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19詹国新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詹国新

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系统贯彻落实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在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理念等方面作出了相对科学系统的探究,旨在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支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高效化学习。在此背景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要注意将全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引入系统创新的教学组织模式,以有效支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成效。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进行调整,遵循特定的原则构建全新的教学活动体系,服务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效化学习。具体而言,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参与计算机课程内容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自主对计算机文件处理、软件应用等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分析,并为学生创造自我探索和操作的空间,确保学生在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认识,能对教材中不同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从而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逐步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使综合学习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趣味性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是生动的、有趣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兴趣的支撑,只有学生能有意识地对不同的操作技巧、手法进行钻研和学习,才能彰显信息技术教学特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凸显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导,对不同的技术操作要点进行重点训练。这使学生得以掌握简单的文件处理技巧,自主结合重要软件的应用加以学习,从而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组织情况,使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启发性原则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僵化地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而是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启发学生对主要操作技巧的思考,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基础上掌握技术要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按照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要点和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信息编码、基础性操作软件的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理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探究空间,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整体学习质量。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创新,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和锻炼,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系统探索信息技术知识的多元化应用,切实辅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效学习。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游戏竞技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学游戏的关注度相对较高,教师在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时,可以尝试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从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综合学习的兴趣,从而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引入游戏竞技方面的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与游戏竞技教学进行系统融合,从而将僵化的信息技术知识讲解转变为生动的游戏探究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对课程知识的生动认知[1]。

例如在“FLASH 动画制作”的教学活动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从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入手,导入游戏竞技类型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探究的条件。在游戏竞技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设置小组闯关类型的游戏教学活动,在每个游戏关卡中都设置一个需要学生应用“FLASH 动画制作”方面知识内容解决问题的小任务。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活动,也可以个人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关卡问题,获得积分,并向下一个关卡探索。教师按照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设置不同等级的评分,最终按照学生完成关卡的数量、任务完成度等对学生的评分进行整合计算。竞技游戏教学活动不仅会让学生有意识地牢固记忆自己所学“FLASH 动画制作”课程知识,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游戏关卡任务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结合具体问题的处理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辅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学习。

(二)思维导图教学创新,辅助知识体系建构

在教学实践创新中,思维导图教学法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和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有助于增强教学活动的综合影响力,能逐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效学习。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点整合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将信息技术学科复杂的知识体系、知识关联等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按照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优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能从全局着眼对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教学活动中,由于这方面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对学生操作处理学习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以尝试引入思维导图这一辅助性教学工具,发挥思维导图辅助开展教学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让学生能在整合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针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按照教材中的知识点模块对思维导图进行编排,有意识地融入电子海报制作、电子期刊制作、个人简历制作方面的课程内容,对思维导图教学环节进行完善,让学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直观了解到当前Word 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技巧,能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对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明确定位。如此就能在教学活动创新的过程中,有效融入思维导图,合理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学习,从而夯实教学改革的基础,使学生能真正系统化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

(三)任务驱动教学改革,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操作技能的锻炼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刻地认识到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才能彰显教学改革的优势,从而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效果。鉴于此,在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优化创新。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构建信息安全屏障”课程知识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尝试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对教学任务进行布置,驱动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在具体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将信息安全保障作为主题思想,导入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分享较为典型的信息安全事件、计算机病毒事件等,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驱动任务,如要求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尝试在计算机系统中构建信息安全屏障,可以选择安装360 软件、鲁班大师等,在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对安全屏障的设置,然后让学生结合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电脑体检,对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高危漏洞问题进行处理。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的计算机构建信息安全屏障,也会为家中的计算机构建安全信息平台,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条件和机会,确保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和实践操作探索,能对自身实践技能进行合理化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3]。

(四)微课翻转教学活动,凸显课堂教学实效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情况,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时,可以系统地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进行定位,并从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尝试引入微课,在微课资源的支撑下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翻转,从而真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和优化。

例如在“探究操作系统”方面的课程教学活动中,由于这方面的课程知识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要点,对基础性的操作进行训练,整体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以结合微课资源构建翻转课堂,教师先上传探究操作系统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微课视频对探究操作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软硬件管理和协调的技巧,能对键盘、鼠标等形成初步的认识,也能按照文件名形成对文件的管理和维护[4]。在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攻克“探究操作系统”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效率和效果。如此就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翻转,切实凸显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价值,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优化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加以培养。

总而言之,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新课程标准的践行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高效培养,并从多角度针对教学活动的重新组织设计进行探究,以构建合理的教学活动空间,有效组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展开学习,从而彰显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进行科学探索。在未来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信息化教学作为重点,从创新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进行创新思考,切实优化教学活动的综合影响力。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