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适应性研究
2022-02-19李芳
摘 要:本文针对疫情防控常态下毕业生就业下滑趋势明显的现状,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方面,通过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进行实证研究。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目前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在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毕业生网络求职的适应性不强,求职招聘平台建设方面不足是制约就业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从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的适应性方面,提出高校毕业生应自身更新求职就业观念,加强网络求职就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途径,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求职的能力,增强其网络求职的适应性,实现疫情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就业大突破。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C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7312(2022)01 - 0127 - 08Research on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Online Job
Abstract: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bvious decline in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under the 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is paper conducts empirical research through questionnaire sampl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in term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online platforms.After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urvey data,the main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tha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the adaptability of graduates’ online job hunting is not strong,and the lack of job hunt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estricting employmen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online job hunt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suggesting that 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update their job hunting concepts,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online job hunting and employ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strengthe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online job hunting,enhances its adaptability for online job hunting,and achieves a breakthrough in online job hunt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normal situ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college graduates;online job hunting;adaptability
0 引言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肆虐,疫情防控轉入常态化。高校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开展线上教学,启动线上云端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搭建就业网络招聘求职平台,推动毕业生就业。陕西省教育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高校就业联盟”,搭建就业协作平台,构建就业网络平台系统,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校园网络云端招聘会,开展线上云端就业指导与服务。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已基本成形,网络就业工作现在成为常态。
我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起步比较晚,而且发展不平衡,随着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程度而呈现出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北上广、沿海地区相对起步早,发展快,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求职就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缓慢。
在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少,在中国知网中,以“重大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为主题搜索,内容相关的文章就3-5篇。以“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为篇名有9篇,为主题搜索有60篇;以“毕业生网络招聘”为篇名搜索有17篇,为主题搜索有53篇;以“高校网络招聘”为篇名搜索有23篇,为主题搜索有56篇;以“网络招聘”为篇名搜索有1 097篇,为主题搜索有2 198篇。大部分研究成果多在关于公司、企业的网络招聘。经对有关毕业生的网络招聘文献梳理,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2015年以后的研究成果较多,重大疫情期间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②研究成果介绍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基本现状,人才市场结构现状较多;③研究大多是关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而且比较同质化,属粗放型的研究;④在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需求的研究上,注重人际沟通,工作经验,性格分析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从职业岗位的角度研究人才应具备的就业胜任能力、素质等;⑤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的同质化较多,从具体领域、岗位、工作等细化程度,研究的不多;⑥校园网络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介绍的较多;⑦介绍国外高校毕业生运用网络求职研究成果较多,运用SNSs研究人才识别及理论、分析技术较多;对于P - J匹配,P - O匹配研究的成果较多。
