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丝文化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2022-02-19刘德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期
关键词:亚文化对策

刘德君

【摘要】伴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以及我国新生代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已经由过去的单向性向双向互动性转变。粉丝群体的行动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形成了一种亚文化类型——粉丝文化。本文以粉丝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粉丝文化的正负效应,探究粉丝文化走入困境的成因,最后,从国家机构、平台及偶像本身以及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粉丝文化;亚文化;正负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1.055

1. 粉丝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1 粉丝文化的内涵

粉丝,指某种特定现象、事物或人物的持续追随者,属于一种积极的生产型受众,往往拥有持续的情感倾向和特定的归属感。粉丝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指的是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属于亚文化类型的一种。这种现象发轫于青少年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求,并基于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

1.2 粉丝文化的正效应

1.2.1 粉丝甘当“数字劳工”,促进积极生产行为

“受众商品论”是由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广告时段或版面价值是传播产生的间接效果,媒介生产的节目、信息、娱乐等不是其主要商品,它们只不过是為了吸引受众而提供的“免费午餐”,受众才是媒介的真正产品。该理论在今天同样适用:数字技术的赋权使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得以衍生,粉丝参与式行为和参与式文化就是其中典型、广泛的现象。

从2004年兴起的《超级女生》到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粉丝的生产行为也伴随着选秀节目的变革发生了变化。比如从短信投票方式转变为通过网络“打榜、拉票”等。此外,粉丝不再是单一的倾听者、追随者,他们还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促进了文艺作品的多样性。

1.2.2 生产性促进粉丝及喜爱对象表现和创作的积极性

粉丝是一种积极的生产型受众,因此,粉丝所具备的生产性能够使其自发地对他的喜爱对象所生产的内容进行再次解读,并积极传播。一方面,这有利于粉丝自身素养的提升,通过生产行为,也能够促进粉丝拓宽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另一方面,粉丝的生产性和创造力能够促进偶像找准自身定位,激励其创造出更好的成果,促进良性竞争。

1.2.3 群体认同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亨利塔菲尔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类化指人们将自己编入某一社群,认同是认为自己拥有该社群成员的普遍特征,比较是评价自己认同的社群相对于其他社群的优劣、地位和声誉。此理论认为加入粉丝群体的成员认为自己拥有该社群成员的普遍特征,偶像的行为就是他们行为举止的标靶,因此对于偶像的认同也会激励其模仿偶像行为。通过群体认同,偶像的良好行为能够在粉丝群体中传递正确价值观。

1.3 粉丝文化的负效应

1.3.1 异化的粉丝经济现象,导致过度的消费主义

里斯曼将人们的社会性格分为三类,包含传统导向、内在导向、他人导向。其中,他人导向的形成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消费主义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机会和休闲的时间。曾经,人们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可能是扮演努力工作的个体,而在消费社会中,成为优秀消费者可能变得更加重要。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除物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满足。部分粉丝群体为了支持偶像,强制性要求新加入的粉丝购买或使用偶像所代言的商品。艺人为粉丝带来的艺术作品能能够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但当人们的喜爱和支持因为“粉丝”头衔而变了质,那文化带来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除了花钱为偶像助力、打榜等行为之外,购买和使用“偶像同款”、变相为偶像代言的商品助力等口号也在粉丝群体中广泛传播。粉丝群体中的青少年群体尚处于消费偏好形成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任何行为和观点可能都会影响其偏好的形成,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观念。

1.3.2 “流量至上”趋势解构优质作品质量

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明星的界定也有了新的划分,比如近年来出现了“流量明星”的定义。流量明星指的是靠网络起家获得大量网络粉丝然后成功进入市场的明星们,他们的成绩一般都以数据被展示。在网络时代,数据就是流量,流量就是市场竞争力。因此,各大影视公司为了追逐市场红利,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会“唯流量”论,而将明星的业务技能排在后位。这就导致“流量型”作品依靠流量吸引了众多粉丝及受众,而呈现出的作品却难以凭借其质量在市场上立足。因此,“流量至上”只会导致优质作品越来越少,磨灭创作者激情,也可能会刺激部分偶像热衷于提升自己的流量,而忽略了自身实力的提升,最终,粉丝和偶像双方对流量的追捧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1.3.3 追星形成“回音室”,降低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

