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文质观

2022-02-19张靖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颜氏家训

张靖瑶

内容摘要: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质观的背景。主要介绍了文质观的发源和南北朝文质观的发展。第二部分是对《颜氏家训》的分析。从《颜氏家训》的背景及内涵,分析《颜氏家训》中的尚质和兼文的主张的体现,颜之推认为,写文章要注重内容实质,还要兼顾文章的声律和辞藻。第三部分是对颜之推的文质观的分析。前人的研究仅局限于某部作品中文和质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颜之推的历史经历和颜之推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来分析颜之推文质并重的影响,即推动了六朝文学的变革,昭示出了自汉至唐文学发展的正确走向,唐宋文学正是在经历了文质调适后显示出来的成果,走向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而如何将其与颜之推的思想贯彻起来应用于现实社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颜之推 《颜氏家训》 文质观 尚质兼文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到隋朝年间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著家书。是颜之推技术个人经历、学识已告戒子孙的著作。文质观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从最初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到魏晋时期文质观念的确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兼文”观,形成了“尚质兼文”统一的辞章学主张。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文学特质的深刻体认。对内容与形式的重视,是颜之推深刻认识文学本质的结果。

一.文质观的源起

“文质”是中国文学理论中重要的文学范畴。文质彬彬,文质兼备,像是文质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地平线,不同朝代的文学风格,有的倾向于重文,有的倾向于重质,如白天和黑夜相互交替,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时有的文学流派提倡复古质朴,有时有的流派提倡华丽绮靡,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文质包含着“文”和“质”两个不同的方面。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是说一个人的华美外表,“质”则是说人的内在品格。这是一种解释方式。但以后的文论中所说的“文”和“质”,一方面是说人内在外在的质朴和华美。还有另一个方面的意思。即“文”指修辞、文采,是外在修饰的表达,即我们现在所讲的文章的形式;“质”则是指文章内在所蕴含的特点,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质朴。由此可以联系到文学风格的质朴和华美,是和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紧密相联系的[1]。

孔子的“文质彬彬”思想提出以后,庄子、韩非子、刘安、刘勰等都提出了“尚质”的思想。而颜之推则在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阐述了他的“尚质”思想,他认为文章是以质为主,先有质,后有文,即文章先有内容,后有形式。他的思想观点在《颜氏家训》中就有体现,如书中的的追求典正、避难求易、兼取古今、以意为主等内容,颜之推的“尚质”思想是修辞观的一种,是修辞理论的表达。颜之推不但有“尚质”思想,还在继承了孔子、刘勰、刘向等人的“兼文”观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的“兼文”思想,提出了“文质兼备”的辞章学思想[2]。

二.《颜氏家训》内容探析

(一)《颜氏家训》的尚质

尚质的思想很久以前就有了,最初的尚质观是针对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品质而言,是古人认为的一个君子处世的准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辞章学的发展走向成熟的时期,颜之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文质观点进行了更深入的发展。直截了当的说明:“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颜氏家训·文章》)颜之推将文质的修辞思想,用比喻的方式表述为:“理致”指條理道义,“气调”指气韵情调,“事义”指恰当运用典故,“华丽”指华美辞藻,理致和气调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方面,是讲“质”的,事义和华丽讲的是文辞方面,文辞为内容服务,文质兼备的主张。颜之推认为创作作品应以条理道义、气韵情调的内容为主,因此他把内容比作“心肾”,“筋骨”,把质当做文章的本质属性,而形式则是次要的,但这四者缺一不可,因而把文辞喻为“皮肤”“冠冕”。颜之推的尚质思想概括来说就是“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他在《颜氏家训》中就贯彻落实了他的尚质修辞思想。

《说文解字》中释“理”为:“理,治玉也”,本义是加工雕刻玉石,引申义为玉的纹理,进一步引申为事物有条理,有纹理,最后是引申为道理,义理等。

作家创作作品,无论是叙事,议论,应用还是抒情,其文章风格,结构,题材可能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义理情致,因为每个人创作的作品,都蕴含着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文理的学问。颜之推“理致为心肾”即以文章的条理道义为核心,是作家所写的作品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和根本内容,颜之推将它比作一个人最最重要的脏器:心肾,充分说明了其重要性。颜之推认为如果文章没有义理情致的深刻表达,文章也就没有了“灵魂”[3]。

