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与路径探讨

2022-02-19齐新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高职

齐新宇 李 巍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当代高职教育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外,更应注重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从小没有经历过太多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当独立面对学习、升学、就业方面的问题时心理不够坚强,并且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利益只在乎自己的个人得失,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缺乏辨别和抵制能力,显然这些是非常不利于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加强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注重集体利益,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独立的内心和自豪感是非常必要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繁荣强盛离不开对年青一代的培养与发展,加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这关乎中国未来的复兴与发展。

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类共同体。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也是多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整合,具备包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各个民族在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等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存在优劣、贵贱的区别,这与各个民族是否先进是没有关系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出现过文化断裂的国家。

健康的民族观总是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在重视本国利益、强调本国发展的同时,充分尊重他国人民的利益。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唯一有权利和能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统一体。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没有一个有权利或能力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没有合法性脱离中国。任何分裂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企图,都是违背民族的整体利益的,是全体中国人民不能容许的。

大学生是担负祖国重任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和树立民族自信心,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理论[1],避免概念的误读和错误地用我们通常对“民族”的狭义理解去套用西方的相关民族理论,使其能够识别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分裂行为的所谓“理论依据”,避免被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思想误导,将民族自信心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三、加强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之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2]。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增强国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加强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华民族继承人和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任务,更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克服种种困难,提升思想认识,成为顺应历史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新生力量。

(二)加强民族自信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职业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仅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缺乏职业道德精神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中华民族广博的文化知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对民族的高度认同感,能够在受到不良文化侵袭时保持清醒,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迎接世界的挑战[3],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素养全面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

(三)加强民族自信心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是培育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为学生构建坚实的精神支柱,培育良好的集体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对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培育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的路径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培育民族自信心主阵地的作用

1.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辅导员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骨干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时还肩负着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的重任,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建立也促进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身为大学辅导员要时刻谨记自身使命,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的培训学习,并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为什么要建立民族自信,该如何从我做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实际行动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勇于拼搏,不断进取。

2.民族自信心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高职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应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一平台,在整合思政课中现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充分发掘其中优秀的素材,使其与思政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的宏伟壮观,树立民族自豪感,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

在实践过程中,一是借助“云、物、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开发蕴含民族自信心教育元素的PPT、微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用生动形象的音视频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民族的自豪;二是以线上线下多媒体教学资源为载体,灵活运用任务式、议题式、翻转式、社会参与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到思政课堂当中,切实提高知识储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达成既定的思政育人目标。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创造民族自信心教育良好氛围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除了在教室中进行学习以外,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布置标语、人物雕塑、宣传海报等,让学生身处校园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为民族自信心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奠定基础;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给身处其中的学生正向的引导和熏陶。规范学生的行为、礼仪和语言,加强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尊师爱友、孝敬长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共存关系,加强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

2.重视学校仪式活动,体现民族自信心教育的内涵。高职学校的重大仪式活动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力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开学典礼、运动会、入党仪式、毕业典礼、学生大会等大型仪式活动为载体,从活动主题、内容、服饰、环境、音乐等方面精心设计,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果等民族元素,从而使学生在每一次重大仪式活动中全过程、全方位体会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多途径培育学生民族自信。当今正处于网络时代,学生均是网络“原住民”,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在学生中被广为使用。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因势利导,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一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关网络的关口,想方设法杜绝不良文化的侵袭;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建设民族精神宣传平台和论坛等,将中国传统文化、重大历史事件、辉煌建设成果、优秀艺术作品等与网络平台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

(三)发挥校园组织在民族自信心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1.有效发挥党团组织的育人作用。培育学生爱党之心是提升其爱国精神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党的历史,建立起对党的高度认同感,增强政治理念,坚定政治立场,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阵地作用,借助党团组织的号召力,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党史培训班等活动;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深入开展学生座谈、思想调研及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2.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文化自信是培育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而文化自信的培育更需要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学生社团是会集优秀学子的团体,是开展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通过各类社团活动交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培育高职学生的民族自信。

(四)依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民族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民族自信作为一种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东西,首先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形成,然后表现为爱国、为人民服务等多重形态。高职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实践民族自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通过组织学生重读文化经典,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文化知识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做人之道、处事之道,像古人一样拥有博大的胸怀,加强学生的文学底蕴和文化素养;熟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学习大国工匠的气魄,培养工匠精神;通过观看人文类节目、游览历史文化景点等方式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强化民族自信;结合节假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演讲、辩论赛、歌咏比赛等多样活动,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理想信念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从而强化民族自信心。

(五)多方联动协同促进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

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而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促使家校双方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努力发挥双方的育人优势,明确培育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交流,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实时共享学生的动态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实现共同培育高职学生民族自信心的目标。

五、结语

国家的强大,希望来自广大青年学生,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意识传承的栋梁。树立民族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灌输,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建立文化知识体系。而对学生民族和文化自信的建立不是立即就能见效的,需要高校辅导员以自身的言行规范为榜样,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渗透,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促使其行为自觉、政治坚定、理论清醒。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和谐家庭理念,使学生耳融目染,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有志青年。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高职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