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2-02-19马秋芳

文理导航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

马秋芳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推广及深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高中地理教学,能使课堂教学范围变得更广,可以让学生更为自主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更为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价值与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

高中地理教材在编写中,每一个章节都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其主要运用文字、图片、色彩、符号等内容,反映出大脑的发散性思维,并以图的形式呈现,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能使其在学習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将思维导图引入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重难点,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把握主题,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分析中总结出章节内容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高中生地理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活中,能帮助学生及时梳理并归纳重难点内容,并借助框架结构的形式将全部知识展示给学生,学生也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种教学法,会让学生的分析及逻辑归纳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相关知识模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是成功课堂的法宝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将之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地理知识点讲解的细致化与全面性。这就要求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完成教案的设计工作,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地理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挖掘主题意义,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更加地清晰,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制胜法宝。

(三)提升课后复习效率

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大部分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以及背诵,一些教师会沿用固化的教学方式,强制性地让学生背诵下这些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形成抵触、厌恶等不良学习情绪,并不能达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需要背诵的内容会比较多,所以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复习以及背诵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巩固这部分知识,其所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比较多,且知识结构尤为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下复习或者背诵时会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课下记忆及背诵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将其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有效整合新旧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复习的阶段达到系统归纳知识点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复习,进而提高整体复习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课后复习的难度,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郁的探究欲望以及兴趣,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课前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知识有零散性的特征,会分布在教材中的各个部分,但是章和章之间的连接关系会较为紧密,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教师就应当在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区分书中的相似概念,分析难度较大的概念,将这些概念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模块的知识的印象。比如,讲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时,教师要提前设置好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时用语言解释相关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对地面所产生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具体的地理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逐步展开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探究精神。教师可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把“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相整合,制作思维导图。“大气环流”是带有规律性、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而“热力环流”则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所形成的一类空气环流状态。在解释“大气环流”及“热力环流”时,要配置相应的图形以及题目,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及复习中能够及时明确这部分知识的要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区分相似概念知识点时,还应当引导学生把自身预习的收获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现出来,采取树状图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就气压、温度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查缺补漏,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及预习状况。在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可布置好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依次画出来,学生可以把教材中提到的名词配上图片进行记录,这种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会让学生产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另外,这种图像记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学生在图片的下部写上自己理解的内容及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可以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特征,应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这样能够达到高质量授课的目的。根据地理这门学科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及识图能力,若仍旧沿用固化、单一的授课方式是无法满足学生发的展需求的。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预习状况,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导图的使用会让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变得更高,还可以提升其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课堂上,学生在记笔记方面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比较大,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拖慢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也很难给学生后续的复习及知识整理提供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方式引领学生一同应用思维导图去记笔记,让学生能够细心聆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从中提炼出关键字以及重点词句,让其能够将相关的知识内容构建起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整理及逻辑分析意识。

(三)在课后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结合艾宾浩斯记忆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复习和预习是和学习同样重要的过程,复习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复习时都会频繁产生遗忘知识点、不知从何处开始复习等多类问题,且不能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会导致其无法正确区分知识点,特别是在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中。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在课前预习中以课堂教学为基准,并抓住课后复习的契机,转变传统背诵式及习题式的教学理念,应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发动大脑联想地理知识,将多个知识点整合在一处。例如,讲解“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通过分析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使用基础的资料阐述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感受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了解水资源可持续化发展的管控措施。教师要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经由案例分析及活动等种类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能够懂得基础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联想、分析实际生活现状,探究水循环的意义,并思考海水运动的相关分类及运动规律影响,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等内容和各个知识点相连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并记忆和水运动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将各个知识点紧密地连接来,逐步构建起逻辑严密及完整的知识架构。

(四)在习题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是教师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在习题讲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案,为下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依据。但目前,高中地理习题教学存在课时少、任务重、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习题讲解泛泛而谈,没有突出重点,学生在习题训练课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学生在同一类习题中反复地犯相同的错误,习题解答能力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善于利用思维导图优化习题教学的方式,可在习题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本质,使其能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以“常见地貌类型”为例,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习题:

1.观察图1,是一张20元的人民币背面,该版面中的景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桂林山水,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其特点是山青、水秀、洞奇,请同学们思考这张图中的景观属于什么地貌?你是如何判断的?在该地貌中适合发展哪种或建设什么?

2.观察图2,是一张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景观图,其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水位季节变化大,请同学们思考丹娘沙丘的成因是什么?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来自于哪里?丹娘沙丘增产速度最小的季节是哪个?

在习题的解答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在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判断图1中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中的哪一种,通过对四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图1中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并借助思维导图中绘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分布及类型特点解决问题。第二题的解答同样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的内容,由此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会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可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习题解答正确率。

三、结束语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让学生更为清晰、正确地掌握各个章节的地理知识的重难点,还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創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可以接受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可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温满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27):53-54.

[2]丁冉,卢万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24):36-38.

[3]马占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33-134.

[4]杨爱丽.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28):133-134.

[5]米甜.探析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61-6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运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