总之,网络求职就业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是一个趋势,疫情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趋势的发展,高校就业服务应转向网络求职就业服务上,深化网络求职就业的研究。
1 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就业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求职就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辅助。但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来说,疫情前传统的线下招聘会,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新冠疫情的袭来,彻底颠覆了高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习惯和应聘方式,高校就业服务和用人单位人才招聘全部移到线上云端,“大力推广以“云招聘”为主要特点的网络招聘模式,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网上对接”[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课题。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 874万人,不仅规模最大,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加 40万人”[2],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达34.2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疫情对“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产生较大影响”[3]。
为了解疫情期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参与网络求职的情况,及时掌握新情况和新问题,设计了疫情期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就业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调查形式进行。问卷设计的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以确保问卷数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学工部、二级学院管理人员、辅导员、教师等人员进行深度访谈。
1.1 疫情下网络求职就业的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在“网络应聘经历”方面见表1,被调查者中有1-3次网上投简历经历的有24.76%;有过4-6次网上投简历经历的有16.67%;有过7次以上网上投简历经历的有22.38%;没有尝试过网络投简历经历的有3619%。可见多数毕业生通过网络投寄求职简历,而且投放简历集中在1-3次及以上。
在实际的就业情况方面,数据显示有34.29%的毕业生正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已找到工作的有26.2%,已发送简历并在等待回复的占到3.8%。总体来说,毕业生网络就业情况不甚乐观。
1.2 毕业生对于网络求职就业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首先,对于网络求职信息关注度。在对高校毕业生“日常是否会关注网络招聘信息”调查询问时,有40.95%的毕业生的“求职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50.95%的毕业生“偶尔也会关注网络招聘信息”。总体有91.9%的毕业生表示会关注网上招聘信息,并主要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和综合类招聘网站[4]获取招聘信息,这说明网上招聘作为一种新的求职渠道已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可。
其次,关于在疫情下毕业生的求职方式。见表2,调查中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视频专场”的毕业生占50%;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双选会”的毕业生占46.67%;选择“通过线上招聘网站投递简历”的毕业生占42.86%;选择“参加企业自行组织的线上招聘”的毕业生占26.67%。
对于参加“视频面试”情况,见表3,15.7%的受访者表示“视频面试”达到了预期效果;23.8%的受访者认为“未达到预期效果”;60.4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视频面试。这反应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线上求职这一就业渠道并积极投身于网上应聘;部分毕业生积极参与企业自行组织的线上招聘更是表明,毕业生在线上求职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视频面试”只有15.7%的达到了预期效果,表明学生在视频面试方面缺乏经验,有待进一步培训。
最后,调查显示“网络招聘中遇到的困难”,在表4有:“不知道在哪些平台收集招聘信息”、“不知道如何识别平台信息的可靠性”、“对网络面试的知识技术掌握不够”、“网络合同签约中的法律、技术等特别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等等。这表明毕业生仍欠缺网络专业知识技能,难以有效参与网络应聘。另外,“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5],毕业生非常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或被他人恶意使用。
1.3 毕业生对网络求职就业的评价
关于网络对求职就业的作用。据调查数据显示,68.1%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招聘具有一定的作用”,18.95%的受访者毕业生认为“很实用”。在网络招聘的优点评价方面:61%的受访者毕业生认为网络招聘“覆盖面广”;49.05%的受访者认为“时效性强”;40.48%的受访者认为“成本低”;3381%的受访者认为“节省时间”。
受访者对为网络平台也有很多负面评价。从表5可以看出,61.42%的受访者认为“易被垃圾信息骚扰”;53.8%的受访者认为“信息真实度低”;在网络招聘“针对性”上只有12.38%的受访者认可。
2 疫情下网络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面试不适应签约成功率低
调研数据表5显示,有29.52%的受访者認为“网络签约成功率低”。在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主要是借用互联网渠道进行就业求职应聘和面试。但是,由于部分毕业生不适应网络招聘的形式,以及受网络卡顿的影响,往往担心会因非自身原因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加上对网络招聘流程和面试等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使得毕业生认为网络签约成功率低,求职体验不甚理想。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毕业生反映,网络签约不同于线下签约,没有真实感;并且签约的手续流程较为繁杂,会担心因为经验不足、签约合同条款不明晰,遭遇赔付违约金的困境。可以看到,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刚刚迈出校园,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完全适应较为复杂的网络签约手续流程。
2.2 有效识别和收集网络招聘信息困难
调研数据显示,只有40.95%的受访者毕业生总是在网络上关注求职信息,50.95%的毕业生“偶尔也会关注网络招聘信息”,8.1%的受访者甚至不会通过网络渠道关注就业信息。
