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校友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2022-02-19高凯东

教育观察 2022年20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学校

高凯东

(1.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000;2.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宁波,315100;3.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校友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校友文化是在母校和校友的交互影响中逐渐积淀形成的,是高校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友文化建设,以多种方式传承与创新校友文化,有效发挥校友文化的教育、激励、引导和凝聚作用。

一、高校校友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友文化是由校友和学校共同创造的,是由校友成长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校友的爱校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成才精神、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学校相关的校友工作等要素构成的总和,是一种以学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文化。[1]以校园精神为宏旨,在长期育人活动中形成的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精神互动、情感维系、沟通联络、合作交流、服务回馈等,是高校特有的宝贵财富。

校友之间有着天然的情感维系和理念认同,这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校友文化也折射出校园传统文化、校园人文精神、爱校荣校情怀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元素等。[2]校友文化是凝聚校友、吸引校友的重要力量源泉,是传承学校精神、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学校合力、吸引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3]校友文化的根基在母校,弘扬的主要力量是校友(包括在校生),它作为一种与母校、校友有关的社会文化,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另一种“软实力”。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它润物无声地浸润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引领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在教育人、塑造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校友情怀

校友情怀包含了校友对母校和教师以及校友之间的感恩之情、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等多种感情,终生维系,不可割断。校友情怀为校友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三)校友活动

各种校友活动的开展,可以联络校友感情,展示校友风采,让校友文化在形式多样、富有活力的校友活动中得以传承与彰显。校友活动有助于校友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培育校友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中坚力量。

(四)校友经济

在城市发展中校友经济日益体现出其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校友会宽广的交流平台可以开创校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深化在物质、文化、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校友文化的价值

校友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是高校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校友文化作为承接高校及校友间联系的纽带,在促进高校兴校办学、健康发展以及激励校友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高校校友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的特殊文化,建设并培育校友文化,有助于培养校友深厚的母校情结及对母校教育的认同,对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凡意义。

(一)推动高校文化传承

校友是高校精神和文化的具体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影响并彰显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理念。因此,校友资源开发和校友文化的持续推进,是高校履行文化传承职能、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重要渠道。一批批秉承校园文化精神的莘莘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将高校精神传承发扬,可激励全体师生的昂扬斗志和前行步伐。

(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

校友文化以其独有的生动性和渗透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优秀校友的奋斗历程和宝贵人生经验,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体验职业生涯、涵养家国情怀提供指引和支持。

(三)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

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发展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他们中有政界领导、专业能手、商场精英和创业先锋等各类先进典型。校友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母校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等搭建平台。这对于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无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4]

(四)增强高校“软实力”

校友文化作为高校的另一种“软实力”,把大学教育变成一种终身的文化认同。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校友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成果的检验,也可以衡量校友对母校的忠诚、热爱和认同的程度,成为体现高校“软实力”的重要发展特征。

(五)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优质的校友资源是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潜在能量。校友是学校发展中颇具亲和力和潜力的优质资源,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经验总结。用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校友事例开展教育活动,更容易引起学生创新创业的共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高校校友文化的建设思路

校友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跨校园内外的系统工程,重视这一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化和拓展。高校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确定校友文化的建设思路。

(一)培植校友意识,提升校友文化价值

对高校而言,一个完整且成熟的校友会建制体系将会提升其社会影响力。校友工作应注重弘扬高校的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校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培养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奉献精神。此外,高校应摆脱以往只重视个别校友的思维局限,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形成比较积极的校友意识。

(二)宣传悠久校史,增强校友的归属感

高校校友文化通过校风、校训、校歌、校史、校庆、校旗等多种媒介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名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以母校为荣的自豪感。高校的独特文化精神往往凝聚在学校的发展史中,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史这一有利资源,加强校史、校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母校的光荣历史和奋斗历程,感受母校的治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启迪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明确目标,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爱校荣校的意识。

(三)构筑互动平台,挖掘校友网络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趋发展,高校应秉承“关心校友,服务校友”的理念,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校友网站等媒介进行校友联络工作,构筑校友与母校之间良好的联络平台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发挥网络的引导教育和沟通交流的功能,总结各地、各组织开展校友工作的经验。同时,高校应倡导并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友网络文化氛围,增强母校对校友的亲和力,从而凝聚广大校友,逐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健康的校友网络文化精神。

(四)加强载体建设,繁荣发展校友文化

校友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载体。一要加强校友动态的信息库建设,并逐渐把信息库建设成功能强大的校友资源库;二要强化领导,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创建校友育人教育生态载体;三要加强校友文化氛围营造,让每名校友回到母校都能找到“经验擎”,如图书馆里的一张书桌、留存校友在校学习及生活时的档案等;四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校友活动,努力培育以“爱校荣校”“与母校共荣辱”为核心价值的校友文化,强化校友的母校意识,实现母校和校友的双促发展。

(五)优化服务体系,推进校友事业发展

努力为广大校友提供服务与帮助,是维系和强化校友情感的重要方式。高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协调校友活动,深入开展感情联络活动,凝聚广大校友的情感与力量,集聚和发挥校友的各类资源。同时,树立“服务今日在校生,赢得明日新校友”的理念,集中力量给予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优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就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母校的情怀,不断激发学生热爱、感恩母校的情感。