颜之推认为,“理致”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思想的体现,不同文章的特点性质也都不同,因此修辞作品中的内容也各具特色。深刻的,优秀的主旨会历久弥新,给文章注入灵魂的力量,使其深刻性倍增。颜之推的尚质思想不仅有义理情致,而且还有气韵情调。

“气”在中国蕴含广泛,不仅是哲学中的意识,医学中的发挥机能的动力,在文学批评中也运用广泛,本义是“云气”,引申义为“气质”,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气韵风格,是文章生命力的内在基础。

所谓“气调”指的是文学或艺术上的独特风格,文章的意境或韵味,指文章整体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外在生命力的表现,是作家自身的气质,不同气质的作家在表达方式,体裁,修辞上也是大有不同,因此不同的文人所写文章的气韵风格额都不同,即写出不同“气调”的文学作品。

颜之推将“气调”比作筋骨,是支撑一个人身体的必要条件。文章应具有气韵品格,即当文章展现作家的意境、性格、精神特质,才能有文章独特的品格,意境和韵味。颜之推还十分推崇“三易说”,并在《颜世家训》中得到深刻体现,二十篇文章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颜氏家训·文章》)

颜之推的修辞风格是“典正”,即典雅而正规,“典”,本义指文献,典籍,引申义为文辞典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对“典正”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有《尚书》的词严义正,《礼记》的引经稽古,《诗经》的和谐委婉,以及《春秋》的叙录婉言。应注意“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也要力避“郑、卫”之音的奢靡之风。

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对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对北朝士族的谄媚之风,十分不满,他通过插叙的手法,描绘当时社会的人情事故。如《教子》篇云:“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把士大夫的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尚质”在书中的体现。

颜之推针对当时文学作品重辞巧的风气作出揭露和批判:“今世相承,趋本弃末,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颜氏家训·文章》)

颜之推认为现在的文章,都大多浮艳,用典繁,使才思受损,穿凿补缀不足,他希望对这种体裁有所改革,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强调尚质的修辞思想,希望改变当时奢靡无质的文风。

(二)《颜氏家训》的兼文

颜之推不仅主张“尚质”思想,而且还有“兼文”思想。“文”本意指花纹,纹理。引申为文饰,作者写文以发议论,表达情感,之所以能吸引读者阅读,靠的是丰富多样的文采,手法。“文”在这里也表示声律美和修辞美。理义为心肾,即人之本源,即文章之所以为文的核心,气韵则为筋骨,即为文章搭好结构,树起支架,而用典和语言则为外表,吸引人去阅读,使文字更动人。

“文”与“质”相对,是外在形式的文采。颜之推认为,写文章不仅要注重内容实质,还要兼顾文章的声律和辞藻。即在尚质的同时,尽可能适度地运用修辞手段,使文章的辞藻更华丽。颜之推指出:“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颜氏家训·文章》)“事义”是指恰当运用典故,指以典故比喻意义。“华丽”指华美辞藻。“皮肤”是包裹着人内脏骨骼的,说明其为质服务,给内容加上一层保护,把事义比作成“皮肤”,说明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冠冕”是冠帽的总称,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佩戴,把辞藻比作冠冕,是指辞藻会使文章更华美,更高大上,所以要兼文。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多用典故和修辞,对于那些众所周知的,则会略说,对于有些他想加以强调的,则会详细说明。比如在《教子》篇,用齐武成帝三儿子琅邪王的典故:“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颜氏家训·教子》)

他叙述典故以后,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即在教育子女方面,人们溺爱子女,很难做到公平,从古至今便是如此,这个举动是十分有害的。随后他又辅以四個典故“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即共叔段、赵隐王赵如意、刘表、袁绍的故事来加以强调。