在访谈中,毕业生反映不是很了解获取网络招聘信息的渠道,并且很多网络招聘平台上的信息模糊、招聘信息更新漫长、甚至存在虚假信息;在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咨询相关岗位时,常常没有回复、或者回复延时较长,或者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因此,目前毕业生收集和识别有效网络招聘信息存在困难。
2.3 网络面试沟通困难
访谈中,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没有视频面试的经验,表3数据显示,60.4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视频面试,对于网络招聘的多样化方式不熟悉。课题组调研中了解到,毕业生在因为对面试技巧等掌握不足,过于紧张,网络面试时会感觉不能完全弄清用人单位的问题意图,导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与用人单位沟通困难。这说明我省毕业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网络面试与笔试的相关技术知识,使得毕业生会觉得出现面试沟通困难的问题。同时,毕业生求职者也因为企业反馈求职时间较长,也失去了信心。总之,由于缺少直面互动与沟通,使求职者一直陷入被动的局面。
3 网络求职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 网络就业又称网络招聘,也称电子招聘或云端招聘,指用人单位借助互联网以与求职者进行线上交流互动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新型招聘方式。所谓“借助互联网”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进行一系列前后相继的招聘活动,包括在本单位网站、第三方专门招聘网站或微社交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与求职者进行线上交流;线上收集筛选简历;线上个人信息审核;视频面试;网上签约等。
3.1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求职就业渠道,扩大了就业机会,彰显了就业公平 传统线下招聘的受众范围取决于活动宣传范围、宣传力度以及求职者的参与度。传统的招聘方式只是针对一种或几种职位招聘,而网络招聘则“是一个集合了几乎所有职位所有公司的招聘大平台”[6]。而且网络招聘的受众范围也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招聘信息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其所面对的是所有对此职位感兴趣的求职者。高校毕业生可以按照职位类别、地区、薪金待遇等条件来进行主动搜索获得招聘信息,这不仅为求职提供了对等的职位信息,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就业的公平性,同时也扩大了求职者的选择机会。网络招聘从过去的“面对面”到现在的“屏对屏”,方便、快捷,毕业生不出门在家就能拥有更多的选择,完成求职。正所谓“云上择业天地宽”[7]。
3.2 提升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时效性
传统线下招聘对时间要求严格,即求职者必须在用人单位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现场参加招聘会或面试。但由于求职单位与求职者所在地或许存在不一致,所以求职者为参加面试必须提前安排好时间和行程。而线上云端招聘借助网络,“求职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招聘信息,更加自由,不用占用太多时间”[8]。用人单位与求职者进行远程交流、面试、签约,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减少了外出参加招聘会的往返行程与时间,毕业生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就业招聘会,提升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效率和机会。
3.3 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岗位
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人才竞聘的前提是对招聘岗位做要素分析,对招聘岗位与自己的专业、能力、意愿等作人职匹配分析比较,精准把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前景发展等要素与自身综合素质的相关性,进而做决策分析,或者调整自己的就业竞聘标准,从而在较大范围内精准寻求岗位。网络求职就业可以通过网络更为细致的去了解招聘岗位的具体情况,并与相近或相同职位进行直观对照,从而更加具体化,精准化的选择比较满意的、比较理想的、“最合适”的就业岗位。
3.4 为毕业生求职就业节约了成本
对于求职人员而言,“求职是一项很复杂的消耗时间精力且不能保证成功率的双向选择过程”[9]。传统求职者参加就业招聘的常见方式就是去招聘会现场,了解招聘信息、咨询人才招聘的领域、岗位、工资待遇、工作地点以及对求职者的专业、学历等需求信息;向招聘人员咨询;工作意愿面谈;初步面试等。如若参加外地招聘会需要购买火车、飞机等交通费、住宿费,需要一定的花费。网络求职就业,“毕业生所要花费的大多只是下载用人单位招聘简历的费用”[10],不用亲自去异地求职,而且面试是“在家里视频面试,也没有去现场那么紧张”[11]。这种方式可以为毕业生异地求职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减少了求职多重压力。
总之,新冠疫情突发至今,线下求职受限,网络招聘临危受命,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新方式,线上云端求职招聘成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首选和主渠道。这一变化和发展,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来看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疫情从一定意义上对网络求职就业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网络也将成为其主流途径和首选方式。
4 疫情防控常态下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就业的对策建议4.1 转变求职就业观念,适应求职就业新模式
一直以来,毕业生的求职就业方式主要是参加线下招聘会或面试等,而网络求职仅作为求职的补充手段而存在。但是受新冠疫情和互聯网发展的影响,云端线上招聘成为人才选拔的新趋势,网络面试、签约也不再是文本概念。根据一家咨询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称,“《财富》全球 500强中使用网络招聘的已经占到88%”,亚太地区有88%的公司采用了网络招募的方式”[12]。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企业招纳人才的基本方式。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接纳网络招聘,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线下求职的单一方式。高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求职观念,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网络招聘与应试新模式。
同时,毕业生也要转变求职就业观、择业观、要剔除“要在大城市混”、要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3],要树立远大的就业理想与目标,要把自己的择业意愿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祖国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青年学子要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的幸福。
