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开展“投建营一体化”国际业务研究

2022-02-18撰文杨会军

项目管理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合规产业链企业

撰文/杨会军

“投建营一体化”业务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乌克兰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下,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贸易和投资显著萎缩,世界各国均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经济体更是遭遇发展瓶颈,经济下行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这都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模式。处在转型换挡期的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商业模式,也正在快速由政府主导投资的现汇(多边/双边金融机构合作)项目模式、F+EPC(Financ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融资项目开发模式转向私人投资主导的商业模式,作为产业链顶端的资本和信用保险部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参与度更高,如图1 所示。同时,项目开发商对项目履约的确定性要求也更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业态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国际知名的项目开发商/承包商为我国同行做出了示范,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以法国万喜集团(Vinci Group)为例,其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贡献了约80%的营业收入和30%的利润,形成了一定规模,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其特许经营业务贡献了约20%的营业收入和70%的利润。万喜集团承包业务与特许经营业务比翼齐飞,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我国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无国际无一流,无投资无国际”逐渐成为共识。同时,从事国际业务的我国头部企业加速推进集团化建设,着力加强集团内部产业链上下游成员企业的业务协同,逐步形成具有勘察设计咨询、设备采购施工、投资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以“投建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国际经营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图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过去五年承保金额

但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其在国际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不强,面对不得不进行的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整合与协同,加强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则成为战略落地并取得实效的关键。

“投建营一体化”业务发展的新挑战

外部生态环境不健全

我国企业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取得项目开发权,但项目所在国的外商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难以为建设、运营时间跨度长达二三十年的项目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和运营环境,且政策延续性不强,其政治风险、投资风险凸显。有的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特许协议项下的费用拖欠、承包项目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税务稽查等,都成为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项目融资模式创新乏力

传统F+EPC 融资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主权类融资,还是以现金流为考量的项目融资都遇到较大困难。在应对项目融资模式变化时,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国际业务经验丰富和有限追索项目融资经验的跨行业知识积累和产业链上游的人力资源积累,加之金融机构的多元投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大多数情况下,仍要求企业以提供完工担保、额外的还款担保作为增信手段。部分金融产品还处于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模仿阶段,融资成本高、创新活力不足,企业在国际项目融资时可用的“工具箱”不多,存在“资金与项目错配”的尴尬局面。

项目开发管理理念与业务模式不匹配

我国的项目管理从学习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管理经验起步,在“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的工作中成长,逐步与国际项目管理理念接轨。但是,面临日新月异的国际业务市场变化,由承包企业转型的投资人,依然在用“包工头”工程承包思维方式开发投资项目,“穿新鞋走老路”,缺乏项目综合开发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转变,关注短期(局部EPC 工程总承包)利益胜过长期(项目投资)综合利益,管理项目的理念与方式和“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模式要求不匹配。以土耳其某高速铁路项目为例,我国的银行、企业想积极参与该项目,但在项目开发阶段,由于缺乏对项目整体产业链的策划,使整合后从资本到运维的综合成本非常高,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产业链协同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有意愿在国际项目投资市场上一展身手的产业投资人,缺乏完善的国际市场网络,囿于获取优质项目的渠道,难以发挥我国产业投资人的资金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国际上有动力从事特许经营项目的我国企业,大多数是由工程承包商转型起家,参与项目投资和项目策划方面存在“先天缺陷”,难以实现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良性互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企业项目投资能力受限,作为资产密集型的工程承包企业,在过去大规模的承包业务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率在一段时间内高企,加上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围绕“两利四率”(即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使得企业满足金融机构类似母公司担保的措施存在很大困难。②初衷是想整合和发挥全产业链效能的集团化企业,在项目前期存在“吃独食儿”的思想,缺乏及时、有效的协同;在具体业务方面,整而不合,产业链上业务单元在局部利益的博弈对“投建营一体化”业务的整合形成挑战。

“投建营一体化”业务发展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释放国际经济合作红利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世界逐步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巨大红利。“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助力我国企业在内部实现产融结合,在外部参与第三方合作、与行业相关企业一同探讨以项目融资、股权融资、项目再融资等方式为项目提供灵活、有竞争力的服务。

“双碳”目标引领全球行业转型

2020年9月22日,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别确定了各自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各国都在立足实际,不同程度地淘汰落后产能,战略布局和开发各种各样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项目,绿色创新正在改变世界。我国明确提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光伏能源为例,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企业从硅料到组件拥有全球70%~90%不等的供应能力,新能源项目技术复杂度相对不高、建设周期短、可融资性强,为我国企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借势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金融业高质量开放提升项目投资竞争力

2018年以来,我国逐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推动金融行业对外开放重大措施落实,为形成涵盖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在宏观上,为国内金融机构提升开放水平创造了条件,使其能及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产品(如绿色债券、项目再融资)创新与发行,推进我国积极参与相关金融工具标准的制定和规则的互认,为优化国内金融机构发债成本、提升我国投资人参与国外项目投资竞争力创造条件,为项目特许经营项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对冲工具。

数字化管理平台赋能项目管理

当前集团化企业的业务面宽、管理难度大,要建立共享开放的全球化数字管理平台,持续强化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将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在项目开发的财务模型、财务数据、项目管理要素(主要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等方面,实现实时监控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深挖“投建营一体化”业务潜能,满足产业链上的各方利益,提升管理效能,从宏观上为项目开发与过程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与预测提供支持,确保实现投资效益。

“投建营一体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

在企业管理层面,我国企业应在战略上把握好总体的风险偏好,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并在企业组织架构和项目投资决策层面嵌入ESG规则和管理措施。在项目管理层面,管理者应重视项目管理方法,做好具体项目的环境制约因素管理,既要管理好项目的政治、经济等宏观风险,也要实时监测好技术风险、工期风险、成本超支等微观风险,切实对项目做好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策划与管理。

加强合规制度建设

当前,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我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战略博弈的长期性、重要性,产业链越长,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衔接漏洞可能越大,企业的合规成本就越高。首先,企业应不断强化合规意识,践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主动与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下有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保持联系,积极应对环境保护等敏感问题,做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积极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其次,除了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合规管控的要求和制度规定,企业在具体业务中,在外部要积极参与国际业务行业规则建设;在内部要采取合规管理的系列措施,明确合规管理职责,突出合规管理重点,切实将合规审查嵌入国际业务审批或决策流程中,对合规风险做到有效防控。

发挥市场化的产业链优势

为有效管理国际项目开发和履约风险,国内包括产业投资人、EPC 承包商、设计院、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产业链头部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业务有机协同的必要性,突破集团式资源分配壁垒,寻求跨界合作,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强联手”,打造“走出去”合作新模式。比如,我国企业通过联合打造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抓住全球能源革命的行业机遇,展示从投资到运维、从金融机构到行业龙头全方位合作的业务亮点,发挥竞争优势。

加强与第三方合作

我国企业应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国内外的市场服务网络、专业优势,整合内外部产业链资源,在项目投、融、建、营各个环节上寻求包括第三方在内的国际市场合作,特别是通过金融与项目开发、投资商与承包商之间的联动,在契合项目所在国发展战略规划的前提下,以“面”的广度,为“点”的需求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结语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提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企业作为践行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尚未有效发挥包括“投建营一体化”在内的商业模式对国际业务的拉动作用。当前,恰逢各国转型机遇期,我国“走出去”企业应加快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战略合作理念,抓住机遇,加强与全球投资商、金融机构、属地企业的合作,充分研究项目所在国的天然资源禀赋,主动适应商业模式变化,促进企业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合规产业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