新浪微博是粉丝追星的一大基地,其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为粉丝群体的狂欢化、组织化行动提供条件。在微博上,粉丝们的行动有统一的组织及要求,甚至语言都有统一的“饭圈语言”。例如,组织化的特点催生微博上的“微博控评”现象和“集体行动”。如果粉丝所在群体发起“控评”行动,那么他们对于信息价值的考量将变得单一,在群体压力之下对偶像及所在粉丝群体的无限盲从也会造成“回音室”效应,即粉丝只认同正面信息,反对一切不好的声音。

2. 粉丝文化走入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社会的高度媒介化使得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消弭

互联网刚开始普及时,粉丝对偶像的追捧方式一般为发送短信投票、购买唱片或影视剧,但社会高度的媒介化发展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使粉丝群体的现实认知变得模糊,久而久之,其在现实社会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2.2 青少年群体自我实现途经的缺乏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认同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群体的模仿”。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粉丝之所以会对一个既非亲情也非友情或其他关系的“陌生人”产生狂热的喜爱和追随,其本质上也是自我表达的另一种形式。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这种喜爱,是个人潜意识的幻想突然在某个人身上变成了现实。因此,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寻求自己与偶像的共同点,例如粉丝热衷于购买“偶像同款”;另一方面,粉丝会将自身并不具备、但渴望拥有的能力或品质迁移到偶像身上,即使偶像并不具備这种能力,粉丝也会自动为其戴上“光环”,即发生所谓的“光环效应”。

除此之外,社会主流和青少年群体之间缺乏共通的话语空间,这促使他们尝试通过媒介寻求和偶像之间的共同点或期望点,在偶像身上,他们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

2.3 “他人导向”性格为盲目模仿提供沃土

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培育出“传统导向”性格及“内在导向”性格,大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他人导向”性格。而且,根据Riesman提出的“关于他人导向的来源问题”,他认为:“所有他人导向的共同特点是同龄人成为个体导向的来源——所谓同龄人,是指通过朋友和大众媒介认识或间接认识的人。”这一论断为我们理解当下粉丝文化提出了可参考见解。正如所言,他人导向的的来源是同龄人,因此,部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体现出的盲目性特征有了两种来源,一是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另一个则来源于粉丝所喜爱的“偶像”本身。

3. 粉丝文化的优化路径

3.1 国家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当下流行的“饭圈文化”“粉丝文化”等,分主体、分责任地制定出相关的行业规范;同时,国家宣传部门或网信部门还应完善舆情反应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数据追踪等技术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多部门联动监管,避免粉丝行为极化甚至引发舆情事件。

3.2 平台与偶像自身

3.2.1 平台要制定管控措施

对于以微博为主的粉丝大范围活跃的平台来说,平台自身需要提出措施改善当下的粉丝文化环境。比如从源头对庞大的账号数量进行控制,调整账号注册方式,减少“一人多号”“一号多刷”现象。对微博粉丝社区内部的恶意激化类信息、传递错误价值观的信息等加以筛选和审核。

3.2.2 明星偶像要严格要求自己,为粉丝树立良好典范

明星偶像所在的经纪公司及文娱行业要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培养偶像身上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同时,偶像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粉丝树立良好的典范,用自身的优秀行为习惯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带动粉丝。

3.3 社会与学校

社会和家庭要积极进行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文化建设,寻求共通的话语空间,比如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诗词大会》节目以及《开讲啦》等栏目,此类正能量节目都是社会在寻求青少年群体的对话空间方面的积极探索。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与流行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正确地引导粉丝、规范粉丝行为,但要确保积极向上、健康的导向。

参考文献:

[1]张苗苗,王文斌.粉丝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带货的特点探析[J].记者摇篮,2020(11):42-43.

[2]赵向华.新生代文化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81-84.

[3]杨震震,霍雅婧.微博“粉丝文化”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与规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212-213.

[4]肖佳琦.国内粉丝参与行为的演变过程及其心理动因探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0(09):103-104.

[5]张严溢.从数字劳工角度看粉丝文化行为[J].记者摇篮,2020(06):155-156.

[6]马赫.明星偶像崇拜的失范与重构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亚文化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把脉“腐败亚文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