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工作机制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西交刘丽”为例

2022-02-19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载体

刘 丽

“云载体”是相对于图书、期刊、报纸、实体课堂等传统线下文化传播而言的线上文化传播载体。包括QQ、微信、微博、短视频、视频平台等,将“云载体”引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践,让传统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一种全新的、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亲近的形象悄然出现在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里,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理想放入家国命运的大叙事之中,从而达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的。

一、“云载体”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耦合优势

“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主要采用网文、短视频、视频、网课、直播等方式进行。特点是信息量大、受众广泛、交互性强、探索性强、主动参与率高、更具亲和力、不受时空限制。“云载体”是“互联网+”时代思维拓维、技术变革的产物。它倡导资源整合、共享,以互动、沉浸的体验模式作为工作开展的方向。相较于传统的家国情怀培育方式,“云载体”将会是传统方式的有力补充,它有效减少灌输式教育的阻抗,更容易被青年学生群体接受。它让家国情怀培育从大学生“被教育”“被灌输”“被要求”转变为“想了解”“去探究”“愿参与”。

(一)“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时代的要求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00后,是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原住民”。他们出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之于他们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已经嵌入他们的生活。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达到70.4%,手机上网用户比率高,达到99.7%,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1%。截至2019年12月,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网络文学等App的使用时长占比47%[2],几乎占据了网络使用时间的半壁江山。这些App作为思想引领潜在阵地越来越趋向娱乐化。因此,“云载体”的应用迫在眉睫。

“互联网+”教育模式是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次教育变革。它既是教育手段、实现技术的革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云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趋势。

“云载体”培育家国情怀具备可行性。首先,“云载体”的受众广泛存在。其次,“云载体”应用便捷,微信公众号、B站直播、抖音短视频录制向非专业群体开放,操作易上手。最后,教师(辅导员)作为文化传播者、思想引领者,大部分愿意接受“云载体”。

(二)“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三全育人”主渠道的有力补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教育部43号令中第二章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第一条就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5]。以上要求正是“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亲和力”“针对性”“新媒体新技术”“时代感”“吸引力”都将在“云载体”的应用中充分体现,强调的“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和隐性”正是传统教育与“云载体”培育的区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的要求。学校、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云载体”育人也是“三全育人”的方式之一。学校、课堂采用的是“显性”“灌输性”的传统教育,“云载体”的“隐性”育人更具“亲和力”和“渗透力”。因此,“云载体”的应用是对“三全育人”的积极响应,是对主渠道育人方式的有力补充。

(三)“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

“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站在青年人的立场上用大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传承优秀文化。用感性、有趣的形式表达深邃的思想内容,浅言见深意,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用讲历史、评时事、说故事等形式将学理融入到事理、情理之中,将家国情怀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用感性、有趣的方式表达抽象理论,保证思想理论的有效传达。感性、有趣是形式,思想理论是内容,换一种形式表达内容,不能因为形式的改变而打折或者扭曲内容,要坚持思想理论的真理性、真实性、正确性。站在青年人的立场看问题、表达观点,不能为迎合青年人而动摇立场的客观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底线。思想理论的有效传达有赖于高质量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云载体”正是为其提供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的载体。“云载体”为大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互动平台,从而达到消除传统教育的刻板印象,有效减少灌输式教育阻抗的目的。通过稳定的“粉丝”群体,用“红”来吸引学生,用“融”来引领学生。因此,“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

二、“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工作机制

“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工作机制是立足工作实践的研究。创新内容供给、创新话语权、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用“新语法”阐述优秀文化,用“新语境”构建价值导向,进行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

(一)共建共享:实践内容为王的家国情怀培育进路

共建共享是针对家国情怀培育内容而言的。将正确的理论、优秀的文化向大学生输出并赢得他们的认同是家国情怀培育的本质和关键。因此,建立“内容为王”共建共享系统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进路。共建共享的本质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方法,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标准[6]。

