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2022-09-06张丽春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理论

张丽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们在教育领域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学也进入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它能够打破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以理论为支撑,展开实践探索,为常态化的在线教育模式优化提供有效建议。

一、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

(一)知识整合教学理论

知识整合教学理论将视角聚焦于知识的对比,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深层思考与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累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而反思与实践。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想法,他们所产生的想法是与自身的思维库相贯通的,对知识的整合也是建立在广泛的思维库基础上的,他们基于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与联想,综合各阶段知识要素进行思考与探索。这种在线学习理论便充分尊重了学生物理思维观念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不断补充新的意识与理念,最终实现新旧知识观念的有机整合[1]。

(二)支架式知识整合框架理论

这一理论更加专注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使他们去主动地实践并参与网络课程学习活动,分析网络学习资源。而这一理论其实更加强调情境的生成、软件的运用及教师的支架式引导,达到帮助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2]。在线教育能够关联学生的物理旧知识,使他们能够参与一系列的网络学习活动,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评价加以反思,进而实现线上交流、线上实践与线上合作。而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与前提,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物理实践探索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教师以这一理论模式为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在线理论学习,打造具有特色的物理学习课程,凸显学生的物理智慧思维。

(三)期望确认理论

期望确认理论最开始是基于顾客心理研究层面提出来的,后面由教育学者运用技术展开实践,探寻了在线学习与这一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期望确认理论为指导的在线学习模式更加考虑了各方的因素,引入了关于多方的思考,致力于调动各方因素来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在线教育。

(四)自我决定理论

这一理论的研究将视角聚焦于个体学习动机激发这一层面,重在展现学生的自由性与自主性程度。这一理论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及内部动机。三个动机之间是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它们都得到满足的话,学生的个体学习动机就能够得到增强,进而也会影响他们的在线学习效果。

二、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在线教学设计系统化

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做不同的课程设计。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体现知识的联系与层次,让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呈现知识的建构过程[3]。因此,在线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就要着力于发挥信息技术的协调作用,要以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为目标,系统呈现物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维。

以鲁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实验教学“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闭合欧姆定律和电动势。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过程为“原理讲授—过程设计—实验探索”,这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用NOBOOK 虚拟实验软件开展教学,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获得参与感。首先,教师要确定实验的内容:将相同功率的两个灯泡分别串联在干电池和“苹果电池”中,闭合电路,发现第一个小灯泡亮,第二个小灯泡不亮。确定了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入NOBOOK 虚拟实验软件,为学生演示实验,并且向他们讲解这一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鼓励学生在“消息区”评论,引发他们的在线互动。其次,在学生回答了基本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实验原理上来。如:“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有哪些?”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多次重复试验,在反复实验中总结经验与方法,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他们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思维会不断深化,他们的分析、创造等高阶思维便会得到提升。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利用NOBOOK 软件绘制实验电路图,并将这一电路图分享至班级群中。再次,教师确定学生的电路图之后,可以为他们讲解需要注意的内容,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实验。而实验方向可以分为干电池测量和“苹果电池”测量两个部分。在他们进行实验并得到数据之后,就要通过截图保存数据,然后上传至班级群中,供同学和教师观看。学生还可以在“消息区”分享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困惑,实现自主交流。教师则要抓紧时间检查学生提交的内容,发现问题之后反馈给学生,促使他们继续开展实验。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上交的数据绘制图线,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观察实验数据,回答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展现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动性,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实现在线互动与交流,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以往的低阶思维,如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记忆和应用便会逐渐转化为分析、创造类的高阶思维。由此,他们便能从更为客观、科学、多元的角度去解析这一实验原理,提升实验技能,丰富实验知识,达到技能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化

新课程改革更加倾向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4]。如:低段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保持注意力,不能退出软件看其他的东西;中段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高段学习水平的学生更多需要自主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在线学习任务,凸显他们在线学习的自主性。而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展开物理学习,能够更好地完成物理知识的有效分析与建构,使自身的学习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学习资源的运用更为多元,体现自主性思维。

以鲁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平抛运动”时有“平抛运动的特点”这一内容,需要优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小游戏——“飞机炸轮船”,让学生试玩游戏,体验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师借助线上推送虚拟现实小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平抛运动的规律。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为学生展示“玩具枪水平地射出水流”的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水离开发射物之后,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不考虑空气阻力)”“初速度是怎样的?”“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教师以图片为引导,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而问题的设计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可以自由回答。最后,为了让学生以这一知识点来延伸实验设计,展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平抛运动的演示过程,借助演示运动,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平抛运动能够分解成哪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分别做什么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具体的实验思路和方法是什么?”逐渐深化学生思维,让他们自由在“消息区”作答。而教师也可以连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借助线上平台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利用对比法、描点法、喷水法等,让他们更为自主地参与实验,自主制定实验探究方案与计划,展现他们的分析、创造等高阶思维水平,让他们的线上学习过程更为优化。

表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三)在线教学支持健全化

在实施在线教学时,教师应该尽量让线上教学保持健全化。从教学目标层面来讲,教师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从教学过程来讲,教师要让其支持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教学服务。从家校联合的层面来说,应该支持学习设施和学习环境的健全等。总之,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实现在线教学的健全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点、探究点,优化并完善他们的学习过程,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效能。

以鲁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就可以设计健全化的教学案例(见表1)。

从在线教育的教与学过程评估框架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实现了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完整连贯,并且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契合实际。从教学层面来讲,这一知识主要属于“规律类+实验类”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规律讲解与实验验证。因此,教师借助智能软件NOBOOK 带领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视频及图画资料,逐层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之后再让他们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猜想。这样能够切实展现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他们的自主性得以具体展现,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做到健全化发展,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的物理课堂可以引入在线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理解并认知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理论指导实践,优化实践策略,如从在线教学设计系统化、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化、在线教学支持健全化等多个方面着手,优化在线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效力,让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展现自主学习实效,凸显自主化实践效果,丰富他们的知识建构方式,最终让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理论
只因是物理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