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藜蒿青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2022-02-19古松王建中杨波詹叶袁绍文张荆荆

长江蔬菜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枯病病菌杆菌

古松 王建中 杨波 詹叶 袁绍文 张荆荆

导读:近年来,细菌性青枯病已成为长江流域藜蒿新的重要病害,为害日趋严重,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大幅减产。为此,对湖北省藜蒿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为害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初步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藜蒿青枯病田间症状

藜蒿青枯病植株症状

长江流域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藜蒿,又名蒌蒿、柳蒿、青艾等,南京称芦蒿,武汉称泥蒿,阳新称湖蒿,是一种传统特色野菜,因其香味独特、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大众青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黄石市阳新县、武汉市蔡甸区、孝感市云梦县等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主要为害茄果类蔬菜,在藜蒿生产中并不常见,但随着藜蒿长期连作重茬,浇水施肥不合理,导致藜蒿青枯病为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藜蒿青枯病2020年在阳新县等地已见零星发生,2021年在阳新县、云梦县的发生面积分别超过30 hm2和20 hm2,已成为长江流域藜蒿生产中新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藜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发病症状

藜蒿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一般苗期不发病,成株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由上到下萎蔫,一般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如此反复,5~10天后全株凋萎不再恢复而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色泽较淡,最后叶片枯死掉落。青枯菌侵染藜蒿茎部维管束后,导致维管束变为褐色,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如将病株茎基部横切,放入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挤压,切面上溢出白色菌脓。发病后病株易拔起,根部皮层呈粗糙水浸状,湿度大时根部腐烂有酸臭味。

2 发病规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病原诊断,近年来在湖北阳新县等地发生的藜蒿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菌喜高温高湿和酸性环境,主要以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若无寄主可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以上,最长可达6年以上,在水田中较容易死亡。该病菌通过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多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和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导管内寄生,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使导管堵塞、褐变,阻断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造成植株萎蔫。

3 发病特点

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急、传播快、为害大、防治难,导致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连降大雨、暴风雨或雨后天气骤晴时,较易引发藜蒿青枯病。其中常年连作、偏施氮肥、通风不良、大水漫灌、排水不畅、地下害虫多是藜蒿青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因。据调查了解,在湖北藜蒿主产区,藜蒿青枯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方具有共同的种植特点,即常年连作重茬、化肥农药激素使用过量、大水漫灌普遍、生物有机肥施用偏少,而采用稻—蒿、瓜—蒿、菜—蒿等轮作模式的藜蒿种植地一般不发生或只有零星发生。

4 防治技术

近年来青枯病已发展成为湖北省以及长江流域藜蒿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菌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做好预防是关键。因此,藜蒿青枯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病虫为害,以实现优质高产。

4.1 预防措施

①培育壮苗 选用高抗、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或脱毒苗是控制藜蒿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应选用长势旺盛、茎秆健壮、无病虫害的藜田作为扦插苗的留种田。扦插蒿苗时可选用0.5%青枯立克(小檗碱)水剂150倍+芸薹素内酯10000倍混合液蘸根30 min。扦插前应剔除病苗、虫苗、弱苗。

②合理轮作 为有效防治藜蒿青枯病,应实行与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非菊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块可与水稻等作物实行水旱轮作,或者春夏季种植竹豆等绿肥养土。

③改良土壤 青枯假单胞杆菌喜酸性土壤,为抑制该病菌生长,蒿苗扦插前1个月深耕翻晒土壤或药物熏蒸土壤,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 kg或生物有机肥150~200 kg,草木灰或生石灰100~150 kg,使种植地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和发展,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藜蒿青枯病根部症状

④强化田间管理 推广深沟高畦栽培,开好“三沟”,防止田间积水。应小水勤浇,保持田间不旱不涝,墒情良好。若田间出现少量病株,应及时拔除,且在病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此时切忌大水漫灌,以免病害蔓延。应及时做好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防治,以免青枯菌从藜蒿根基部伤口侵入。保持田间清洁,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时应多施钾肥,少施氮肥、磷肥,可使用叶面肥或生物有机肥喷施,增强植株抗病性。

⑤药剂预防 在藜蒿生产前期未发病时,施用生物菌剂可有效预防和减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可喷施5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1500倍液,也可用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500倍液灌根,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4.2 药物防控

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0.5%青枯立克(小檗碱)水剂150倍液+80%大蒜油乳油1000倍液+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1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2~3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0.5%青枯立克(小檗碱)水剂150倍液+80%大蒜油乳油1000倍液+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灌根,交替使用,每穴250~300 mL,每6~7天灌1次,连灌2~3次。

藜蒿青枯病植株症状

猜你喜欢

青枯病病菌杆菌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主要烟草青枯病病圃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rpoB、gyrA、cheA基因在芽孢杆菌鉴定上的应用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转基因植物历史悠久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