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分类评价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行业实践趋势

2022-02-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技术型双师师资队伍

谭 露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2021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持召开“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反馈会”,获得广泛关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对填报数据进行“公示—调整—再次公示”的过程,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公开、公正。高校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而随着高校发展并扩招出现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同时引起了重视,如在目标定位上,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上趋同。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7年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多份国家重要文件都提出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施高校分类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旨在促进高校特色发展。2015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探索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工作;2018年,上海市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高校分类管理评价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较早开展了高校分类评价工作,激发了高校在资源整合与建设方面具有导向作用,由此数据分析所获的结论具有一定前瞻性。

1 研究概述

根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任务部署,促进整治“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十三五”时期,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上海市已完成2018年至2021年高校分类评价工作,2022年评价数据采集整理工作仍在进行中。本研究尝试以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数据为基础,以某一应用技术型高校为着力点,整理多项指标数据在2018年到2021年之间的变化,通过各个节点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去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行业实践趋势。同时将关键性数据与同期其他高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优势与不足,学习借鉴其他同类型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方式方法,结合高校具体情况进行本地化设计。认真把握这一类数据与趋势,对高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发展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根据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各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类。本次研究对象为某一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对更注重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

2.2 研究数据

本次研究数据基于2018年至2021年某高校分类评价数据,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中“专任教师数”“专业教师数”“双师型专任教师数”“企业兼职教师数”“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进行实践时间”等数据进行整理,将分类评价数据公示中研究对象与其他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对相对普遍的行业实践趋势展开分析。目前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分为俗称“大年”与“小年”的隔年式数据分类评价工作,在“大年”采集评价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小年”采集评价更有指向性的数据。例如在评价“办学条件与资源”的“师资队伍”时,小年仅针对“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这两项指标,也是作为每年必定深入采集与评价的重要指标。

3 研究分析

3.1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的应用型高校,于2016年由两校合校而成,是“十三五”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根据表1师资队伍总体情况来看,专任教师数量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1224人到2019年的1288人,2020年为1301人,增长至2021年1315人,总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而专业教师数在四年间上升迅速,从2018年的617人增长至2019年的1185人,2020年为1199人,2021年为1215人。

表1 师资队伍总体情况

3.2 “双师型”专任教师

根据《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试行)(应用技术型)》,此项数据为“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数量。“双师型”教师是一种特定称呼,应同时具备教师资格与职业资格。在各类不同的数据指标采集中,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指标内涵存在一定差异,而在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中,主要在于技术职称、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数据显示,四年间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校内“双师型”专任教师数稳步提升,由线性趋势图可见,呈良好的上升势头,在每年上海市分类评价数据公示环节中,排名靠前且十分稳定。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分类评价此指标数据涨幅相对较明显。从2018年的488人,到2019年513人,再到2020年514人,直到2021年的615人。一部分原因在于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线下跨地域交流成本相对上升,尤其是国际访学交流学习方面。学校对此积极拓宽产学研践习渠道,鼓励访学教师转为深入行业一线开展践习,灵活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被研究对象的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增加主要由几大原因构成。一是进一步完善“双师型”型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在除职称晋升和考核奖励外给予一定其他奖励,积极培养教师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创新潜能;二是加强了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的实际,形成合适的引才文化理念,对有良好行业实践背景的人才有一定倾斜,同样由此达成通过行业“老手”带动新教师发展的“传帮带”效果;三是持续推动校企融合的产学研发展之路,通过多个层次的产学研践习计划,帮助教师申报高层次的人才实践计划,建立周期性的长效性的教师企业实践方案,鼓励教师亲身到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行业实务部门一线,将项目拓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教师提供行业实践的机会;四是加强行业合作建设,拓展行业实践的通道,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共建,建立长期合作的践习基地;五是做好在外开展行业实践教师的坚实后盾,对于教学任务、薪酬待遇、额外支出等脱产实践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做好保障。

