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三教改革内涵与路径研究

2022-02-18阴法明邱亚宇熊江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智能网技能汽车

阴法明,邱亚宇,熊江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归纳为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者是互相关联和协同促进的关系。其中,电动化是汽车驱动方式的变革,从内燃机逐步向油电混合、纯电驱动演变;智能化是汽车驾驶方式的变革,其外在表现是汽车功能的智能化,集中体现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普及;网联化则是汽车使用方式的变革,从孤立设备演变为网络终端。2022年上半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30%,智能网联车产业逐步驶入“快车道”。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用[1]。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的扩大,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不再适用。为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在2021年教育部新颁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与传统汽车类专业不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融合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开办为单独的专业。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出现契合了汽车产业人才的新需求,但专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性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三教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引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制度,对“三教”改革在院校层面提出了“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通俗诠释[2]。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和课程为例,对三教改革的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解析。

1 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谁来教”解决的是教学的主体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水平,需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技艺娴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教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双方按照双导师选聘标准,在合作企业中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产业教授、产业导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双创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联合制定企业导师遴选机制、津贴制度、考核制度,确保企业导师有能力、有意愿、有质量的参与专业教学。

在合作企业中遴选一批有实力、有意愿、有条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承担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双师型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互相兼职的运行机制。团队中的专任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实践,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习最新产业技术,参与重要工艺改进或创新,增强产业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

定期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等技术培训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团队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技能、课程标准开发水平、教学评价能力、成员协作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为例,通过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六个一”工程,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以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围绕交通智能化领域,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交通智能化研究、科技成果服务教学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团队专职教师每人精讲一门课程、指导一项项目(技能大师、双创大赛)、参与一项教改课题、参与一次企业生产项目,对接一名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次社会技术服务,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近年来团队共培养省技术能手3名、交通创新能手3名,成立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指导9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项。

图1 “六个一”工程示意图

2 理念内容新,打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合微课、动画、课件、仿真等数字化资源,面向数字课程开发应用的一种教材新形态[3]。新形态教材的“新”不仅体现在形式新颖吸引人,更体现在理念新、内容新。故新形态教材编写要依据最新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规范),突出价值观引领,教材内容科学先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新形态教材开发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价值观引领

教材应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矢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弘扬劳动高尚、技能可贵、创新伟大的时代强音。有机融入“仁爱”“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自强和自信心。教材专业知识与职业规范、社会规范、国家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时代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争取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2.2 内容科学先进

教材内容崇尚科学,及时跟踪汽车产业新动态,及时纳入工作岗位新技术、新流程、新产品,反应科技发展趋势和岗位人才需求。教材编写团队结构合理,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参与编写,选取适当的工程经验、案例,转化为教材内容。

2.3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充分借鉴国内外主流职业教育理念,优化重组内容组织形式。服务课堂改革需求,理实内容配合呈现,基于真实生产项目流程重组教材整体架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组织各项目内容架构,基于实际案例库服务技能拓展训练。教材呈现形式符合认知规律,便于开展任务式学习、案例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需求。

2.4 编排合理

教材内容图文表并茂,文字、图片、微课等资源采用灵活形式呈现。教材中技术术语、专业名词等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5]。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接下以《智能网联汽车车辆检测与交付》教材为例介绍课题团队的研究实践。该教材面向高职、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以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标准与流程、工具软件使用、智能部件维护配置为主要内容。

首先,教材编写团队与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厂商合作,吸纳厂商专业工程师参与编写,提供编写案例,对教材的“职业化”进行把关,充分发挥教师“教的好”和工程师“做的好”的优势。

其次,教材内容对接最新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标准,提炼一线岗位工作过程并转化为教材内容,包含高精地图制作、360全景摄像、毫米波和激光雷达检测等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软件的使用。

再次,教材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呈现,按照认知规律将任务划分为任务分析、知识基础、任务实施和任务拓展等环节,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让学习者体验真实项目任务的工作流程,对接实际工作岗位及职业标准要求。按照岗位工作需求,教材划分为“车辆硬件交付检测”“高精地图采集与制作”“车辆基本操作与日常维护”三个项目,并包含“交付检测流程”“高精地图采集”“高精地图制作”等11个工作任务。

最后教材配套学习材料、电子课件、试题、微课等资源,采用新颖的版式设计,双色印刷,再增加关注、注意和小贴士进行重点提示,书籍每页的右侧增加资源二维码扫描图标和学生记笔记栏目,突出、直观的视觉效果搭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3 关注三要素,推进课堂改革

专业课程通过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分组教学等),并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持续改进课程。课堂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知识和技能传递的有效性,推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课堂改革要重点关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要素。课堂改革并没有固定和相对统一的范式,需要教师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结果,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所在团队,以《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为试点,推进课堂改革,连续两次获得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下面以该课程为例,探索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

图2 三智五步教学策略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课程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团队在课程中引入岗、赛、证标准,组成包含技术能手、杰出工匠、巾帼标兵、创新能手、产业教授的课程团队。团队选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活页式教材,并研制可视化标定软件,校企共建5G云诊断大数据分析平台,丰富一体化教材资源,解决课程“技术新,难度高,资源少”的实际困难。团队以培养“善装、慧诊、能创”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善用信息化教学和评价手段。

3.1 “岗位―人培―标准―学情”综合,有效设置教学目标

基于目标岗位能力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依据乘用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X”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无人驾驶工业车辆》等行业标准,参考学情分析结果,综合“岗位、人培、标准、学情”,确定各模块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目标,明确重点、预判难点。

3.2 岗课赛证融通,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

课程团队围绕智能汽车传感器测试标定工程师、辅助开发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对标智能网联汽车装调与测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智能汽车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内容,将课程构建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基础、自动驾驶关键技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综合系统四大模块。

3.3 任务驱动、能力进阶,制定“三智五步”教学策略

课程以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实现、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实现、自适应巡航功能实现、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实现、ADAS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系统感知元件选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和系统故障诊断分析与排故为能力进阶创立了“课前启智”“课中融智”“课后展智”三智环节,基于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实践“问题、激活、展示、应用、综合”五步教学法,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3.4 “岗证”技能标准融合,全面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参照智能汽车工程师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智能汽车装调与测试技能证书标准,对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开展机评、互评、师评考核,通过信息化平台纵向对比学生前后模块成绩跃迁实现智能增值赋分,激发学生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内驱力,构建多元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素养、知识、技能水平,关注学生共同成长,优化增值评价,助力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

4 结论

笔者所在智能网络汽车技术专业,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探索“三智五步”教学策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教师与产业脱节、产业与课程脱节、课程与学生脱节的问题。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永恒的研究和实践主题,不断吸收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式,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智能网技能汽车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