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2-02-19曹梅

文理导航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能力

曹梅

【摘  要】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贴近生活同时又存在无限奥妙的特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可以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推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地理新课标的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依托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促使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地理课堂的第一要务,把握好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利用地理课程中的丰富资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地理创新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历史知识积累的同时,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能力;培养

一、初中地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步褪去了小学时期的稚嫩,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思维层次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不同的学生面对学习时有不同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把握好育人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又要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创新能力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可以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创新也是民族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所以创新教育势必要得到各个学科的关注并融入到新课标中,教师要把控好课程改革的整体方向。创新能力如今已经成为地理新课标的一项根本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对历史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也必然要受到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科学习的趣味性及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学生对学好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可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为了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把握好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和内涵,着眼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优质又舒适的成长环境。

二、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原则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抓住机会和挖掘资源,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不仅可以从地理学习中收获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创新能力的带动之下促进自身的的全面发展。为促进地理新课标的落实,保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效果,教师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要求: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运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只是运用单一化的教学策略,而是要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层次和发展需求革改教学方法,为学生迈上成功的道路奠基,并在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创新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所以,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自身的应试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和坚持拓展创新的教育观念,把创新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确保育人质量。三是总结创新经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为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效果,正确的做法就是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从而发现适合每个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策略。

三、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践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创新兴趣

地理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在于对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从地理教材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教材内容的设计相对抽象,想要让学生对地理课程生成兴趣,推动学生创新动力的增长,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方法,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在探究地理奥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依托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直观感知地理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二)创设教学情景,活跃创新思维

地理是兼具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学科,所以显现出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加上知识内容豐富深刻,为学生探索、了解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在面对抽象化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不有效调整教育方法,忽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启发,则会以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情景的有效设计和融入,不仅可以简化地理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三)优化提问设计,发展灵活思维

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来自于大胆的质疑,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质疑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质疑能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铺垫。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结合这样的特征,教师可依据教学要求,恰当地设置悬念和提出疑问,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在踊跃思考中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掌握效果,教师要避免直接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否则很容易因为过于枯燥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更会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且这些问题一般都属于封闭性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即可,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提出一些比较有创造性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问,还能够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探究欲,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学西北地区的干旱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目前西北地区的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日常生活,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提问,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的问题也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借由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稳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变教学为导学,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想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变为导学,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的模式。教师要通过抛砖引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教师要转变以自身为主体的错误教学思想,将教学变为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指向性地进行学习,完成连贯性的创作思维,认真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出某一个观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当发现教材中有模棱两可的观点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去讨论和解决。比如,在讲解西欧的知识点时,包括西部、东欧和西欧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仔细听课,在课堂中一旦涉及关于欧洲西部的内容时,学生就会开始思考并产生质疑,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课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欧洲西部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欧洲西部指的是西欧的发达国家。在导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对于一些发散性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幼稚的想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否定,而是要用正面、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并用语言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讲到南极大陆为什么被称为白色沙漠时,有的学生会认为“南极都是冰雪,为什么会叫沙漠呢”,此时教师不要直接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可以经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南极的气候特点,学生自己分析南极的气候特点之后,自然而然也就能够理会到这一比喻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应的名人故事来进行教学,从而给予学生启发,提高其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用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其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鼓励动手操作,引导想象创造

大量的教育实践研究显示,想象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动手操作是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地理教学中虽然有很多现成的教具,但这些现成的材料并不能替代学生的亲手实验操作,想要让学生把双手和大脑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就必须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意和才干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安排动手操作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

(六)重视地理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地理是一门和人类活动及大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课程,涉及的事物与现象多种多样,但有不少事物与现象是学生不能够亲自经历体验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间接的方法让学生接触地理,并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的本质。课外活动非常灵活生动,还能体现出极强的趣味性、实践性与科学性,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地理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地理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积极依托地理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平台,增加地理教学的丰富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喜好组建地理兴趣小组,比方说天文气象观测组、环境保护组、水文地质调查组等,并在小组建设过程中经常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小组中展现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和创新设想,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整合。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已然成为新课标改革的关键课题,融入初中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自然也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逻辑性突出,这无疑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达成地理教学新目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提高地理学科教育质量的同时,体现地理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韩翠霞.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09):121.

[2]常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2):37.

[3]龚翠.刍议初中地理在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74.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新课标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