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2022-02-19洪秀敏

教育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公共服务供给

洪秀敏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先机与重要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要实现乡村学前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是关键。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区域间、城乡间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短板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贫困等地区,这些短板不补上,让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健全新时代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必须着力破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瓶颈,瞄准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帮扶,加快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补充供给。

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必须强化保基本、守底线、补短板职能,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经费投入重点向相对贫困地区倾斜,聚焦贫困山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增强经费保障的稳定性。其次,在“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框架内,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政府要适当上移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中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市县教育财政事权,适度减轻县级支出责任。省级政府可根据实际综合考虑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学前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等,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按需合理布局,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

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面临很多实际困难。从需求方来看,城镇化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其子女也多被带到了城市,低出生率导致留下的人减少了。从供给方来看,贫困山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给园所布局和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因此,应切实结合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当地实际需求形成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办园格局。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应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完善县(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地方实际,及时修订和调整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推动城市居住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产权及时移交当地政府,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就近入园需要。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通过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村独立或联合办园、巡回支教等方式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效率供给。

首先,政府要优化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从宏观上确立区域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优次排序和比例。一方面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最急需、学位缺口最紧张的省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一位难求”问题,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以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以中央“输血”刺激中部乡村“造血”,逐步提升对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供血”能力。其次,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完善设施设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保教质量等的提升,避免高投入产生的投入冗余,增强按需供给、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再次,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将投入与产出联系起来,避免资金投入“一刀切”等不合理现象,保证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学前教育服务的效率供给。

提高职业吸引力,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供给。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有一支稳定的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作为人才支撑。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以来,乡村教师工资收入和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这份支持计划并没有明确包括幼儿园教师,当前乡村幼儿园教师在工资待遇、专业成长等方面仍然缺乏保障,获得感不高,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秀幼儿园教师“进不来、留不下、教不好”的恶性循环圈。因此,要加大对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加快补齐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短板。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和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艰苦边远程度和教师在农村工作年限,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岗位津补贴标准和力度,完善乡村青年幼儿园教师的户籍、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待遇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荣誉制度,将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进一步适度向乡村倾斜,对在乡村从业时间较久、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切实增强广大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乡村幼儿园安心从教,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使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9JZD049)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公共服务供给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