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导向型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
2022-02-19中山市阜沙中学朱四萍
文/ 中山市阜沙中学 朱四萍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中提出:要“制定学科任务导向型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任务导向型教学最早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它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与分享,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任务导向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任务的确立和教学情境设计十分关键。笔者以“开放互动的世界”一课为例,探究务导向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一、多元分析,明确任务导向
(一)深入解读教材,确立任务核心。 教材和课标是确立任务核心的基础和依据。“开放互动的世界”一课旨在对当今世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放眼全球经济,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感受世界多样文化,懂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不同的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二)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任务起点。深入的学情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定位任务起点。学情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学情分析要具体到每一课时,分析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教学就是联结已知与未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学习新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接触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得社会信息越来越丰富。同时,中山市地处珠三角地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多,对于当今世界的特征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同时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还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本课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理性看待文化交融”确定为任务起点。
(三)挖掘教学资源,搭建任务载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要“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联系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做出初步判断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涵。鉴于此,本课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主题设计活动,将探寻进博会中经济全球化和多样文化作为任务载体。
二、巧设情境,推进任务探究
(一)依托教学整体,创设任务情境。本框题内容由共同的家园、放眼全球经济和共享多样文化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的家园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为放眼经济全球化和共享多样文化做了铺垫,经济全球化和共享多样文化则反过来印证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任务载体则巧妙地把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把握学生心理,优化任务设置。本框学习中,根据进博会这个学习主题,设置以下两个任务:一是在国家展中向世界各国展示与会各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特色,二是在企业展中向世界与会参展商推介商品,学生根据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
三、同伴合作,回应任务关切
(一)开展小组合作,形成任务对话。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任务。第一小组负责探究和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难点),根据此任务,将该小组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一场小辩论赛,辩题是“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第二小组负责探究和分享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并设置问题“:进博会”各国特色馆体现了哪些文化特色? 第三小组负责探究和分享各国文化交融中的冲突及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并设置两个间题:①有人说,文化的差异会引发矛盾,文化背景相同,才能相互理解:也有人说,不“打”不相识,有碰撞才有理解。请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②请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各提出几点化解文化冲突的措施。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形成任务对话,从而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创新合作方式,转换学习角色。 在进博会为主题设计的任务中,每位成员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分配具体的任务,如代表作为主办方的中国,介绍举办该次展会的理念、亮点等;如国家展组中,扮演国家工作人员收集和展示各国展馆的特色,通过展馆特色介绍该国特色文化;如企业展组扮演参展商、采购商展示参展商品与成果等。
四、观点整合,建构认知模型
(一)依托思维路径,整合任务结果。思维是人类大脑的技能,是大脑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符号载体,他们的统一构成人类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口语化表达的现象,从思维的角度看,即思维的逻辑性不够清晰,不够严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之一。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由口语化表达转向观点式表述。观点式表述不是简单地列出一二三四点,而是体现语言表述的规范性、逻辑思维的层次性、学科术语的使用等方面。
(二)引导自我反思,建构认知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知识框架的建构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整合形成体系的过程。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本框从世界发展趋势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是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分别梳理清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