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的构建与应用
2022-02-18王利华邓金梅麦洁琳
王利华 吴 强 邓金梅 麦洁琳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与高发病率、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相关,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管理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长期全因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没有改善,出院后30 d内的再入院率高达22%[1]。患者的自我管理对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至关重要,主要实现方式包括服药依从性和管理、体重监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中较少向患者灌输出院后的自我管理理念,如果护理人员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管理,并有能力坚持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有望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少再次入院[2-4]。在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不断上升、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开展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工作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提供症状管理、病情评估、健康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延续护理服务,探讨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n=52)与心衰门诊组(n=58)。纳入标准:(1)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Ⅰ级;(2)合并传染性疾病;(3)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进行简单沟通。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并通过。
1.2 方 法
1.2.1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心功能评估结果给予基础药物和对症药物治疗,包括休息、吸氧、利尿、血管扩张等,同时严格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在医嘱执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并上报。建立患者档案,记录疾病发展动态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告知患者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发放心衰防治手册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出院时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管理、运动锻炼、用药及注意事项等。出院后每2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病情及服药情况近况并协助解决护理问题。
1.2.2 心衰门诊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衰患者微信群线上咨询、健康教育和心衰护理门诊线下评估、指导、教育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模式。持续12个月。
(1)组建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门诊出诊护理人员资格要求:①取得广东省护理学会认可的省级专科护士证书;②在心血管内科工作5年以上,取得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③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由接受过省级培训的2名心血管专科护士、1名ICU专科护士和1名老年专科护士组成。规范化出诊流程与制度,并针对小组成员开展心衰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2)组建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区域设置符合门诊诊室规范要求的心衰护理门诊诊室,同时配有专科操作所用仪器、设备、用物(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建立心衰患者健康管理微信群,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症状监测、用药指导、日常护理等服务。
(3)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的管理:根据患者在中国心衰中心数据填报平台登记的资料进行准确评估,建立健康档案。住院期间专科护士与患者进行接触和宣教,鼓励患者和家属参加护理门诊随访管理,于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4)健康指导:①调整生活方式:生活规律,戒烟酒,维持低盐饮食,避免进食过多水分,外出就餐时提出饮食要求。②自我健康管理:帮助患者识别心力衰竭主要症状,嘱咐患者按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向患者示范测量脉搏、血压、体重和血糖的正确方法及健康范围,并指导患者学习自行减缓不适的方法。
(5)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医疗保健知识水平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线下面授和线上辅导相结合的健康宣教,线下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纸质版,并将手册电子版上传至微信群。手册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以及短期和长期管理目标、如何识别恶化心衰症状及常用药物的副作用。鼓励患者及家属关注心衰护理公众号并加入心衰护理微信交流群,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于每周日在公众号及微信群内发布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文章及宣教视频,以便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回复指导。群内医务指导人员为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
(6)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必要时安排患者与心理医生谈话,鼓励患者出院后主动与护理人员联系,减轻患者的恐慌与心理顾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每半年组织一次心衰患者联谊会,取得患友支持,互相讲述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本次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
(7)护理服务和管理的延续:出院前1 d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对患者病情、身体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及家属灌输自我护理理念,并拟定延续性护理计划,出院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复诊方式,如现场访视或家访或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7]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评分法,每个条目0-5分,总分0-105分,得分越低代表生活质量越高。(2)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8]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12个月后的自护能力,该量表主要包括自我概念(8个条目)、健康认知(17个条目)、自我责任感(6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0-4分,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护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1。(3)记录患者半年内非计划再入院率。(4)护理满意度: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分0-10分,“≥8分”、“5-7分”、“<5分”分别代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完成对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12个月后,两组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心衰门诊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LHF-Q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LHF-Q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12个月后,两组各维度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心衰门诊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
2.4 两组非计划再入院率比较
心衰门诊组非计划再入院率为5.17%(3/58),低于常规护理组19.23%(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0,P<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衰门诊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心力衰竭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呼吸困难、疲劳、疼痛和抑郁等症状及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导致反复住院,生活质量偏低[9]。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对保障其健康至关重要,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是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0]。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除了改善临床症状外,还应注重加强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重视程度、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避免患者再次入院,改善其生活质量。
常规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倾向于向患者灌输理论心力衰竭基础知识、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医务人员的单方面灌输使患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并且易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导致常规护理方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11-12]。而本研究从患者需求角度出发,将互联网的微信平台与护理门诊管理模式相结合克服了上述缺点,以普及、方便、迅速的微信平台及拓宽护理范围的护理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12个月后,两组各维度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心衰门诊组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构建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宋薇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归功于以下原因:(1)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从调整生活方式、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维持等多方面不断给心衰门诊组患者及家属灌输自我护理理念,让患者在思想上重视并坚持执行,自我护理能力得到强化。(2)出院前1 d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多方面评估并拟定延续性护理计划,出院后患者仍能在微信群进行交流,方便医-患沟通,复诊方式可选择现场访视或家访或电话随访,让患者及家属明确出院后应该关注的重点,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意识。因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大幅提升。
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两组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心衰门诊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衰门诊组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与王超男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上述结果说明延续性护理能够尽量避免患者再次入院,生活质量也得以提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躯体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5],而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身体方面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提供健康指导与宣教,教会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授予自我健康管理与维持技能,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身体活动方面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2)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情感方面的生活质量,当患者遇到病情不稳定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可以及时指导并进行精神抚慰和安慰,焦虑、恐惧得到大幅度缓解,治疗信心得到增强,使患者情感方面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16]。此外,心衰门诊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心衰护理门诊护士团队成员以其专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线下评估、指导、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满足了患者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故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升,这与吴强等[17]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构建互联网+心衰护理门诊工作模式可有效强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患者再入院,提升其生活质量,从而实现高效、便捷、全方位的慢性心衰慢病延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