3.3 企业兼职教师数

此项数值为企业兼职教师数。根据《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试行)(应用技术型)》标准,企业兼职教师指高校以协议方式正式聘请的,承担专业课、实训课或实习指导课教学任务一学期以上的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四年间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校内企业兼职教师数保持稳定,并数量略有提升。2018年企业兼职教师数为200人,2019年为196人,2020年为199人,2021年为214人,在每年上海市分类评价数据结果中,排名靠前且十分稳定。

对于被研究对象的高校,实施“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在企业行业或研究机构的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实践技术员和领域专家,对于高校所开展的实践类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教学相结合,不仅在学生培养方面起到良好的融合作用,对于高校教师如何将行业知识与课程讲授相结合也能引起一定思考,并能带动“专兼”教师间的技术传授与实习指导,更新行业技术知识,较好地推进了应用技术型高校“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4 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进行实践时间总量

此项数值为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进行实践时间的总天数量。被研究对象高校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总量上升十分迅速,2018年总计仅有3900小时,2019年为9490小时,2020年为15120小时2021年为22012小时,4年间整体增长达到564%。基础数据中专业教是师数量的增加,同样也是由于教师每下企业进行实践的渠道的拓宽。从以往的研究总结可知,高校教师进入行业践习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挂职锻炼、合作研发、驻点指导实习与实地调研。被研究对象高校不仅仅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脱产开展产学研活动,深入企业行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展开践习,同时鼓励教师非脱产的进入企业一线开展实践工作。专业教师通过课余实践或各类假期,进行行业兼职,现场观摩、座谈学习、参与生产项目、实践操作等组合方式进入企业实践。

虽研究对象的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进行实践时间总量每年涨幅较大,在每年上海市分类评价数据公示环节中,作为被研究对象的高校在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进行实践时间指标中表现并不突出,与排名顶尖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被研究对象高校在探索行业实践的道路中,仍需拓展思路,进一步鼓励教师多渠道多方式走入行业,提高创新行业实践途径的意识。

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行业实践思考

结合以上数据整理与原因分析,可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或获得职业资格仍需思考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高校老师引进时很多直接来自毕业院校,行业接触经验较浅,对“双师型”的认知有一定局限性,如何加强意识引导与政策激励是目标之一。

二是仍应不仅仅将“产学研践习”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划作等号,“产学研践习”仅作为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实践的途径之一,在职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关注。

三是由于高校科研与教学任务安排节奏紧张,教学单位人员结构的优化还在持续,如何在全脱产参与行业实践与保持正常教育教学之间保持平衡亟须优化。

四是在教师的职业资格被认定的同时,要注重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与行业的结合是否拥有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表面形式上的低积极性参与。

五是由于学科专业的限制,适合教师对口实践的岗位相对较少,行业实践学习的渠道相对单薄,如何创新途径寻找新方法是重点。

六是不将指标数字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更重视在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教师需求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与高校的分类定位相统一。

5 结语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操作,对高校精准定位,引导内涵式发展,其数据指标具有良好的分析价值,突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校四项数据在分类评价排名中排名较为稳定,加之与最前列同类高校进行对比,所分析出的高校教师行业实践趋势具有参考性。定位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高校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以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在评价之后,如何更好地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通过评价结果反馈自身在同类型高校中的情况,条理性理清优势与短板,学习其他高校的优秀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2018年至2021年某高校分类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进入行业开展实践工作的高校教师数量涨势稳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但进入行业实践的渠道具体集中在由高校为主导的行业专业培训、产学研践习基地、行业部门挂职、多层次的实践计划等全脱产践习工作,而老师自主开展的非脱产实践活动仍需加强。提高高校教师主动拥有职业资格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为了评价指标鼓励教师考取其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证书,通过深入行业实践、研究企业合作课题、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或技能培训、开展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获得专利或科技发明奖项等多种途径有效增加教师职业资格。

猜你喜欢

技术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