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2022-02-19崔雅心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功利化娱乐师生关系

于 娜 崔雅心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产生交往,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认识自己,是一个人认知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亦是认识其生命本质的途径之一。一方面,青年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自我认知与评价; 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能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积累处理更复杂社会关系的经验。而这两点对于青年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提高青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前青年学生主要为00后,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出生起便享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腾飞。这带给了他们相对稳定和优越的成长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其人际交往也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社会行为取向具有明显的 ‘自我取向’的特点。他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都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对社会行为的选择不为他人的看法、观点所左右。”[1]此外,当代青年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网络逐渐渗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进而使他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及行为方式,体现出新的特点。

(一)人际交往虚拟化

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地拓展、延伸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和空间。但同时,网络社交的自由度也极高。不同兴趣、喜好的人们参与到不同的网络社区之中,并在不同网络空间自由流动,而这种网络中人际关系的黏性较低,难以构建长期稳定而有意义的人际联结。此外,“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互不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人们只能通过言语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态度,这不利于构建真正的人际关系。因为真实受众的人格结构、行为表现或认知可能与我们理解的受众媒体和社会实践有很大不同”[2]。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青年学生把虚拟的人际关系当成现实,越来越逃避现实,疏远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降低了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人际交往圈层化

00后在成长过程中物质压力较小,他们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较高,因而,他们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以及休闲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往往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积累一定的经验、优势。例如,长期追星的人,他们在追星时会积攒下所谓的“饭圈文化”经验。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倾向与喜欢同一偶像的人交往,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圈子,以获得身份的认同感。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其圈子之外的同伴会有一些排斥,也不愿意与之交往。这是因为00后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与其他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00后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某种“卷入性理解”。在这种“卷入性理解”中,人们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往往很高,对个人融合与社会融合的需求度往往较低。

(三)人际交往娱乐化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由技术、信息、语言联手构成的新媒体语境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之时也将人类推向娱乐的巅峰。”[3]以微信“朋友圈”功能为例,青年学生在“朋友圈”中大都展示的是明星八卦、心得体会和其他碎片化的信息,并以“点赞”这一娱乐性质的互动方式取代现实中深层次的交流沟通。此外,一些以网络流行语、搞笑表情包等为语境的社交语言娱乐化特点十分明显。它们虽然能够对人际关系起到润滑作用,但也容易使人际交往走向低俗化和浅薄化。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青年学生的交往意识和反思能力,甚至损害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当前,有许多青年学生就受此影响,在交往中仅追求狂欢的快感,而忽视人际交往中的精神诉求和价值交流。

(四)人际交往功利化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往往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较为忽视,这在中小学阶段体现为应试教育,在大学阶段体现为专业至上。“高校仅仅通过心理健康课、相关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来传达相应的知识,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4]而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也是“唯分数论”“唯专业证书论”。在这种功利化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在其人际交往中也往往具有功利化的特点——多个朋友多条路、交朋友能够拓宽人脉的想法比比皆是,把身边的老师、同学当成实现其发展目标的手段。

二、当代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在校期间,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青年学生主要的社会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主题在于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但受现实社会的影响,涌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师生关系变质

我国一直有着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无不彰显着对教师的尊重。在我国教育界育人有道、以身作则的优秀老师不胜枚举,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学校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来,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化导向空前。有的教师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有所忽视。更有甚者,“教而优则商”,无心育人。而当前的一些青年学生也丢弃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甚至将师生关系看作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学生,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学生,甚至以消费者的身份自居,认为老师就是自己的服务人员。在这种思想之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然变质。

(二)同学关系异化

青年学生彼此年龄相仿,成长的时代背景一致,而且都处于自我意识上升时期。他们离开父母,从五湖四海来到大学学习、生活,彼此的空间距离小,互动密度高,自我空间狭窄,既容易成为亲密的朋友,也容易发生矛盾。面对新环境下的人际交往,部分学生逃避现实,宁愿选择在虚拟网络中结交不易发生矛盾的陌生人,也不愿意与身边人发生交集;部分学生只跟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接触,交往范围小,交往对象单一;部分学生虽然经常与同学一起休闲娱乐,但是并不交流思想,成为“熟悉的陌生人”;部分同学倾向于在同学交往中为自身谋求利益,一旦利益关系结束,友谊也随之结束。

三、提高青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还要对他人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价值观念等,都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只有在正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性。而学生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的正确认知有助于其尊重和理解他人。此外,青年学生在交往中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同时,也不要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就强加给对方,这样才有可能与人保持良好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学生一定要正确认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注重尊师重道;在同学关系中,追求纯洁的友谊。总之,在学生们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中,其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必将更加深刻,人际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秉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人际交往态度

当今社会日趋多元,人际关系也随之变得复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同学,往往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学生们必须秉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人际交往态度,了解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校期间,尤其是同住一个宿舍的学生,由于相处时间较长,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包容心和保持开放的态度,那么就能冷静而理智地处理舍友之间的矛盾。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互动中,如果注意培养此类品质,那么,他们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

(三)正确对待虚拟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受限于当前技术的发展,虚拟和真实仍处于二元对立的阶段。学生们要意识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往虽然“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但并不能够完全摆脱地域的限制,超越既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链接”[5]。因此,学生们在开展网络社交时,应当进行充分且合理的自我调适。既不放弃虚拟网络社交,也不要忽视现实世界的情感交流。学生们可以借助虚拟社交平台,了解到人们迥异而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普适性的人际交往规范,进行人际交往的练习,为现实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四)进行有深度人际交往,追求纯洁、高尚的情谊

青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际交往,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伍,一同优化社会风气,引领各阶层的价值共识,避免娱乐化、庸俗化的社交。并且“每个人的活动, 都要把自己人身中和别人人身中的人性, 在一切情况下都视为目的, 而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视为工具”。[6]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当不断完善自我,克服功利化思想,追求纯洁高尚的师生情谊、同学情谊,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模式。

(五)掌握社交礼仪和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社交礼仪和交往技巧。它有助于人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沟通和理解,能够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本着互相尊重、自信自律、平等适度、诚信友善的交友原则,还要注意言行举止、礼仪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正常的礼仪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功利化娱乐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娱乐眼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