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北京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22-02-19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

摘 要:北京市教委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以首善标准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

关键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教委研究制定了《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

提高站位,全力做好铸魂育人工作

一是要推动“三全育人”,实现五育并举。要加快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推动形成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汇聚首都优势资源,推动知行合一的“大思政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坚持以首善标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创新改革,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课程思政系列评选活动提升首都高校立德树人水平,挖掘体现首都优势的课程思政元素。三是要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大学校园本身就具有环境育人的溢出效应,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健全学生学业引导机制,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严格毕业出口关的管理,倒逼学生保证出勤率,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研究探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主动公开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吸纳合理意见建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二是要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开展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改革讨论。北京市教委将继续支持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有效发挥教学改革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推动多样化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北京高校分类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改革建设重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在“高原”上出“高峰”,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要追求一枝独秀、不可替代,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固本培元,不断提高北京劳动力素质。

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建设专业课程教材体系

在专业建设方面,北京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实施招生专业“灰名单”工作,淘汰一批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引导高校跟着社会需求走,坚持存量改革,杜绝只动增量不动存量的“盆景式”改革。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面向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帶。一方面,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要“好”。课程的指导思想要正确,遵循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新理念、新科技、新案例要及时充实到课程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有价值输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在教材编写、选用方面要从严管理,教材编选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坚持底线思维,由党委负责,严把教材选用关。同时,也要鼓励优秀教师编著教材,将编著中的新发现、新体会融入教学课件,提高课件整体水平,保障教学效果。

突出素质能力培养,推动实践创新教育改革

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未来,我们要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而不是变成大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教育。要找准实践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重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聚焦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实践课程考核办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的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二是聚焦科教融合。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对有一定潜力的本科生提早培养科研兴趣,大力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增加学生参与竞赛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聚焦产教融合。健全完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接收学生深入一线,积极探索校企互惠共赢的模式,让校企合作深入化、稳定化、长期化。四是聚焦学生创新创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

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是要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加大教学水平和成效的权重,探索建立完善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相结合的教师评价新框架。二是要加大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加强常态化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建设,鼓励教师深入生产研发一线接受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三是要选树模范典型。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让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继续拓展整合资源,持续优化教学条件保障

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密集,国际化程度和城市数字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如何拓展整合相关资源为教育服务,是新时代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是要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高校要主动满足学生诉求,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型学习环境,普及各式智能学习空间和各类符合标准的学习终端。要加大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建设,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平台成为学校教学的新风尚、新常态。二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发挥北京教育资源密集的优势,强化高校间交流合作,形成长效共赢合作机制。大力建设沙河、良乡大学城高校内涵发展联盟,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三是构筑国际化培养高地。高校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给师生搭建更多与世界一流学术带头人交流合作的平台。要引育并举,千方百计延揽吸引世界各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督导评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教育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构建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规范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督导。要加强高校内部督导工作制度机制建设,选拔在教学方面有经验、有造诣、懂管理的人员组建高素质督导队伍;强化督导结果使用,将督导结果使用与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奖惩机制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教学质量评估。要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开展分类审核评估,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北京市教委将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背靠背式评估,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指导。

(执笔人:王佳琦、冯彦钧)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