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探究

2022-02-19蔡燕贞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系评价教育

蔡燕贞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并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重点是破除现在教育评价中的“五唯”标准,也就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方面的“顽瘴痼疾”,要求学校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主、能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评价机制。为了打破原有不科学的评价导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所需具备的标准,促使教师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塑造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工作要求。笔者就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一、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原则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要始终坚持以各种评价内容与方法为依据,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评价,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增强教师的奉献意识,加强教师的师德观念,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从思想上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多角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构建满足新时代发展、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1]。

(一)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公开。要正确认识学科与学生的差异性,各学科理论知识的不同导致各个学科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问题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基础不同,这些差异是真实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也是在教师评价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因此,对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做到在促进全体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尊重差异,在全面统一管理教师的同时,又能使其各尽其能,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讲究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教师评价为中心开展活动,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日日评价、月月汇总、年度评比等方式,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增强教师评价的专业性与发展性。通过日日评价、月月汇总、年度评比等方式,教师能明确自身获得的进步与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科学化的管理评价体系。

(三)多元性原则

教师的评价是整体性评价,任何单方面的评价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所谓多元性原则讲究的是全面、客观,强调整体评价教师。在尊重教师自身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长处,弥补短处,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多元性原则的影响下,教师会获得综合发展[2]。多元性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范围广泛。

评价主体多元指的是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自身和学校相关部门,还应有学生、同行、家长及社会的参与。多元的评价主体,更能关照教师的多样性,给予教师更公正的评价。评价主体不一样,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关爱学生方面;家长的评价侧重于廉洁从教、家校沟通方面;同事的评价侧重于团队合作、教研互助方面;学校各部门主要评价教师在工作中的配合度;专家的评价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教师的自评则主要作整体反思,自省专业能力的不足,找准专业发展的起点。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范围广泛指的是评价范围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成绩、专业知识基础和教学能力发展,还应包括人文师德素养与任职能力发展等,最终形成科学化的管理评价体系。

(四)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原则讲究的是实用与科学。实用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学校所有教师都要明确评价体系内容、评价范围与评价依据,了解评价的方式以及评价结果。同时学校在评价管理方面要做到公平与公正,做到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实用性原则,提升评价的信服力,最终形成科学化的管理评价体系[3]。

二、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时代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根据以上要求可以确定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与评价体系考核因素[4]。以此为指导思想,现就构建新时代教师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德——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走好教师这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推进贡献力量。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所具备的个体德行,要求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作为人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就是要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二是教师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的第一职责是“传道”。道德价值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责任,包括爱国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及友善品行等。三是关爱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以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无私奉献,关心学生。四是依法从教。教师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依法执教,形成崇高的师德。

(二)能——做有专业能力的教师

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素养,包括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学生能力及家校沟通能力等,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智慧[5]。

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转变管理理念,以全体学生利益为出发点,统筹班级人、财、物,发挥其最大效益,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性、个性化发展,打造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班集体[6]。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适宜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其次,在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直面挑战,以终身学习为导向,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评价学生方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机制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与方向,提高学习效果。处于新时代,学生评价也需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评价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发生了增值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的综合性。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协助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勤——做勤勉向上的教师

要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考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始终以“勤”字当头,这一内容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以及教育领域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教师通过参与活动,细心观察与研究,并将其变成自身成长的养料。层次越高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从中学到的信息也就更加有效和可靠,教师需要细细思考与品味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而基层的教研活动,学到的经验与方法更为实用,便于模仿套用。因此,教师要勤于参与活动,可以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第二,主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始终秉持勤奋的工作精神与态度,这可以促进教师思想作风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对学生来说也起着榜样的作用,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以勤为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勤”字当头,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精心备课。勤于研读教材,精准分析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以期促进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第四,创新作业设计。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时刻紧跟中共中央与教育部门提出的政策,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与减负要求,在作业时间、分量、难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减量不减质,不但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同时保障学生的睡眠,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第五,不断学习提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树立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绩——做有成绩的教师

这里所说的绩,指的是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包括教学质量的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取得、班级获奖、个人获奖等,可以直接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评价主要是围绕教师教学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工作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经验、优质课件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论文、教研项目的取得等方面。教师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也是体现教师成绩的一个方面,一般指的是在教学改革、具体辅导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直接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三、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方法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了评价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后,就明确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创新评价方法,在评价标准、主体与方法上增加新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未来的教学生涯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全面综合的时代接班人。

(一)评价要明确新主体

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师德规范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重点与指标,这样有利于学校在评价体系中注重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从而提升教师的能力。“五唯”在评价主体上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缺乏校外家长、社会、第三方,校内同事、学校评委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使得对教师的评价不全面、不科学。针对这个现象,要求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明确新主体。从教师自身来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在日常行为、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等方面高标准要求自我,展现人民教师的积极形象,以自身的优秀品德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思想上尊师重教,促使教师钻研教学与教书育人,形成扎实的、积极的学风。因此新时代新教育背景下,要改变“五唯”的缺陷性,拓宽校内、校外多元化评价主体,使得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二)评价要掌握新方法

在新时代新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要掌握新方法,增强评价的监督机制,优化评价方式。比如,有效引入并关注第三方、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或者提高学生、家长的评价比重,运用多元化主体共同监督教师评价工作,以此为教师评价增值,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最终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要求,除了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外,教师评价也尤其重要,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致力于打破“五唯”错误评价观,确定“四有”的教师评价标准,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转变教师评价学生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和行为,关注学生全面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系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