三.颜之推文质观的影响

自南北朝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认为此书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被后世广为征引,反复刊刻,历经千余年而不佚,这不仅是一部致力于家庭教育的读物,也有颜之推的文学思想的集中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文的抒情审美作用的影响

文以致用和实用主义的重质思想,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文论中就有人提及,然而鲜有人提到文学的抒情审美作用。颜之推对文章的价值和作用作了具体说明,不仅强调了实用性,还强调了审美作用,观点更为进步。颜之推在《文章》篇中集中同样强调了他的文学思想,认为文章能够“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即具有彰显仁义,发扬功德,治理百姓,建设国家等多种作用。这一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的思想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颜氏还提出“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他认为文章能够陶冶情操,增加审美感受,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颜之推真正注意到文学的审美作用,因此观念更为先进成熟。

2.实用主义影响

南北朝时期多数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士族写文章多抒发富贵闲愁,颜之推在朝为官,目睹这一现象,十分不满,欲“辨正时俗之谬”,变革这种不良之风,因此他强调读书写文章必须为社会政治服务,重实用性为主,他的这一主张,不仅使他的仕途长久,而且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坛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尚质思想在随后的时代中一直流传了下去。

3.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颜之推的文质兼备主张,成为南北文学融合的取法标准,也昭示了汉唐文学发展的正确走向。

他所倡导的文质并重的文质观,是对文学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做出的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直接推动了六朝文学的变革。说推动了六朝文学的变革,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在理论上对六朝文学的发展,甚至对唐代诗歌和宋代词的发展都做了直接或间接的准备。

由此可见,南北朝文论中文质兼备的文学理念,其实昭示出了自汉至唐文学发展的正确走向。 以南朝作为基点上溯下延,自汉至唐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质文互变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在质文间求平衡,作调剂,最终走向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唐代文学高峰正是在经历了纵向的文质互变和横向的文质调适后显示出来的辉煌成果。

4.文质融合的影响

颜之推认为在内容气度层面,古文是胜于今文的。古人的文章,气势宏大,潇洒超脱,给读者以生机勃勃、个性鲜明、才调纵横之感,“气调”高雅,其体度风格和现今文章差别很大。但古人文章也并非十全十美,如在遣词造句、过渡钩连等方面还很粗疏质朴,不够周密细致。而颜之推所处南北朝时代的文学作品,音律和谐押韵,辞句工整对称,避讳精细详密,形式之美跃然纸上。基于南北文化融合和政治统一的历史趋势,面对南方趋新——文风浮靡华丽,北方守旧——文风气质理深的现实状况,辗转于南北两朝的颜之推主张南北文风对话与调和,而不是冲突与对抗,兼顾古文内容之长和时文形式之美,调和古今兼综南北,对修辞研究作出了承上启下的理论贡献。

可见,颜之推的最高审美理想是文质相称,他既重“事”而又重“辞”,既重“质”而又重“文”的。颜之推的“文质”论虽是对孔子的“文质”兼备的美学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挥,但中国古代美学史发展到魏晋时期,象他这样系统而较全面地论述“文”与“质”关系的问题,并体现在其著作里,还从没有过。这可以说是扬雄对于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在颜之推之前,从孔子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人做文质的研究,但是,都没有颜之推所提出的清晰。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运用的“心肾”“筋骨”“皮肤”“冠冕”做了四个比喻,不但凸显出来了质的核心,同时也注重文的重要性。颜之推的尚质兼文主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熏陶、南北朝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纠正当时社会文风不正的责任感的原因。直接推动了六朝文学的变革。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在理论上对六朝文学的发展,甚至对唐代诗歌和宋代词的发展都做了直接或间接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运熙.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J].文学遗产,2002(5).

[2]刘凡羽.论《颜氏家训》的内容与文体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顾向明,王大建.《颜氏家训》中南北朝士族风俗文化现象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颜氏家训》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
《颜氏家训?勉学》中的阅读观及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
《颜氏家训》单音介词研究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论《颜氏家训》对现代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启示
颜氏家训千古传
立足新课标解读《颜氏家训·文章》的作文教学思想
论《颜氏家训》对语文阅读方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