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学前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2022-02-18杨洋
杨 洋
(哈尔滨剑桥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随着“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发展,传统的模式被打破,特别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将信息素养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在不断提升学生全面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研究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状况,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更符合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发展的优化策略,旨在为现代民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发展服务。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更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网络教学手段和网络课程。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完善新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民办高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作为声乐教师将“互联网+”创新理念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前教学声乐教学发展,也为优质的幼儿教育培养更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教师。
二、“互联网+”背景下学前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状况
(一)“互联网+”成为变革的媒介
互联网作为媒介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变化。传统教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不平衡的师资结构等问题给现代教育教学增添了更多活力,也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现在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声乐教学中许多的教学形式是抽象的,因此这也给网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高校的学前专业的学生由于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声乐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很难同步。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更多的尝试和不断的摸索。
(二)声乐课堂的转变方式
结合互联网将是高校声乐课堂的必然趋势,并且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中加入微课,将许多课堂教学难点及优秀的演唱方法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观看和重点学习,针对自身不足开展更有效的课堂学习,并且能够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声乐课堂不仅局限于短暂的练习也能够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这样的声乐课堂就实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优化。如:发声器官介绍、咬字规律、音准节奏、音乐常识、音乐欣赏类等,在教学上,应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对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大大提升教学工作效率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前专业借助互联网优化声乐课堂的策略
(一)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高校学前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更优质的幼儿教师,因此教学要求更加严格。教师为了能够使学前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唱技巧,并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呼吸发生共鸣等知识,让声乐教学更贴近学生,教师设计和引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进度通过反复观看和指导进行有效的练习,确保学生在演唱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获得更优质的示范。另外,通过互联网教学,教师能够更直观的将演示步骤逐一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也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学生的试唱练习保存和便于以后对比。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通过对比保存下来的内容进行错误技巧纠正,而且通过互联网保存学生表演的视频内容,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造了舞台表演的环境,学生也能以更饱满的情绪和热情对待每一次的演唱练习,从而养成学生良好歌唱习惯。
(二)获取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互联网为声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并且内容丰富。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内容不仅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有效时间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通过丰富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而且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些资源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进行课堂试唱和针对性的教学,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课堂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形势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学生展开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技巧演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四、结 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声乐课堂教学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声乐技能,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转变,打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性的同时也使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得到优化。优质的声乐课程资源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学的明白,学的开心,更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前和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要紧跟时代步伐,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作为卓有成效的一种手段必定是可以帮助和促进声乐教学的。