(六)挖掘校友资源,拓展合作共享渠道

高校的校友分布具有较强的行业、地域特征,搭建学校与校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应积极寻求学校发展需求和校友意愿的契合点,进一步开展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定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例如,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学校创业就业导师,开拓校友积极参与、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从而进一步凝聚合作力量,促进校企合作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四、高校校友文化的建设路径

在高校文化价值的传承中,校友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校友工作的重视开展和校友文化的凝聚积淀,校友文化的价值在实践中日益凸显,传承与发展已成为贯穿高校校友文化建设的主线。这需要高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校友工作以服务校友、母校和社会发展为宗旨,高校应完善校友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开放、共享、协同、联动”的校友工作格局;应建立规范化的传承模式,努力实现校友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高校校友文化建设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一)努力打造校友文化品牌

校友文化是在母校和校友的交互影响中逐渐积淀形成的,长期以来,校友文化在高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引导作用和凝聚作用。因此,高校应精心培育校友文化,通过组织丰富的校友文化活动,增强校友文化的生命力、引领力和辐射力,打造校友文化品牌。例如,举办校友返校联谊、集体婚礼、校友讲坛、校友“双创”、校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友活动,不仅能够让校友与昔日同窗和教师一起重温时光、畅叙友情、回忆青春,而且能够充分整合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塑造校友文化品牌。

(二)广泛宣传优秀校友事迹

高校校友具有地域分布广阔、行业覆盖众多、层次跨度全面、资源掌握丰富等特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优质资源和后援力量。校友在各行各业的模范事迹,如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企业中的卓越成就等,都能反映学校教育的成功,能集中体现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高校应不断完善校友走访联络机制,挖掘各行各业优秀的校友资源。基于优秀校友资源,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寻访最美校友”活动,展示优秀校友的风采(包括就业创业的生涯历程等),让优秀校友的事迹成为教育学生的鲜活教材,传递校友文化正能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拓宽育人渠道,而且能够加强高校与校友的联系和互动。

(三)开展校友情怀培育行动

校友情怀的培育是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应把校友文化活动贯穿于新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职就业教育、感恩教育、实习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组织参观校史馆、党建馆等,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邀请优秀校友走进课堂,加深学生对学校文化和校友身份的认同和理解;建设校友文化长廊,宣传优秀校友的事迹或介绍校友企业等,将他们的人生轨迹加以留存;鼓励校友所在单位或企业来校招聘,增强学生爱校荣校的意识;组织与校友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请与母校保持联系”的“毕业周”活动、“培养校友意识从大一开始”的“迎新周”活动等,以此服务毕业新校友和新生,并形成系列特色和品牌效应;在校庆活动中融入和凸显校友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校友文化。

(四)建立校友导师队伍

高校可以不断挖掘校友资源,聘任优秀校友担任学生的导师,建立校友导师队伍。一方面,这一做法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引领作用,搭建校友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实现信息、知识、资源与经验的共享与传递,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另一方面,这一做法可以创新校友服务联络平台,有效促进高校校友文化的传承。

(五)加强校友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应积极培育和增强校友工作骨干力量,将校友工作部门、各二级学院、各级校友分会的负责人和联络人、校友工作学生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良好文化素养的专兼结合的校友工作管理队伍。高校可以组织一批热心校友工作的积极分子参与校友会的工作,将校友工作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落到实处。同时,高校应注重校友工作队伍的技能提升和方法完善,以此促进校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完善校友工作宣传平台

提升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运用新媒体技术构筑校友与母校联系的网络平台,是校友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完善校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展示、宣传、联络和查询功能的宣传平台,成为传播母校信息、宣传校友业绩、联络校友感情、反映校友动态的高效平台。多种宣传平台的同时运行、母校发展动态和校友信息的及时发布可以提升各级校友组织的综合服务效能,更好地凝聚校友,促使校友文化蓬勃发展。

(七)营造浓厚的校友文化氛围

校友文化是引领在校生成长的活跃因子,是高校育人成果的集中体现。高校应努力拓展校友文化活动载体和传播媒介,积极推进“校友文化进班级、进课堂、进社区”工程,着力建设“母校关怀校友,校友情系母校,学校和校友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提升校友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高校还可以探索实施校友文化品牌战略,有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友文化,从而充分发挥校友文化在凝心聚力、促进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八)健全校友服务体系

高校应健全校友服务体系,多渠道为校友提供服务,实现校友服务的个性化;应充分发挥“家”“桥”“树”的作用,凸显学校与校友共生共荣的效应,使学校成为校友的精神家园和温馨港湾。

校友是高校亮丽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创新先进健康的校友文化,有利于办学理念的凸显、社会品牌的树立、创业就业教育的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管理的完善。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友文化的价值和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培育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友文化。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友文化建设,引导包括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在内的多方主体主动参与校友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面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校友文化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拓思路,认真谋划,积极行动,充分挖掘校友文化的各项资源,努力搭建一个沟通校友信息、汇聚校友睿智、多主体共谋发展新篇的校友工作平台。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学校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