将一生戎马、功勋无数的大英雄却终面迟暮战败的悲壮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氏孤儿》将乱世之中小人物陷于忠义难两全时的内心撕裂与呐喊刻画得丝丝入扣。《舞千年》舞进了观众的心里,甚至有网友看过节目后专门写了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和对节目的喜爱之情。

《赵氏孤儿》改编自真实的历史故事,也是元代纪君祥的代表剧目,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悲剧。真正的艺术饱含同情心,“狄仁杰”推荐的这支舞展现了程婴一家在大难前经历的悲欢离合,带领观众进入另一个时空,尽显中国文人慈悲为怀的本色。自古以来,才子佳人、仁人志士哀怨悲凉的故事就是中国文艺的标准咏叹调,而悲凉与在悲凉里练就的旷达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

新华社曾这样评价《舞千年》:“一批华美的古典舞蹈被创新表达,重现荧屏,彰显中华文明跨越时空、撼动人心的非凡魅力。”④

(三)细节上的记忆调动

除了在形式上的互动、内容上的共情之外,《舞千年》还深谙传播之道,于细节中调动观众的记忆,让人觉得诙谐有趣。在第三期节目里,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为皇上身旁的第一礼官之位相争,她们各自组成阵营,向皇上荐舞。在荐舞之人阐述了能够被收录进《十二风舞志》中的舞蹈所必备的条件后,武则天对徐明浩饰演的李元芳说:“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把观众的记忆拉回了电视剧《神探狄仁杰》。2012年,“元芳,你怎么看?”这句台词一度火爆网络,成为网友调侃模仿的对象,“元芳体”就此形成。而《舞千年》对这句经典台词的引用很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让人深感诙谐。

对于出现的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节目都会恰到好处地进行科普、翻译,这样就显得整个节目更加平易近人。在服饰、道具、化妆上,节目组细致入微,力求贴合历史原貌。甄宓的头饰灵蛇髻,曹丕、曹植两兄弟的明争暗斗,曹植对甄宓的爱慕等细节,在荐舞环节都被鲜活地演绎了出来。

四、平台相拥:圈层破壁下的多级传播

2014年被称为我国的媒介融合发展元年。如今,媒介、文化和社会更是日趋多元化。任何媒介都不可能通过单打独斗获得成功,作为亚文化聚集地的B站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地主动寻求与主流媒体的协商、合作。主流文化也并未高高在上,而是积极地拥抱社交媒体平台,并对亚文化的优秀元素加以吸纳,向受众传播更为优秀的文化作品。

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反馈及时等特点。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势必要转战新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寻求合作。从最先爆火的《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卫视就与B站进行了合作,而《舞千年》也是河南卫视与B站联合推出的节目。年轻人是文化传播的主力。《舞千年》想要俘获年轻群体的青睐,势必要了解他们的喜好。B站的用户多是大学生等年轻群体,而电视台的受众群体则年龄稍大。所以,《舞千年》选择与B站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虽然B站与河南卫视身处不同的轨道,但两者也有着相同的志趣,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舞千年》的大火离不开河南卫视和B站的双向合作,甚至有很多外国网友UP主发布自己观看该节目的Reaction视频⑤,表达自己对节目的喜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舞千年》在国际上的传播。从受众群体来看,国风爱好者、舞蹈爱好者以及相关视频剪辑UP主是B站《舞千年》传播的主要助推者。

实际上,国风爱好者是文化类节目推广与消费的主力。各类亚文化爱好者汇聚B站,其中就有大批国风爱好者,他们对文化类节目有很大的消费需求,而较高的质量要求则是他们对此类节目的期待。正是由于《舞千年》在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精益求精,才使得国风爱好者成为节目的“真爱粉”。

同时,《舞千年》也吸引了一大批舞蹈爱好者。它联合我国13个国家级顶级舞团,精选了著名舞剧《孔子》《火》《昭君出塞》的作品片段,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舞蹈爱好者的需求。在B站节目的下方,观众可以通过“多版本纯享考古”的选择,欣赏到同一舞蹈剧目的更多版本。而在“精彩看点”一栏中,观众能够直达演员的B站账号,与喜欢的演员互动。B站UP主也会根据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喜好,提供自己二次创作的视频,进一步扩大了《舞千年》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在B站的传播中,《舞千年》节目本身是原创者,提供相关资源与素材;国风爱好者和舞蹈爱好者是传播者,促进节目在不同圈层中的传播;视频剪辑UP主则是改造者,创作出观看分享、混合剪辑、节目解读等的短视频作品。

正是这种平台联动、圈层破壁的多级传播,使得《舞千年》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关注,收获大批粉丝。总体来看,《舞千年》是一档剧作扎实、源于传统、舞蹈精美的好综艺。它呈现的不单单是中国舞蹈之美,更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五、结语

《舞千年》深耕传统,将综艺、舞蹈、影视三者进行融合,体现出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更体现出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创新。该节目借助新技术,打造多视角观赏体验,是一次“科技赋能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故事的演绎,该节目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核,在沉浸式赏舞中实现审美共情。平台联动,实现圈层破壁,是《舞千年》得以大范围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唐宫夜宴》的爆火让河南卫视看到了一种更新潮、更受年轻一代青睐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此后,河南卫视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引发热烈反响的文化综艺节目。舞蹈本身魅力十足,如果能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寻找到更好的载体,就能实现双赢。传统文化应该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可以说,《舞千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路径。

注释:

①②杨莲洁.《舞千年》背后:做文化节目是孤独而无奈的选择,另外是因为穷[EB/OL].新京报,2021-11-18.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3720547114508.html.

③明星.海淀:让梦起航的地方——第六届北京国际标准舞大赛在海淀举办[J].中关村,2016(11):88-91.

④张彩霞,任卓如.《丝路花雨》舞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 [EB/OL].新华社,2021-11-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717275388932971682&wfr =spider&for=pc.

⑤Reaction视频,英文直译为反应视频,多数表现为博主一边看视频一边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评价。

猜你喜欢

卫视舞蹈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舞蹈课
老传统当传承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