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建构与实施

2022-02-19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区域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林 舟

将生活化、游戏化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规范幼儿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让孩子们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成长,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以主持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环境创设行动研究”(立项编号:PTGFKT20062)为载体,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建构与实施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下笔者谈谈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利用一切资源建构园本课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幼儿园教师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以给幼儿上好课。基于长期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三种资源应予以充分挖掘与利用。

(一)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所特有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幼儿教育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在开展生活化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丰富当前省编幼儿园课程内容,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新时代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乡土教育为切入点的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体系,使乡土资源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彰显其独特魅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尤其是课题组织成员,立足于本地、本园的具体实际,从众多形式的乡土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部分作为课程内容,使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具有浓厚乡土味,让孩子从小就对乡土拥有一份热爱和情怀。为此,园里每个学期在制订大、中、小班教学计划时,注重从幼儿角度出发,立足于体现本区域特色,制定本学期的教育主题。以下以小班下学期的生活化游戏化主题内容——娃娃乐为例进行介绍。

小班园本主题:娃娃乐

次主题一:好吃的

次主题二:好玩的

(二)自然资源

大自然就像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蕴含着无穷的灵感、无尽的智慧和无限的教育资源,它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真实、形象有趣、多姿多彩的学习内容,为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感知世界打开了大门。莆田市荔城区是南方地区主要的奶牛、蘑菇生产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龙眼三大名果生产基地之一。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广阔的环境成为建构和实施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活教材。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孩子喜爱亲近自然的天性,经常带领孩子走进自然、融入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游戏和学习。

例如,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走进最广阔的天地间,感受春天的多彩和阳光的温暖。在孩子们亲近自然、拥抱春天的同时,顺势教孩子们唱春天的歌谣、画春天的景色、讲春天的故事……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春天、思考春天。夏天是饱含感情的季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小区里抓知了,到树荫下画树叶、到池湖长廊上观赏荷花、到小溪里戏水玩耍等,让孩子们追上夏天的脚步,寻找夏天、体验夏天。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秋季摘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既体验劳动的辛苦又尝到了亲手摘挖的甜味。同时还认识了硕大的柚子、绿油油的青菜、大大的萝卜、黄灿灿的稻谷、红红的高粱、饱满的花生,等等。冬天是积蓄的季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奶牛养殖场,参观荔枝、枇杷、龙眼生产基地,让孩子们知道荔城区是“荔枝之乡”“枇杷之乡”“龙眼之乡”。这样以自然资源为抓手,逐步建构生态式园本课程,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自然科学常识,又将家乡情怀植入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三)社区资源

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具有一定地理区域和人口数量,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利益和密切的社会交往。这一特点,决定了社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以社区附近的邮政局为例,绝大多数孩子对邮政局并不陌生,但了解邮政业运行情况的,不要说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多。基于此,我们以“邮政局是做什么的?怎样给朋友寄信?除了寄信还可以做什么?”等问题为导向,带领孩子们走进邮局,深入了解邮寄信件、包裹的过程。为让孩子们亲自体验邮寄的全过程,我们建议孩子们为偏远山区的小朋友邮寄包裹。在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实践操作下,孩子们了解到邮寄包裹分为装箱、打包、填写邮寄单、打印包裹单、交费等步骤。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还看到了工作人员是如何分拣、盖戳、送信、寄包裹、汇款等,知道了邮递员叔叔、阿姨们的辛苦,懂得了应尊重他们的劳动。通过对邮政局的了解,孩子们在体验中愉悦学习并获得社会生活经验,提高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和能力。

二、促进环境创设与课程相融合

环境是传递幼儿园文化、理念的主要窗口,是幼儿活动的最佳媒介。《纲要》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念,努力提高环境创设能力,使所创设的环境充分体现教育意蕴,承载课程功能,发挥涵养童心的作用。在实践中,主要通过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实现与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物质环境

所谓富含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内容的物质环境,是指在幼儿活动区内,通过对空间的精心策划、完美设计、科学安排,以及合理投放用于游戏的设备、玩具、材料而形成的旨在提高幼儿表现力,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提升幼儿智力的富于挑战的环境。例如,创设科学发现室、幼儿阅览室、绘画美工室、音乐会舞台、乡土资源室、木工加工房、器材维修室等活动室,添置器材、设备、物品,使活动室发挥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建构与实施的主阵地作用。

(二)心理环境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越来越重视,然而心理环境的创设不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被弱化的迹象。由于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在适应社会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而为其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其先天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显得特别重要。为此,在教学时我们坚持做到:

1.户外环境每年一变。除了每年为幼儿添置一批新型户外玩具、室内区域玩教具,扩大绿化范围,丰富幼儿活动内容外,还基于幼儿心理特点及色彩心理学着力改变园舍色彩,使之更加彰显艺术特色、更加富有整体美、更加有鲜明的色彩比对,让活泼好动的幼儿不仅没有视角上的疲劳,还能从园舍的各种景观、建筑物中诱发、支持幼儿高质量的探索活动。

2.主题环境每月一变。室内环境的布置主张遵循以废物再利用、美感再补充、乡土特色再突出、班级特色再体现为原则,使主题墙面的创设始终体现幼儿发展需要和兴趣需要,始终随着季节或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围绕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建构与实施前后对比变化这一主线,从中看到主题墙面环境对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影响,体会到主题环境对促进幼儿关注生活、适应生活和学会生活的巨大作用。

3.区域环境每周一变。区域环境的创设,主要依据游戏内容和班级主题每周更新一次,让幼儿每周都因此有新鲜感而充满激情。在此过程中,还以幼儿为主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根据区域活动要求自己摆放桌椅、调整空间布局,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三、推动区域游戏生活化课程化

幼儿的成长基本是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经验和通过参加知识游戏活动来实现的。为此,一方面,我们根据育儿需要还原幼儿生活的本来面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面,有序地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开放自由环境中快乐成长。

(一)合理规划游戏空间

区域划分对于幼儿能否自由、自发、自主开展游戏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区域划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活动的性质及功能为依据,严格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在游戏活动时做到动静结合,有利于幼儿在有足够的空间游戏时玩得尽兴,有利于开展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幼儿园建筑物的设计特点,设置“快乐阅读伴我行”“特色美食一条街”等本土化的区域游戏,让幼儿以快乐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自由选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自发与其他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培养幼儿社会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种“爱家乡”的种子。

(二)根据特色设置区域

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班级里设置五个或六个区域。其中,阅读区、生活区为相对固定的区域,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等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同时,结合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鲜明的主题活动,适时调整区域,使不需要动手、动脑的区域活动成为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更个性化的表征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在游戏材料的收集整理上,仅靠教师的力量很有限,需要发挥幼儿及其家长在收集整理游戏所需材料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发动幼儿及其家长一起参与收集诸如树叶、石头、贝壳、瓶盖、易拉罐、可乐瓶、海绵、核桃壳、礼品盒、各种种子、布头、狗尾巴草、颜料等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游戏材料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又可持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操作热情。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并根据当地特色将其细分为文化类、植物类、动物类、工具类、沙石类以及废旧物品类等。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利用这些源于生活的材料进行画、剪、拼、贴、编、织、折、润色等,发展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欲望,感受生活情趣。

四、结语

总之,以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建构课程、物化环境,并渗透、融化、延伸到幼儿一日生活、主题活动、社会家庭中,能促使教师树立新时代的育人理念,能使幼儿迸发积极情感和创造活力,更能全面普及高质量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层次、更宽广的视野重新认识生活、游戏与幼儿园的关系,让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绽放新的光芒。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区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分割区域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