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高效智慧课堂探究
2022-02-19王世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悦美分校710119
王世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悦美分校 710119)
虽然减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话题,但传统意义上减负的核心主要体现在课业负担上。当前“双减”侧重于校内、校外两方面的全方位综合治理。为了能够在小学阶段充分发挥好学校的教育中坚力量,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深入领会、吃透“双减”政策的同时,打造更加高效、智慧的课堂。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新要求
1.小学数学“双减”的政策解读
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减负”究竟“减”什么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其提出要对小学生的作业总量及时长做全面的压减,要让学生所承受的作业负担不再过重。基于此,《意见》从五个层面引导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给予学生更合理的作业设计。针对小学数学,“双减”政策提出,要尽可能让孩子在课堂内完成家庭作业,低年级学生不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这也意味着数学教师不能再一味地依靠大量作业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也不可以过分拔高题目难度,以“精英”作为培育的重点。
2.小学数学“双减”的目标要求
结合“双减”政策的目标要求,小学数学的学校教育旨在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达成“快乐学习”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减少过多、过难的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科学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双减”政策也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仅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情感和价值观,达成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课堂的高效性以及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打造趣味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以任务活动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多方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多地接触数学教学的内容,根据课本和教材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缺少将数学知识和课外话题相结合的有效经验。这种过于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与“双减”政策倡导的快乐学习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不仅会浪费数学课堂的教学机会,而且也会让学生从小就对自主学习数学失去耐心和信心。
2.课堂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考虑到当前素质教育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要求的提高,教师也应当相应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但需要正视的问题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方面的成效不佳,没有完全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是以机械化的讲授方式教学,数学课堂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弱。而且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选择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三、“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高效智慧课堂的搭建
1.科学设计精准对接教学需求
高效智慧课堂的搭建与应用应当秉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思想。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原点,在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前做好教学资源的筛选与设计。利用包括优学派电子书包等在内的多种“智慧化”平台,提前将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以“资源包”“任务清单”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中就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前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里程表》课时中,教师应提前明确本课在掌握三位数加减法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点要求,有意识地将里程表转化为线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里程含义、结合画图的模式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结合学生所掌握的运算规则,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迁移的学习过渡。更精准地把握每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课堂教学的设计更加高效。
2.多维交互平台搭建智慧教学
多维交互平台的搭建,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多元、多维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动态教学。为了能更高效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出发,以丰富学生多向体验的方式提升课堂的数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比如,在教学《1分钟有多长》时,教师在讲授了基本时间单位“时”“分”“秒”等基础知识后,可以通过播放“熊大与光头强的赛跑比赛”等动画片,让学生作为这场短跑比赛的裁判,判断在50米的比赛中两位动画人物的使用时间,通过时间决出胜负。这样具有代入感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的使用。
3.结合生活经验提高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虽然当前的“双减”政策要求不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但老师也可以将作业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转换。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方式,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生活的经验和数学学习进行有机融合,灵活地将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效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例如,结合“认识人民币”的课程需要,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拿人民币买菜”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到市场买菜,并让学生计算究竟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多的理解与认识。
4.完善多方评价体系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除了要提前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需要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搭建。教师可以借助智慧平台,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层面开展教学评价,同时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及时反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策略的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平台上传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上作业反馈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并通过测试能力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在控制作业总量的要求下,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以“一教一辅”的方式出一些质量更高的原创题,尽可能为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供参考依据。评价体系中也可以增加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围绕日常表现评价,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并在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智慧平台反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让课堂能够达到既智慧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