4.2 面对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自我,认识外界工作世界,做好网络就业基本功 就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大学生一种能力的体现和展示,也是大学生自我认识,寻找社会定位的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首先,要充分客观的探索自我,发觉自己的优劣势,是选择职业的前提。毕业生在求职找工作的路上,最重要的是探索认识自己,自我探索能够帮助自己理性定位职业目标。一个完整的自我探索内容包括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4个方面。特质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稳定的特质,包括兴趣、性格、行为表现、价值取向等思想和行为模式,而职业也具有稳定的要求如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等”[14]。因此,毕业生要全面、客观、充分认识自己,借助“霍兰德六角模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兴趣,借助“能力三核理论”了解自己的能力,借助自我觉察、他人测评、职业测评等方法进行自我探索,全面分析、认识自己,实现职业精准定位。
其次,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专业具有知识型、技术性、持续性的特征。专业与网络求职择业是具有紧密的联系,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学专业所谓的“冷”与“热”只是与行业变迁有关系,并不是职业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网络招聘需要的人才标准是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更需要复合型、学习型人才,岗位适应性快的人才,即使专业不对口,毕业生要有较大的视野,以发展性的眼光评价自己的专业,综合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点,为网络求职做好基础性功课。
再次,高校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了解外部工作世界是求职择业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内容,是一个人实现其职业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对于毕业生求职择业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工作世界显得有些神秘”[15]。因此,毕业生要着重从行业、职业、岗位等3个层面,以及具体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变化的工作世界“所需的技能、环境、福利、发展等”,具体岗位的工作形式、工作地点、工作内容是否固定等具体内容来了解外部工作世界。毕业生要通过职场人士、亲朋好友等途径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或职前实习等方式,多层面了解、认识外部工作世界。
总之,毕业生要做好人职匹配分析研判。霍兰德对人格特性与职业进行了分类匹配,提出如果人的特性和职业的特性是吻合的,那么双方都会感到满意。在网络求职实际中,毕业生要在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外部工作世界的基础上,可以运用霍兰德的“生涯选择配合论”[16],把自己与工作世界二者相互比对,综合分析、研判、行动,以“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17]为原则,慎重做出“比较合适的职业、岗位选择”,确定自己的网络就业。
4.3 学习网络应聘知识,提高线上求职技能
网络是由若干元器件或设备等连接成的网状的系统,是我们获取知识、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从根本上,网络只是一种学習和交流的工具,网络的应用只是一种技术技能。常言说“孰能生巧”,因此在网络求职就业中,首先,要学习、熟悉网络应聘知识。熟悉网络招聘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网络招聘流程,网络招聘流程主要包括:选择求职渠道、自身求职意向分析、识别招聘信息、线上投递简历、参加网络面试、甚至包括线上签约等。不熟悉流程则难以有效准备,也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与不安从而影响线上求职。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了解招聘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范等。如人社部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19];某些省市、地区启动“E路同行、职等你来”信息共享机制措施等。也包括临时补救性措施,如陕西促返岗、保重点、全力以赴稳就业[20]。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落实单位后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21]。以及国家要求“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22]等。这些政策信息能够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意向决策提供政策红利与行动指南。
其次,毕业生应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招聘技能,为网络求职就业做好技术准备。学习使用网络知识、技术,培养网络信息收集能力、网络信息真伪识别技术;掌握运用应聘面试,切换画面、插播视频图片等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签约流程、协议内容、风险因素以及安全保护性等预防措施与技能。这些对提升签约率以及签约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再次,毕业生要学会网络沟通,熟悉“网络面试一般采用问题型”[23],掌握一定的表达技术。网络交流与面试,时间相对较短,网络视频画面的范围受限,手势、坐姿等肢体语言,以及服饰等辅助表达方式运用较少,双方多是运用语言和面部表情辅助表达。那么,毕业生要充分的与对方交流沟通,就必须凸显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要学习、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谈话的话术等,为网络交流与应聘面试提前做好充分的功课准备。在网络应聘中关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59%的受访者认为是“沟通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学习掌握常用的求职技能。包括从内到外的全部技能:思维方式、逻辑路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心理素质、衣着打扮技巧、表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等等在内的面试必备技巧。如面部表情的目光、微笑,“要把握好交往最初7秒的表情,以最佳表情示人”[24]。总之要努力呈现出自己的最优状态,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以使自己在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第五、网络求职就业中要加强防范意识,谨防求职陷阱。毕业生要有防范意识,了解一些缺乏诚信的用人单位常用的欺骗手段。一般包括岗位名称陷阱、高新陷阱、押金陷阱、试用期陷阱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毕业生求职时,要保持冷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分析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岗位、资薪要求。对网络招聘信息要仔细核实,全面搜索排查信息真伪,既要预防某些“李鬼公司”[25]自身状况与发布信息不匹配而误入传销组织;又要预防“实际岗位背后的陷阱”[26]。在签合同时,把握“两大原则”,“不随便签字、不缴纳任何费用”[27]。
