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2022-02-19樊星
樊 星
(辽宁大学)
如今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遭到严重冲击,纵观国际经济环境,存在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国际经济大循环能力减弱,我国对外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此时由于我国政府及时、准确、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国内社会发展稳定。面临国内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发挥国内市场的潜力,促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重大决策。作为“领头羊”的国家经济开发区肩负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双循环”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使命,因此“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开发区高质量水平的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开发区高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有:杜春丽[1]结合经济增长模式下开发区评价考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角度下的省域经济开发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魏宁宁等[2]探索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王鹏等[3]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环境和绿色生态这五个一级指标构建了开发区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目前还缺少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探讨,本文在剖析“双循环”发展格局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双循环”发展模式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闵行经济开发区等六个国家开发区为代表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与指标体系构建
1.“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深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发挥国内市场潜力,积极推进开发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避免出现“卡脖子”问题,以科技创新驱动开发区持续发展,发挥开发区的“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带头作用。同时,继续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满足国际最高标准要求,发挥开发区“国内国外循环相互促进”连接点的优势地位,实现双向开放、内外联动的“双循环”发展模式。
2.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下,参考现有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国内国外循环相互促进”的特点,构建了由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内在动力四个一级指标构成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展质量”包括X1开发区生产总值(亿元)、X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X3销售营业收入(亿元)、X4主导产业贡献(%)、X5第二产业销售收入占比(%);“科技创新”包括X6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总值占比(%);“对外开放”包括X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X8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9出口额(亿美元);“内在动力”包括X10内资企业投资(亿元)、X11内资投资占比(%)。
(二)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1.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是通过具体显示指标测算潜在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能客观地评价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维度相关性的大小对维度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不同组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每组维度代表一个公因子,可用最少个数不可测的公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始信息。具体模型为: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前30名的几个经济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和2018年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开发区年鉴(2019)》,部分数据来自于官方网站。
二、评价结果及实证分析
(一)总体发展水平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负向指标取其倒数,根据因子分析模型,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共因子,得到三个公因子,它们可以解释90%以上的原始信息,结果见表1和表2,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因子得分的加权平均值得到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从大到小排序为:南通、南京、六安、长春、连云港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表1 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表2 旋转成份矩阵
整体来看,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南通经开区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也仅有0.77,其次是南京经开区(0.48),其他经开区得分均为负值,通过旋转矩阵可以看出主导产业贡献、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指标对发展水平起到了阻碍作用,再加上这些开发区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发展水平偏低。
表3 总体发展水平排名
经开区发展各有优势。因子1与生产总值、销售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因此因子1主要反映开发区的经济状况和对外开放情况,这完全符合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外向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南京和南通经开区得分较高。因子2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第二产业收入占比高度相关,因此因子1反映经开区的发展结构,从得分来看长春、南通、六安经开区发展结构较好。因子3与内资投资占比高度相关,它体现了经开区内部循环的潜力,连云港、南通、六安得分较高,可见连云港经开区内部循环发展潜力巨大。而闵行经开区所有因子得分很低。
(二)“内循环”发展水平分析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下面选取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和内在潜力三个一级指标对开发区“内循环”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鉴于内资投资额指标相关性较弱,这里剔除掉该指标,然后采用如上的同样做法,得到的结果为南通经开区(0.73)、长春经开区(0.23)、南京经开区(0.19)、六安经开区(0.04)、连云港经开区(-0.33)、闵行经开区(-0.87),整体来看“内循环”发展水平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发展水平普遍为正,经开区内循环发展处于良性发展,排名见表4.
表4 “内循环”发展水平排名
根据旋转矩阵可知,因子1与第二产业收入占比、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主导产业产值占比高度相关,因而它能充分反映“内循环”发展中开发区经济结构特点,长春经开区因子1得分(1.105)远高于其他经开区,经济结构正向着更合理更协调方向发展,而南京经开区和闵行经开区应该不断充实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因子2与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高度相关,反映了开发区的发展规模;因子3与内资投资占比高度相关,反映了开发区内循环的动力,连云港经开区和六安经开区具有潜在的内循环驱动力。
(三)“外循环”发展水平分析
表5 “外循环”发展水平排名
“双循环”发展格局同时要兼顾“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下面选取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个一级指标对开发区“外循环”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南通经开区(0.63)、南京经开区(0.54)、长春经开区(0.4)、六安经开区(-0.32)、连云港经开区(-0.5)、闵行经开区(-0.75),整体来看“外循环”发展水平不稳定,经开区外循环发展中存在较大障碍,需要先解决症结点所在。
根据旋转矩阵可知,因子1与生产总值、销售收入、进出口额、出口额高度相关,反映了开发区的发展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开发区设立之初就是地方经济对外开放的平台,具有先行先试的带动效应,奠定了以对外发展为主的开发区发展模式,南通和南京经开区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六安经开区对外发展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索;因子2与第二产业收入占比、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主导产业产值占比高度相关,它反映了“外循环”发展中经济结构的问题。
(四)动态诊断分析
为了探寻开发区“双循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障碍,本文对2017年和2018年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
从分析结果来看,2017年和2018年经开区“双循环”和“内循环”发展趋势一致,整体呈现向良性发展态势,“外循环”发展趋势变化不明显。从经开区来看,这两年闵行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发展水平提升较快,连云港经开区和长春经开区发展水平几乎保持一致,南通经开区和六安经开区发展水平下降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于“内循环”发展水平的大幅下降引起的,可以考虑提高内资投资占比,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
三、结论
本文在阐释“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内在动力四个方面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角度细化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经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呈现低水平态势,主要延续以往以外循环为主的模式,内循环动力不足,还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度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需求,促进国内市场的大规模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