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外阅读的构建策略探析
2022-02-19郭燕梅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小学510100
郭燕梅(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沙头小学 510100)
“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基础课程就是语文,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阅读教学。其具有多项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够使之较好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中,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一方面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创作能力起到有效培养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相关概述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核心便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之通过阅读能够较好地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也可以很好地分析解决问题,从中学到知识。由此也充分体现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变,即从过去的以书本知识为主,变成了主题化阅读、科学化阅读和多样化阅读。通过主题教育思想的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将围绕读物核心内容,利用阅读与主题的紧密结合来进行主题学习,通过课外读物的填充和融入,改变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阅读效率、阅读量均较过去有很大提升,同时语文素养也得到显著增强。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收集材料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渠道能够获取知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不能只一味地将作业量增加,而应该通过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教师需给予学生科学引导,使之喜欢上学习,而这就需要借助不断阅读来实现。”但这种阅读也一定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应把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引领学生主动收集课外阅读材料。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尚不具备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因而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掌握,之后再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
以《小马过河》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讲述一些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然后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对寓言故事的搜索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想到教师之前举的例子,进而让搜索的目的性更强。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找到的寓言,之后再把课文引入,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收集时,很多学生既可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也能够为之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阅读文本,能够让学生积累的素材更加丰富,也可将其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未在课前收集相关阅读信息,那么就会减弱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进而降低课外阅读的效率。
2.创设情境
鉴于围绕单元整体实施教学是课外阅读的一大显著特征,教师应该清楚地知晓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怎样排序的,应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复原的圆明园图,使之欣赏这一享誉盛名的皇家园林,再同现在的断壁残垣比较,学生就会感到无比愤慨,内心会产生极强的屈辱感,爱国热情也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在此期间,教师可为学生推送关于颐和园、长城等文化遗产的科普读物,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在修建时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将这些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珍贵性体现出来。如此,学生在阅读时也具备了情感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地参与之后的阅读活动。
语文教材中设计“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精彩之处,让学生以快乐积极的情绪参与阅读,如此便能够让学生积极阅读课文,把单元学习重点凸显出来,进而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比如,某单元以“童年”为主题,这一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讨论,不应对其做过多约束,并由农村儿童日常《牧童》等文学作品向《祖父的园子》《冬日·童年·骆驼队》等文章过渡,使学生对21世纪儿童的生活方式予以了解。
3.技巧指导
语文阅读中的技巧非常多,而其中又以整理读物整体思路、分析文中部分字词的运用、鉴赏读物句子内容等最为常见。陶行知曾经说:“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将其在读物语言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忽略,也不要过于注重结构的不同。如此一来,即使学生对这部分阅读技巧较为陌生,且对读物阅读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依然能够较好地应对。
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收集与之类似的一些课外读物,如《朱德的扁担》《王冕学画》等,让学生对读物内容有所熟悉,思考文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任选一篇读物作为阅读的对象,并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分析,即“相对于课文内容来说,这篇读物又采取了哪些方式刻画人物,两篇读物之间的相似点、不同点分别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积极展开探索,可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对比学习,最终成功找到两篇读物在刻画人物方法上采取的不同方法,也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描写,让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利实现。
4.读写结合
在具体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理解和感悟,自己只负责从旁引导即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使学生对其中多元化的表达方法予以关注,做好归纳和总结,在阅读上养成良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会变得更加开阔,积累的素材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对细腻深刻的情感予以提取,成功由阅读过渡到写作,在读写整合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荷花》一课为例。课文的描写顺序为闻荷花、看荷花和想荷花,一字一句无不透露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此,教师就可针对这一写作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使之展开学习,并向其提供其他种类花朵的图片资料,激励其借助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开描绘,从而促进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将课外阅读方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将自身情感深化,一边学习一边把行文规律掌握,从而以良好的基础助力读写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