最后,毕业生相互之间要信息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学会与别人分享共同的东西。优秀的网络求职做法、面试技巧等,大家可以“抄作业”,然后借鉴学习,创新自己的特色,在网络职场拿出看家本领,综合驰骋,寻找自己心仪的职位。
4.4 毕业生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网络应聘中专业能力才是实力,用人单位首先需求招聘的是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对口的,招聘进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专业人才。用人单位通行做法就是,新招人员入职后,一些单位进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内容包括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心、工作作风等,但一般单位不可能对于人才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调研中,关于网络招聘对于应试者的素质要求,数据显示,72.86%的受访者认为“要有专业知识”。可见,专业知识的学习、文化课成绩在人才招聘中是首要参考因素。另外,毕业生还要学习、掌握与职业有关的相关知识,“知识是职业胜任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要做到职业胜任,相关的知识储备很重要”[28]。
其次,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在网络求职交流中,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会与应试者进行一些交流与讨论,比如对某一项工作的想法与考虑,对一个业务问题的看法与解决办法等工作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专业知识与技术,更是需要实践技能与长期的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才能更好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拿出操作性、可行性较强的实务方案,提出务实、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调研中对于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要求,6286%的受访者认为“有实践和工作经验”。因此,大学生应苦练内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提升求职就业的能力。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科技的发展,网络求职就业将成为未来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也将是未来高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主要方向。从2020年至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云招聘已成为企业人才招聘的主流,高校毕业生要增强自身的适应性,要用好做好“这朵网络招聘的“云”[29],线上线下齐发力,就一定能答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道必答题,把招聘“云”变成一朵“祥云”,助力高校毕业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李长安.疫情冲击下,如何稳就业[N].环球时报,2020 - 03 - 14(007).
[2]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中国青年报,2020 - 03 - 09(008).
[3]程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Z2):40 - 42.
[4]钟风云.网络招聘与大学生网络求职情况分析[J].黑河学刊,2020(01):177 - 178.
[5]赵跃辉.网络求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2020(11):235 - 236.
[6]李文卓.浅析网络招聘相关流程的问题及对策——以億达信息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09):6 - 7.
[7][11][29] 李茹佳.云上就业天地宽[N].河北日报,2020 - 03 - 26(001).
[8]马志远.“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9):200 -201.
[9]王洪艳,谢东洋.浅议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6(08):94 - 95.
[10]赵禹婷.我国网络招聘市场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9(05):243 - 244.
[12]阮荣彬.浅析网络招聘现存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0 - 221.
[13]刘俊彦,朱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于我国青年政策的完善[C]//刘俊彦,朱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3):40 - 46.
[14][15][17] 陈曦、尹兆华.学生生涯辅导教程[C]//陈曦、尹兆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9 -220.
[16]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C]//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122 - 123.
[18]人社部.“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就业促进司网站,2020 - 03 - 31.
[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20〕6号文件,2020- 03 - 18.
[20]孟珂,付玉玮,姜明明. 陕西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N].陕西日报,2021 - 07 - 19(002).
[21]舒忠.经济化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对策与联动机制探索[J].营销界,2019(20):257- 258.
[22]刘俊彦.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与我国青年政策的完善[J].人民出版社,2019(03):44 - 45.
[23]彭淮光.大学生网络应聘技巧[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95 - 96.
[2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婚姻家庭咨询师[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9:402 - 410.
[25]李文卓.浅析网络招聘相关流程的问题及对策——以亿达信息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09):6 - 7.
[26]韩丹东,陈遥.求职者讲述网上招聘背后种种陷阱[N].法制日报,2017 - 08 - 07(005).
[27]李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1.
[28]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156 - 160.
(责任编辑:严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