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教育信息化为校园插上“智慧翅膀”

2022-02-19汪婷婷王轶群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合肥市智慧信息化

本刊记者/ 汪婷婷 王轶群

图片、视频、PPT,各类课件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无缝切换;拍照上传、按键抢答、小组讨论,各种趣味课堂活动接二连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生动、高效的课堂,是合肥市长丰县北城实验小学的教学常态。“双减”背景下,该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助推“双减”落地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合肥市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以教育云平台为依托,以智慧学校建设为重点,以智慧课堂应用为抓手,建成覆盖全市、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教育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实现基础教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学校 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合肥市郎溪路小学的数字化书法教室里,孩子们将学习到的新笔画用平板拍下、上传,老师再将全班同学的作品利用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比对、反馈,传统的书法教学就这样注入了教育信息化的血液。从清晨进入校园的一刻起,这里的师生就开启了“智慧”的一天。从课程分工到教研安排,从信息通告到设备维修,从图书借阅到功能室预约,从人员考勤到请假申请,从门禁管理到校园监控,都可以依托智能化找到综合解决方案,既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又提高了教学、教研、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以上只是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情况的一个缩影。2013 年,合肥市在部分市属学校开展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试点探索。到2018 年,市属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2019 年,合肥市统筹推进县区智慧学校建设,明确智慧学校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到2021 年底,完成全市范围内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此外,智慧课堂建设已覆盖全市805 所学校、5495 个班级。

严店乡中心学校是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一所农村小学,中心校下辖的两所村小——刘河小学和苏小小学,受制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存在专职教师缺少等问题。为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一些老师需要身兼数职。2021 年,伴随着智慧学校建设的良好态势,学校在3 至6 年级全部铺设智慧课堂的基础上,试点建设了中心校与下辖村小之间的“专递课堂”,实施同步教学管理,以解决村小缺师少教的难题,保证所有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在“专递课堂”上,以中心校为主讲课堂,将优质课程通过一块屏幕送到两个村小,真正实现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堂课”“同步互动学习”,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三所学校间实现共享。

孩子们在智慧课堂上用平板学习

近年来,合肥市利用智慧学校建设契机不断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合肥市瑶海区通过探索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五个一”模式,以智慧课堂为主阵地,将全区划分7 个片区,并推进结对合作,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管理经验交流等活动,实现互帮互学,共同发展进步。在合肥市第一中学,学校还依托本校及区域内优质名师资源,建设“智慧学院”,从小、初、高三个学段开设单科辅导、巩固提潜、同步课堂和七彩课程等系列课程296 个,共4231 个课时,让优质资源辐射偏远地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发展。

智慧教育 赋能“双减”落地见效

2021 年秋季是“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第一个学期。在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老师们将设计出来的个性化作业通过平板发送给学生,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抄写、背诵、做练习等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定时定量地推送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作业,更能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集学生全过程的作业数据,并根据错题和薄弱点,精准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难点,让教学更能体现精准化和差异化。

“在课后服务方面,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监控系统,能实时记录各课程开展情况及师生出勤率,实现家校互通和实时评价。既帮助我们监管了课后服务质量,又能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发展的动态趋势。”合肥高新创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连花介绍说。

同样,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为了积极落实“双减”,该校不但借助智慧课堂、双师课堂、AI 教研平台等多种信息化工具助力因材施教,还能将丰富多彩的优质课程辐射到更多有需要的学校,帮助其提高教学内容质量,丰富其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如该校的剪纸社团课堂,远在长丰、肥东分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双师课堂一起学习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基于双师课堂,本部的教师可以同步了解到分校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两边的学生则可以实时互动,就像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一样。

2021 年,随着“双减”政策发布,合肥市快速行动,发挥信息化效能,扎实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在着力课堂教学提升方面,通过翻转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在落实校外教培机构监管方面,搭建民办教育管理系统、校外培训监管系统、资金使用监管系统等,运用信息技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在完善课后服务方面,建立课后服务管理系统,提供“线上+线下”高效课后托管服务,支撑“普惠托管+个性化课程”的服务特色和“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的落地落实,解决家长“接送难”“看护忧”的难题。目前,全市481 所学校已开展课后服务,实现100%应开尽开,服务69 万学生,2021 年6 月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此外,合肥市还搭建了名师面对面在线答疑系统,安排名师以微课、直播等形式,面向全市小学4-6 年级、初中各年级学生,“面对面”提供在线答疑,提升资源供给的精准性、实时性、有效性,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智慧育人 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优势,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南校区搭建了一个包含50 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实心球等项目的智慧体育系统。系统基于视频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状态、体能等运动指标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测与指导,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及教学效果,提升了测试的标准性和公平性,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更具个性化和智能化。

