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平三端”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
——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2022-02-19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朱 琳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020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20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目前要一手抓安全防疫,一手抓教育教学,根据情况及时将线下教学转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或全面转为线上教学,把在线教学的“新鲜感”转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常态”。

一、“一平三端” 平台支撑建设架构

(一)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互联教学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的网络群控、联动管理和可视化管理,并对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资产使用等情况进行智能分析,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智慧管理”,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保障。

(二)智慧教室系统

通过各类新兴技术和空间布局,在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改建智慧教室,实现智慧化的互动教学,实现常态化课程录制、在线巡课、教学观摩和教学教研的可视化管理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算法,提升智能学情分析和教学监管能力。

(三)数字资源系统

构建数字资源系统,搭建互联网络拓展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所学所见不再局限于学校,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秀资源。

(四)在线学习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来说,在线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件选择,包括音频、视频以及多阅读器的嫁接,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和电子书,并实现了PC 端与移动端数据同步。

(五)教学督导评价系统

教学督导评教作为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本着使教学督导评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督导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评教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的原则,将树维教学督导平台、泛雅智慧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室系统深度融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建立更科学的、高效的、先进的教学督导系统,有效强化督导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对教学评价意见的汇总,以及评教数据的多维度呈现,指导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使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二、完善管理、课程、培训、合作机制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对应用型本科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一)管理制度建设基础

学校制定并出台《郑州西亚斯学院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郑州西亚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郑州西亚斯学院课程思政奖惩暂行办法》等文件,切实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规划和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工作,审核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督促和规范课程思政研究与改革工作,研讨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并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队伍指明发展方向。

(二)运行机制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导向,形成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一整套的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机制的融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确定协同育人目标,把资源融合成一个有机体,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路径,优势互补、协同运行。为实现此目标,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协同引领的作用,从机制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创新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政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2]。

(三)校企合作基础

学校引入了超星公司图书资源、尔雅通识课程、“一平三端”教学平台,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积极组织校内全体专任教师进行“一平三端”平台培训,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开展专题培训、典型案例剖析、主题研讨等活动,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不断增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四)学习交流培训机制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学校以“信息化赋能线上教学,高标准打造教学生态”为主题,多次面向全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培训会暨智慧教学宣讲会。会议提高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线上教学的能力,帮助教师完善课程设计与平台资源搭建,进而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在服务师生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三位一体” 保障运行

(一)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平台,开展经验交流与教学研讨

开展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推动共享共建,持续开展制度创新,积极优化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帮助一线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要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课程思政开展的先进做法,掌握课程思政实施模式,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完成本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教学大纲[3]。通过团队协同攻关的方式,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聚焦思政热点、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新载体和新机制,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联动工作格局,更好地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 “一平三端” 为载体,助力混合式课程思政运行

借助“一平三端”的数据分析对课程平台访问量进行汇总,根据教学计划及设计,将预习、完成作业、讨论等学习环节放到泛雅学习管理平台上进行。任课教师独立管理所带班级,通过“学习通”进行作业发放、批改、讨论管理、疑问解答和组织考试,根据不同学生的成果展示和学情分析形成课程运行报表。智慧教务教师端和管理端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探索课程测评的有效性,以此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是课程运行的重点,也是课程运行效果的有效保障。为了获得最有效的学情分析,教师会在开课前设定合理的成绩比重,每周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平三端”通过课程运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帮助教师调整后续的教学,为教师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以“学习通” 为媒介,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通过“学习通”App 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所有时间打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讨论区积极讨论,或在聊天室畅所欲言,学会主动研究、学习,在自主学习环境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获取学习资源,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益。课程设计遵循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的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课前重自主,课中保质量,课后督效果。

四、实践运用推广及深入

(一)立足课程专业性,科学融入思政元素

虽然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不同,但不管是哪种专业开设的课程都蕴含着思政元素,即思政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类课程。同时,不同类型课程在性质、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亦有所不同。正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样,不同课程不仅在思政元素的蕴含量上存在差异,在思政元素的内容上也各有侧重。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坚守专业定位,尊重课程内在规律。在坚持专业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发和挖掘工作,并遵循课程已形成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结合课程目标,合理选择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亦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崇高思想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修养。不能单纯地为了融入思政元素而融入,不能机械地将所有的课程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4]。

(二)推进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同向同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学,而课程思政教学则更偏向于隐性教学。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各有千秋,且功能互异,单一运用均有所欠缺,影响教学效果,综合运用、共同发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各自优势,促进教学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思政育人制度,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为教师参与隐性教育“布好局”,如建立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以打破各教师、各部门“各自为政”的不良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切实提升开展隐性教育的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逐步在教学中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融合配方”,切实增强隐性教育的“成效占比”。

(三)推进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齐抓共管”

推进传统教学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互补,共赢共进,以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提升。这是立足新形势对教师及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亦是一项新挑战。

注重传统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正向作用,同时加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适时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以及智慧教室等引入教学中,将课堂打造成学生活动的舞台,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使教育工作更具活力。

在专业课集群中发挥课程思政功效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突出课程的专业性是首要,但也要推进显性和隐性教学同向同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效能,真正使其落地落实,巩固和提升整体育人效果,为教师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便利和保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