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02-19桑锦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新时代

摘 要: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发展阶段,首都高等教育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自身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持续强化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着力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大力促进城教融合、产教融合,更加主动積极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全面强化师生和校园安全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期,是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从“总体现代化”开始向“高水平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日前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确定为“十四五”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加显著”[1],为新时期推进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十三五”以来,北京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和差异化发展为主线,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持续保持高水平。“十四五”规划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2]。北京市是全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十三五”以来高考高招录取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2019年北京市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共有 217 万人,比 2015年新增 28万人,网络本专科生增加了34万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基本稳定,平均保持在58万人左右。在校研究生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万人以上,2019年比2015年增长了27% [3]。首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在全国持续处于高水平和领先地位,市民的教育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的态势持续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七次到北京视察,多次给北京高校回信,极大地推动了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十三五”以来,北京立足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切实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首善一流标准,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高校党的建设”“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抓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抓课程思政建设”“以疫情防控为战场抓基层组织力”等方面大胆创新[4],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为例,首都高校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个、标杆院(系)31个、样板支部127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5]。

3.综合改革和分类管理发展趋势持续增强。北京市先后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聚焦形成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格局目标任务,强调首都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原则,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体制改革、资源配置和政策激励的导向作用,综合改革和分类管理的思路更加明确。特别是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途径,公布《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高校以学科建设创新提高办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北京共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在京高校A+类学科数量占全国的44%[6]。

4.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持续优化。严格落实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稳定市属高校招生规模,统筹推动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北京建筑大学向大兴区疏解、北京工商大学向房山区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向顺义区疏解、北京电影学院向怀柔区疏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向昌平区疏解等重点项目,与首都区域功能定位相匹配、产业需求相契合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也日渐形成。

5.高等教育对首都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提高。“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北京最珍贵的资源,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北京最突出的优势”城市特征更加彰显。“十三五”时期,北京地区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数的22%,占全市获奖数的49.3%。布局99个高精尖学科,建设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0余项[7]。2021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19.1万人,约占41.9%。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1,499人上升为41,980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1.7年提高到12.6年[8]。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城市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北京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进一步促进首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新时代首都发展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伴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9]。从外部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带来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促进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提高高等教育支撑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能力。从内部看,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普及化阶段[10],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任务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供求关系、内外部环境、评价标准、保障机制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任务,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紧迫。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中心和最早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地区之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1.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清晰标注,对于首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11]。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阶段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度完善的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12]。换言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首都北京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方面责任重大。必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以更大的力度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首都高校从“以量谋大”向“以质求强”转变,实现内涵式发展,使首都高校成为体现国家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地。更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加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促进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2.要准确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新要求。“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13]。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始终把首都高等教育放在“两个大局”中统筹规划,充分把握新阶段“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联系更加紧密”的阶段性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通过创新发展解决首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问题,切实破除发展惯性、路径依赖和固化的利益格局问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首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整合好不同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体制的高等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效益和水平。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切实疏解教育领域的非首都功能,努力促进首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统一。通过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聚焦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战略目标任务,努力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首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局面。通过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

3.要准确把握首都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首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已经聚焦首都发展的“紧要处”提出了“五子”联动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五子”联动作为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高校要积极回应“五子”战略实施提出的新需求,“以变应变”,加快建立健全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机制,积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使自身发展能紧跟首都发展,通过自身结构的分化与综合,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以不变应万变”,回归育人本原,遵循大学发展规律,聚焦内涵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

4.要准确把握学龄人口发展趋势和特征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伴随着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北京市人口生育高峰相叠加,当前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北京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赵佳音博士的预测研究显示:北京市高中在校生规模将从2019年的最低点15.3万人进入十年多的持续增长期,预计到202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3万人左右,比2019年增加54%,2033年达到峰值35万人左右,是目前在校生规模的2.3倍。高中招生从“十四五”时期开始逐渐增加,从2019年的5.1萬人预计到2025年增加到9.4万人,比2019年增加4.3万人;2031年达到入学峰值13万人左右,比2019年增加8.3万人。因此,高校要为北京市持续保持高水平高等教育普及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进入高校教师群体、“00后”进入大学生群体,重视个人权利维护、倾向个性化表达、习惯于互联网生活等代际文化特征日益突出,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育人模式也急需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14]。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战略目标任务,促进首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加显著,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1.持续强化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北京高校地处首都,数量众多,影响巨大,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是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特色。要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有关“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重大意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于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的政治思想行动自觉,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15],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切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评价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2.着力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聚焦“高等教育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质的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16],牢固树立首都教育观念,以更大的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动高校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17]。加快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体育、美育工作,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持续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造就更多的“大先生”。

3.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落实建设一流大学群体“十项行动计划”,围绕北京高校协同发展、高精尖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卓越科学家培养、实验室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18]。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19]。支持在京高校发起和参与全球重大科学计划。引导高校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部分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高校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

4.大力促进城教融合、产教融合。以提高高等教育对首都发展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为重点,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与首都经济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优化海淀区高等学校集聚区、良乡高教园区、沙河高教园区发展环境,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教园区”的战略部署。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持续优化同首都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深化教考招一体化改革,促进高校招生、考试、培养、就业密切联动[20]。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快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普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系统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5.更加主动积极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聚焦《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2035年“使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21]战略目标,结合“十四五”期间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等首都发展战略任务,克服疫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首善一流标准,更加主动积极扩大首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稳步扩大来京留学生规模,持续提升留学生培养层次和培养质量。大力支持在京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等首都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大市属高校引进优质国际资源的力度,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师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完善首都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

6.全面强化师生和校园安全体系建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22]。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高校稳、首都稳的意识,把平安校园建设放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切实维护师生健康、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完善校院两级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健全校園安防体系。建立健全师生关系治理机制,加强师生关系问题的源头治理,积极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建立健全学校疫情常态防控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复杂严峻情况做好政策、技术和物质准备。

参考文献:

[1][6][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EB/OL].( 2021-09-30)[2021-11-29].http://jw.beijing.gov.cn/xxgk/zfxxgkml/zwgkjhgh/202109/t20210930_250677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去年已达51.6%,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EB/OL].(2020-12-03)[2021-11-29].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17/mtbd/202012/t20201204_503492.html.

[3]赵新亮. 首都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J].北京教育(高教),2020(8):4-5.

[4]郑吉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J].北京教育(高教),2020(7):8-9.

[5]首都高校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全国[N].北京日报,2021-09-22(1).

[8]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1-05-19)[2021-11-29].http://www.beijing.gov.cn/gongkai/shuju/sjjd/202105/t20210519_2392877.html.

[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0]陈宝生.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N].人民日报,2020-09-10(9).

[11]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12][13]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N].北京日报,2021-01-30(1).

[14]桑锦龙.我国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治理[J].教育研究,2021,42(1):96-10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EB/OL].(2021-11-22)[2021-1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111/t20211122_581494.html.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8.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区建设[EB/OL].(2020-07-30)[2021-11-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7/t20200730_475823.html.

[18]北京市人民政府.本市推进一流大学群体建设[EB/OL].(2021-06-04)[2021-11-29].http://www.beijing.gov.cn/ywdt/yaowen/202106/t20210604_2406669.html.

[19]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强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N].人民日报,2020-09-12(1).

[20]桑锦龙,许晓革.深化教考招一体化改革:落实“双减”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21-25.

[21] 北京市人民政府. 市委、市政府印发《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9-17)[2021-11-29].http://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1909/t20190917_1827753.html.

[22]習近平.着眼长远 把握大势 开门问策 集思广益 研究新情况 作出新规划[N].人民日报,2020-08-25(1).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新时代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