《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 年)》指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我省教育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的两大重点工程。合肥市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助推师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的教师邢应贵是一名执教30 年的乡村教师。如今,教育信息化一改传统课堂模式,让他的课堂释放了“智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倒逼着像他一样的老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比如,我在讲解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学生因为不懂‘披着蓑,戴着笠’中的‘蓑’和‘笠’为何物,我就与中国稻米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现场视频连线,让他的工作场景出现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员指着实物,向学生介绍‘蓑衣’和‘斗笠’的用途,学生们都感到耳目一新。”邢应贵介绍说,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下,不仅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教师更能动态化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成果,优化教学过程,精准实施课堂评价,从而实现教学教研的创新。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发挥信息化效能,促进师生素养提升。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特别是对精准施教、智慧学习的认知;通过新的工具的应用,让师生感受到信息化对教与学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养成信息化应用的习惯;通过网络教研、三个课堂等方式,组建研修共同体开展精准协作教研,提升学科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自2013 年起,合肥市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基地,实现培训、评比、展示、提升多维一体。此外,连续9 年组织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活动,并连续3 年获得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方面,打造了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7 类科普等活动品牌。近年来,在各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合肥市共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60个,获奖级别及人次均位居全国前列。

信息化手段助力学生增强体质

智慧应用 创新教育管理和评价

在合肥四中,只需要一张小小的校园卡,学生就可以完成班级考勤、食堂就餐、医务就诊、书籍借阅等,学校还可以对学生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及时发现“隐形贫困”,提高了资助工作的精准性,真正实现了校园“一卡通”。

近年来,合肥市基于大数据能力引擎,推动互联互通和数据的深度聚合治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于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如,建立校车动态监管系统、危化品管理系统,推进安全管理;开发饮食健康分析系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促进学生健康管理;开发学校办学条件分析、中小学校装备管理系统,助力学校均衡发展;开发学前教育管理系统、中小学入学报名系统、入学压力预测分析系统、智慧资助系统,打造“技术+应用”双循环治理体系,探索区域治理模式等。2018 年,合肥市“依托区域教育平台,构建智慧教育体系”案例荣获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快捷、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基于这样的思考,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利用AI 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建构起独具特色的“360。综合评价系统”。在客户端的系统界面上,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指标都分成了“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洁”“科学素养良好”和“人文素养良好”五个维度,教师将五个维度中的每个评价指标具象化为一枚枚“启明星”,通过在系统中勾选学生名单完成评价操作,还可以上传评语、照片和视频等,家长也能实时参与其中,通过手机查看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学生的成长要留痕,就要全方位、全过程采集成长过程中的数据,真正形成学生成长空间,让成长档案数据化。”该校校长冯璐介绍说。

教育信息化赋能“双减”,孩子们课后生活更丰富

合肥市创新教育评价模式,研发了“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评价系统”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围绕学生成长各个阶段、多个维度进行科学评价。此外,还搭建了教师发展评价系统,采集教师培训、学习成长、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题研究、结对指导等方面的全量数据,形成教师画像,助力建设区域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2021 年,合肥市成功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城市。

智慧“云端”构建信息化生态体系

合肥市民胡女士的孩子刚上中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行为原本令胡女士头疼不已。近来,胡女士通过在“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上检索相关信息,了解了很多青少年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孩子沟通也不再那么盲目无措了,“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家长需要的信息,我们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和进步。”

长丰县下塘中心校的数学教师董功成也是“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的忠实用户。“平常会将平台中丰富的数学游戏资源和我的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掌握新的知识点。比如学习钟表时间时,学生通过小游戏观察钟表的刻度和数字,给出游戏答案,当听到掌声鼓励时,他们就知道自己答对了。”董功成说。

近年来,合肥市首创了“云网端”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生态体系,其中的“云”便是“合肥市教育云平台”。该平台向上承接国家和省平台资源与服务支持系统,向下整合各县(市)区特色应用系统与资源,建成“一库一平台四服务”体系。备授课资源、备战中高考、信息化素养、素质教育、幼教资源、区域资源等应有尽有。据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平台上的1200 多万份资源基本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学校管理者可以实现智慧校园的精细化管理,教师可以进行高效的线上教学与教研,学生可以进行线上学习,广大市民也可以时时学、处处学。”2022 年寒假期间,云平台还上线了“假期自主学习专区”,全市的小初高学生都可享受优质的线上教学内容。

除了资源共享,云平台的建设怎样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据了解,云平台实现了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平台可以查看全市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智慧课堂应用数据,而基于此类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为教研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合肥市智慧学校管理系统是通过“云”+“校”两级部署方式来构建的,其中,基于云平台部署的智慧学校管理系统,功能覆盖学校办公、教学教务、师生成长等各方面,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有“数”可依。此外,基于云平台,可对全市的学校基础环境、智慧学校建设、校园管理系统应用数据,以及智慧课堂、电子班牌等应用端的数据进行统计监管,帮助各级管理者了解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情况、科学决策。

如今,在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大数据标准规范,合肥市建立起教育大数据能力引擎,联动智慧课堂和智慧学校应用,多维度多渠道深度挖掘教、学、考、评、管等各类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数据,形成市级教育大数据仓库,并实现与合肥市政务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共享接入建档立卡、低保、残疾、不动产、车辆等政务数据,进一步丰富教育行业数据库维度,协助教育治理和管理。截至目前,教育大数据仓库已接入1.83 亿条数据,存储量达34.3GB。

猜你喜欢

合肥市智慧信息化
醒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送你一盆小多肉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