“云载体”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中,强调内容供给的专业性和培育对象的关注点。信息海量化为互联网参与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分化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得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加碎片化,获取的信息更加片段化。“云载体”内容的专题化、专业性可以增加“云载体”的辨识度,吸引并巩固培育对象。内容的受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影响“云载体”的传播力度、推广程度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西交刘丽”作为“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验场,在内容供给上突出内容的专业性,并试图抓住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点。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吸引有共同兴趣的“粉丝”,提升“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效力。

(二)共言共传:营造话语权平等的家国情怀培育环境

共言共传是指家国情怀培育的话语形式。共言即平等的话语权,是共传的前提和基础,共传是主动地自发扩散,让“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产生裂变式影响。传统的培育方式依靠“单向输出”形式,往往会造成信息递减,同时这种被安排的学习容易引起培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阻抗,不利于正确理论、价值观入脑入心,更不用说产生共鸣、形成认同。传统的教育通常在教室、学校等特定空间、特定时间进行,时空的限制,令培育效果大打折扣。“云载体”培育突破以上限制,营造话语权平等的培育环境,既可以接受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表述自己的看法。“云载体”对每一个参与者而言,不单是信息接收平台,也是信息发布平台,没有等级差异,没有权威压制,互动是最大的特点。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收、发布信息。微信公众号“西交刘丽”正是这样一个话语权平等的互动平台,鼓励有共同兴趣者、不同见解者参与话题。其中《身边事》栏目以大学生身边故事、榜样人物为主题,让大学生书写自己的故事。留言区给参与者畅所欲言的空间。“云载体”平台依靠互联网开放、平等、即时、交互、便捷、不受时空限制、多终端、跨屏推送等特性,用“新语法”营造话语权平等的培育环境,应用“青年”表达方式,让家国情怀培育从大学生“被教育”“被灌输”“被要求”转变为“想了解”“去探究”“愿参与”。

(三)同向同行: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家国情怀培育平台

同向同行是指家国情怀培育的互动方式。同向指“朝着共同的方向”,同行指“一起行动”[6]。同向同行即“云载体”平台和其参与者线上实现家国情怀培育的“同向”,并推动大学生参与线下家国情怀培育实践的“同行”。“云载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家国情怀培育模式。线上思想传播,吸引并巩固“粉丝”,线下配合实践体验,激发参与热情,提升参与度。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由微信公众号“西交刘丽”打造的综能项目《长安十三朝》是“云载体”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实践尝试。《长安十三朝》鼓励共同创作,用国学展演、历史情景剧、大咖说史、漫游史迹等多种实践形式为参与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的连接转化,试图通过讲述历史事实、感受历史实物、体验历史情结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理想放入家国命运的大叙事中,从而达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的。

三、“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工作实效

微信公众号“西交刘丽”作为“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工作实例,坚持内容为王、话语权平等、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运营实践中取得工作实效。“西交刘丽”以传播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宣传大学生身边榜样为辅助,设立《一言堂》《身边事》《Li心情》等栏目,推出家国情怀、撷英拾慧、战“疫”、西迁新传人、国学传统、我想对你说、家访故事、心理援助、毕业季、校庆进行时10个专题,发布74篇原创作品。其中,家访系列故事《天山南北风情异 家校联系情谊真》、网文《追寻信仰,是探求生命意义的旅程》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奖。家国情怀专题《中国通史笔记》共推出6期,累计阅读量2000+。西迁新传人专题《16门100分的标兵和他的好朋友》累计阅读量3600+,该专题作品累计阅读量1400+。此外,依托“西交刘丽”心理援助专题完成925名大学生的《网络游戏障碍问卷》调查。截至目前“西交刘丽”拥有“粉丝”541人。18岁以下1.48%,18~25岁42.88%,26~35岁21.07%,36~45岁16.64%,46~60岁14.42%,60岁以上3.51%,盖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实践项目《长安十三朝》自2020年启动以来,200余人参与。创作历史情景剧《如果我是汉武帝》《对话李隆基》。

“云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转变传统思路,坚持内容为王、话语权平等、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利用互联网的时代性、便捷性,参与者的自发性将家国情怀培育变成青年人主动获取资源的过程,促成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