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02-19珠海市第三中学谢承斌
文珠海市第三中学 谢承斌
一、数学文化教学的现状
1.数学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数学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复合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很广,有时一线教学时难以界定。再加上现行高中教材在数学文化的呈现上是零散的分布,因章节内容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使得教学系统展开出现困难,如在对数函数中要讲解纳皮尔发明对数的故事,而圆锥曲线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是如何被定义的,有时还要阅读笛卡儿与坐标系的材料,这些数学文化内容有些是著名的数学定理、有些是很有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有些是数学名人传记、有些还是数学名著等等,内容有跳跃,不好连线,不成体系,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忽左忽右,忽冷忽热。
2.数学文化教学受到资源的限制。 这里指的资源特指时间资源和教学材料资源。教学课时是一个定数,是难以增加的常数,要想较系统的传授数学文化知识,必定要在时间上有所增加,如果占用课堂时间,则必定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如果用课外时间,必定要重新整合。另外现有的数学文化课件、案例等较少可拿来直接使用,即使有,也要重新加工才能使用。虽然教材有部分资源,但在使用时必定要给予适当的补充,所以要求教学者自己搜寻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章,才能备好补充材料,否则只能是走形式,难以见成效。
3.受呈现方式单一的限制。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老师如果在数学文化渗透上耗费比较多的精力,就必定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所以我们在对数学文化的呈现方法上多半采取自学、泛泛而谈或一笔带过。我们也较少花费更多的精力备课,不作PPT,也不制作视频,最多就是讲讲试题中相关问题,对试题中的背景资料也不作解读,如在试题中出现的《九篇计算》《周髀算经》《几何学原理》等书籍,就不做解释,教材中出现的陈省身、华罗庚、高斯、丘成桐等知名数学家,也不讲讲他们的成就与生平,没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数学故事,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数学文化学习上兴趣不大,数学文化的渗透教育难成气候。
二、数学文化教学的渗透策略
1.充分利用好教材。 高中数学新编教材(人教A 版)中,涉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有:身边的数学(如个人所税、汽车加油、购房贷款等)、中国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成就、统计中的数理教育、中国数学名题、数学名人等,这些材料都是数学文化渗透的好资料。如果在些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展开来,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数学文化教学资源将会变得十分丰富,使得数学文化渗透具有连续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枯燥的知识理论建立起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文化知识体系,使数学文化教学具备可持续性。
2.重视教学实践,强化趣味性。数学文化的教学渗透不仅在第一课堂上,也应该在第二课堂上,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所有阅读与数学活动中。数学的公众形象往往是枯燥的难以理解的,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我们相办法发现了数字文化中所蕴含的美感,从美的角度去观察数学公式方法和定理的证明,以探究的不畏困难的心态去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公式的简明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逻辑推理与论证的严密美,给学习者以美的体验与陶冶,使兴趣充斥于数学活动,并从中感悟数学文明的力量。
3.适当拓展,强调文化性。在教育实践中,适当扩大学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适当扩大知识面,将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艺术、数学与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纳入数学文化的学习范围,这样既能“远观”也能“近赏”,如数学的符号系统中,为什么十进制是最精彩最巧妙的一种文化元素?这要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并且联系二进制、七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才能说清楚,才能让学生明白数学文化的“文化性”。
数学文化的教育与渗透,能够更有效促进数学教育发展,使数学的教育过程显得更合理、更有味道,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并使中小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数学学习中的不解之谜。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运用课堂内外的时间,以更多的教育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为培育学生的数学专业核心素质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