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教学因『读』而精彩

2022-02-19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银泉小学黄笑颜

师道(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弟子规诗词形式

文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银泉小学 黄笑颜

经典诵读常常出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在感受人文情怀的同时拓宽认知视野,深化自身文化底蕴,而音乐课程的艺术性与经典诵读的特征存在相重叠之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经典诵读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身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对两者的结合过于机械化,以生本思想为原则采取相应教学措施。首先教师根据经典诵读内容的特征,结合乐曲韵律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情感;其次教师创新诵读形式,在律动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同时教师将诵读内容转化为乐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最后将两者的艺术性相融合,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1.结合音乐韵律,把握作品情感

古诗配古乐是古人抒发诗词情感的主要途径,音乐与诗歌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古代民间歌谣多以音乐的形式流传,每首诗词都有其特有的声调与曲调,因此音乐课程中进行经典诵读,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学习经典提供便利途径,为此教师依据有利因素设计相应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案,例如每一首宋词都拥有其固定的曲调,并且其具有依据曲调填词的特征。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带领学生诵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宋词时,结合曲调特征带领学生一同学唱现代歌曲《知否,知否》的副歌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感受到作者惜花爱花的心境,一方面表现出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在文字与音乐相交融的同时,展现作者内心的苦闷。由此学生能够通过吟唱来把握本首宋词的情感。

2.创新诵读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除了结合乐曲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经典诵读形式,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木兰诗》这一经典时,以演绎音乐剧的方式对诵读形式进行创新。首先教师将原文与乐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准确吟唱出《木兰诗》;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剧的演绎,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促使学生对本首诗词产生更为深入的认知;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完整地了解与本首诗词相关的古诗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并要求学生以动画片中的内容为背景,结合《木兰诗》这首诗词,以音乐剧的形式再现故事情景。学生对这一灵活的经典诵读形式颇感兴趣,从而积极投身其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3.诵读改变乐歌,提高诵读效率

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仅担当着传授者的身份,将诵读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还应切身参与其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音乐与经典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充分发挥两者相辅相成的积极作用。因此将诵读内容转变为乐歌需要教师有效运用专业技巧,在全面理解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脍炙人口的歌曲。当学生在诵读经典时,音乐则可以辅助学生背诵经典,以此提高其经典诵读的效率。为此教师采取相应教学措施,例如:教师根据《弟子规》每一行的语音语调,将其改编为一首完整的歌曲,倘若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弟子规》,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很大程度上会磨灭学生的经典诵读热情,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以《弟子规》原文为依托的歌曲时,学生能够抛开对经典诵读的刻板印象,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其吟唱出来,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并促使其在歌唱的过程中投入诵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经典诵读效率。

4.艺术形式相融,强化审美能力

经典诵读与音乐课程都属于艺术气息较为浓厚的文化形式,而学生需要运用审美能力来探索艺术的魅力,无论是音乐课程还是经典诵读,都需要学生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由此发现美并学会鉴赏美。为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交融,从而为学生带来听觉盛宴,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经典诵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推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化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帮助学生产生文化传承意识。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诗词形式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小议过去进行时
关注诗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弟子规
弟子规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